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過半,中國汽車市場在機遇與挑戰的交織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復雜格局。當我們將目光投向頭部企業,吉利控股集團披露的上半年業績報告提供了一個極具價值的觀察樣本。報告顯示,集團上半年總銷量達到1931698輛,同比增長30%,其中新能源銷量突破百萬大關,為1001496輛,同比增長73%,滲透率歷史性地達到52%。
這些數字的背后,并非簡單的增長曲線,而是企業在應對市場結構性變革、產業鏈壓力以及全球化新階段時,其戰略定力與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要客觀評價吉利,就必須超越對銷量的瞬時解讀,深入其龐大的組織架構、多維的品牌布局以及在技術與市場雙重驅動下的發展邏輯,觀察其如何在產業的深刻變局中,構建穿越周期的核心能力。
吉利最顯著的特征,是其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又層次分明的品牌矩陣。這種布局并非簡單的多生孩子好打架,而是在深刻洞察市場消費分層與需求多樣化之后,進行的前瞻性戰略落子。吉利汽車集團作為基本盤,上半年銷量高達1409180輛,同比增長47%,這構成了整個控股集團穩健增長的基石。
值得注意的是,其全年銷量目標已從271萬輛上調至300萬輛,這一舉動在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背景下,傳遞出強烈的信心。信心的來源,很大程度上是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成功轉型。包含吉利、領克、極氪在內的新能源總銷量達到725151輛,同比激增126%。
其中,吉利銀河系列上半年銷量達到548408輛,同比增長232%,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吉利品牌在主流消費市場,已經成功找到了新能源轉型的有效路徑,通過精準的產品定義和技術應用,將龐大的燃油車用戶基盤,高效地轉化為新能源市場的增量。
在高端純電領域,極氪品牌扮演著技術先鋒與品牌向上的雙重角色。上半年90740輛的銷量,對于一個相對年輕的高端品牌而言,意味著其在30萬元以上的市場站穩了腳跟。
極氪的意義遠不止于銷量本身,它承載了吉利在三電技術、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前沿領域的最新成果,特別是浩瀚架構(SEA)的成功應用,為集團內部其他品牌的電動化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底座。極氪的探索,驗證了吉利有能力從零到一孵化一個全新的、被市場認可的高端智能電動品牌,這在組織能力和技術儲備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領克品牌則在持續鞏固其獨特的市場定位。上半年154137輛的銷量和22%的同比增長,顯示出其在年輕化、個性化、性能化市場的品牌粘性。領克從誕生之初就著眼于全球市場,其設計語言、技術標準和品牌文化都具備國際化的基因。它成功地在吉利品牌和豪華品牌之間,開辟出一個新的細分市場,吸引了那些追求駕駛樂趣和潮流設計的年輕消費群體。領克的穩健發展,證明了吉利在品牌塑造和用戶溝通層面的成熟度,能夠精準地與特定圈層的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
將視野擴展至全球,沃爾沃和極星的表現在另一個維度上展示了吉利的全球化運營能力。沃爾沃汽車上半年銷量353780輛,其新能源滲透率達到44%,全球銷量中新能源車型達到155019輛。這表明在吉利的體系內,這個傳統的豪華品牌正在堅定而有效地向電動化轉型,其在安全、健康、環保領域的品牌資產,在新能源時代得到了新的詮釋和延續。
極星汽車作為一個專注于性能的純電品牌,上半年銷量30319輛,同比增長51%,在全球范圍內持續強化其小眾但精準的品牌形象。吉利對沃爾沃和極星的管理,并非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在保持品牌獨立性的前提下,通過技術協同和資源共享,實現了“1+1>2”的效果。
同樣不容忽視的,是遠程新能源商用車。上半年64443輛的銷量,同比增長55%,使其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這塊業務看似遠離公眾視野,卻體現了吉利對“大交通”領域