“阿里云,漂洋過海守護你。
拿著舊地圖不可能發現新大陸。
近日,2025阿里云中企出海峰會召開。阿里云正加速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在全球每個節點部署全棧AI能力,增強出海合規、服務和生態團隊建設,全力服務出海中企。
中企出海進入
“能力外溢”與“AI驅動”新階段
最好的“反內卷”就是出海。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凡是在中國“內卷”的廝殺中活下來的企業,基本上在國外都可以咔咔亂殺。
經歷國內市場淬煉的中國企業,在技術、供應鏈、運營效率及品牌塑造上已形成顯著“能力盈余”。我們看到,傳音手機在非洲成為非洲之王; SHEIN、Temu等電商平臺在歐美國家迅速崛起,與亞馬遜、eBay等老牌電商巨頭分庭抗禮;新能源車企加速駛向東南亞、俄羅斯、拉美等市場;在游戲產業,米哈游的《原神》、游戲科學的《黑神話悟空》更是橫掃全球榜單……
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就像殲十一樣,在國外豪取戰績。21世紀初,中國加入WTO后,中企開始揚帆出海。經過20多年發展,出海模式已然劇變。有分析認為,當下,中企出海不是比拼某個單項能力,而是考驗企業認知、模式乃至整個價值鏈創造的體系化能力,從出海擴張走向出海經營。
同時,中企出海已從傳統的“實體出海”向“數實并重”躍遷。數字化能力(云計算、AI、大數據)與實體業務深度結合,成為開拓國際市場、提升本地化效率的核心競爭力。
正是洞察到這一歷史性機遇與挑戰,阿里云致力于成為中企全球化首選智能技術伙伴,為中國企業在全球鋪路。
阿里云出海要打響“三大戰役”
這一次出海,阿里云可以說下足了決心,給足了資源。
今年五月份,阿里巴巴集團CEO、阿里云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吳泳銘,強調“將以戰略級投入,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一流的基礎設施、技術和服務”。并宣布以“戰略級投入”打響三場關鍵戰役:
戰役一,加速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
阿里云在全球29個地域運營了87個可用區,可提供394款云與AI產品、59項技術服務,是亞太規模第一的云服務商。
吳泳銘表示,未來三年,阿里巴巴將投入超過3800億人民幣,用于建設云和AI硬件基礎設施,總額超過去十年總和。阿里云將加速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并保持國內和海外基礎設施統一技術架構、統一服務平臺。
戰役二,加速模型出海,加速AI產品國際化。
目前,阿里通義已開源200余個模型,衍生模型數超10萬個,是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族群。
在增加海外AI基礎設施布局的同時,阿里云加速AI產品國際化。
在基礎設施層,阿里云靈駿將在海外多個區域開服;在平臺層,PAI的開發、訓練、推理服務已覆蓋全球17個地域;在模型服務層,阿里云百煉國際站Model Studio新增多項能力。
戰役三,打造海內外一體的服務體驗。
吳泳銘稱,將增強出海咨詢、技術和服務團隊建設,提供7*24小時的海內外一體化服務。
“三大戰役”的推進,勢必將為中國出海企業打造全新的基礎設施。或許,阿里云會成為中企出海的第一站。
阿里云護航中企在海外生長
我們知道,在早期,能出海的大部分都是一些制造、能源、礦產等傳統企業,然而在新一輪的出海浪潮中,AI企業正在成為新的主角。
借助阿里云AI基礎設施,生數科技旗下視頻生成應用Vidu已覆蓋200多個國家與地區,B端服務客戶數量及調用量環比增長300%。基于阿里云全球一張網,生數科技打造海內外統一的技術架構:阿里云跨地域、云邊端一體化的彈性資源池,幫助Vidu能夠平滑應對流量的峰谷變化;基于阿里云推理加速技術(DeepGPU),相比IDC同等算力下, Vidu生成不同分辨率的視頻速度提升10%+;借助阿里云提供的高性能存儲帶寬、容器服務ACK和鏡像倉庫ACR服務能力,Vidu模型預熱時間縮短50%;基于阿里云全球覆蓋,穩定、高效、靈活的跨地域組網能力,就近接入可降低時延40%以上,為Vidu提供高可用的全球網絡。
作為國內第一個AI原創圖像社區,LiblibAI全球用戶訪問量已超1億。從全球基礎設施、模型訓推到業務部署、數據分析,LiblibAI基于阿里云全棧AI能力打造全球統一云原生技術架構:阿里云海外基礎設施的合規能力,保障了LiblibAI海外業務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合法合規性,支持圖像生成服務在多個國家順利落地,順利承接全球流量的快速增長;基于阿里云OSS等技術,PB級數據通過冷熱分層得到存儲,Flink與Maxcompute通過數據實時計算與分析,幫助LiblibAI快速決策,同時PAI-Rec提供了最佳搜索推薦策略。在社區層面,LiblibAI通過接入通義系列模型實現多模型并發調用與推理成本控制。據悉,LiblibAI的海外上線效率提升60%,研發運維效率提升79%,版本迭代實現90%加速。
MiniMax憑借強大的模型技術和全球化的產品布局,成為AI出海的重要力量。為了滿足MiniMax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從數據采集、處理、存儲到模型訓練、推理,阿里云提供全面支持:在模型訓推方面,阿里云靈駿大規模訓練集群以高通信效率保證了訓練的穩定性;阿里云ACK對GPU和CPU資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能力,有力支撐了模型的強化學習;云上數十萬核大規模ECS彈性計算和ACS算力,滿足了MiniMax數據處理和Agent Infra彈性的算力需求;阿里云CPFS與OSS的協同分工,滿足了模型數據處理和訓練不同階段的需求。此外,阿里云全球基礎設施滿足了MiniMax多地域計算資源互聯的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了穩定的網絡保障。
從2014年布局第一個海外業務開始,截至目前,阿里云已經服務了25萬家中國企業出海。在阿里云的護航下,中國出海企業的底氣更足,基礎更牢,越來越多的企業世界各地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阿里云的全球化 阿里的全球化
圍著整個地球守護你,阿里云的信心和底氣來自于哪里?
新一輪的中國企業全球化,必然需要新一代的基礎設施。根據Gartner數據,阿里云是中國最大、亞太第一的云服務商,海外市場規模五年增長20倍。
云業務是一個技術和規模效應并重的領域。多年的高強度投入,讓阿里云已經形成了強大的規模效應和技術壁壘。
翻開2025財年年報,圍繞“AI驅動”戰略,阿里云智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180.28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阿里云公共云收入增長加速,AI相關產品收入連續七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阿里云全財年收入突破雙位數增長。
在阿里集團的多個板塊內,阿里云的增長速度名列前茅。
在產品方面,阿里云已經形成豐富的產品矩陣,覆蓋IaaS, PaaS, SaaS及全棧AI能力。
當然,更不用說阿里集團強大的內部協同能力: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達人民幣1323億元,同比增長29%,主要由速賣通(AliExpress)、Trendyol和Lazada等跨境及區域零售平臺的強勁表現驅動,尤其是在重點市場加強本地化供給和提升經營效率的策略收效顯著。截至3月31日,全球速賣通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這些阿里集團海外業務,支撐其全球技術、服務、智能化及客戶體驗的幕后力量,正是阿里云。在實戰中,這些海外業務也淬煉了阿里云的能力和韌性。
在基礎設施方面,阿里云全球布局已擴展至29個地域、90個可用區,僅半年新增墨西哥、泰國、韓國三地節點。阿里巴巴CEO吳泳銘宣布:“未來三年投入530億美元(約3820億元人民幣),加速建設橫跨中日韓、東南亞、中東、歐美的云基礎設施。”
除了基礎設施方面的建設,阿里云在服務和生態方面也做了大量投入。阿里云在全球建設了2個全球服務中心、4個區域服務中心和18個本地服務團隊,與全球12000家合作伙伴緊密合作,這是本地化交付和服務的關鍵。
從這些布局和優勢中,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阿里云的目標絕不僅是一家云服務商那么簡單,它正在全球加速 “鋪設”數字經濟新時代的基礎設施,深度參與并引領全球數字化、智能化進程。
阿里云的全球化,也是阿里新一輪全球化的前哨站。
建設全球化的商業網絡,是阿里巴巴未來戰略投入的又一重點方向。
阿里巴巴集團新任CEO吳泳銘在履新僅三天后,便通過一封全員郵件,明確了阿里的未來發展方向。他強調了用戶為先、AI驅動的兩大戰略重心,并圍繞這兩大核心,對業務戰略優先級進行了重塑。吳泳銘指出,阿里將加大對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臺業務、AI驅動的科技業務以及全球化的商業網絡的戰略性投入。
事實上,阿里從創立之初就立志于全球化業務,比如說,阿里巴巴國際站是阿里巴巴集團在1999年創立時的第一個業務。然而,這么多年來,阿里全球化的成績只能說喜憂參半,有成功有失敗,總體而言與人們的期待還有些距離。
不同于此前,新一輪的全球化阿里將“AI+云”視為最大的變量。
在年報致股東信中,蔡崇信、吳泳銘表示,未來十年,最大的增量和變量都是以AI為核心的驅動力帶來的變革。AI時代的阿里巴巴,在市場上處于絕佳的戰略地位——在中國的云計算市場占據重要身位,作為亞太規模第一的云服務商,阿里云還在加速打造全球云計算一張網、加速AI產品國際化,支持中國企業全球化,這其中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們有信心,依靠我們的人才、技術與資源,將把握住發展機遇,把‘AI+云’為核心的科技業務打造成阿里巴巴的第二增長曲線。”
阿里云在此時再度“揚帆起航”,寄托了阿里的未來。然而,海外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對阿里云而言,隨著全球化腳步的加快,不可避免的遭遇到與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等全球巨頭貼臉競爭、波詭云譎的國際競局勢帶來的擾動、深度本地化需求以及持續的技術創新壓力,仍是其需要持續攻堅的堡壘。
可以預見,在未來十年以AI為最大增量的全球化浪潮中,阿里云作為核心“智能底座”提供者,其成敗不僅關乎自身發展,更將深刻影響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的構建與提升。與其在有限空間內無限內耗,不如揚帆駛向更廣闊的藍海。阿里云正努力成為那個幫助中國企業扔掉“舊地圖”、開拓全球“新大陸”的關鍵引航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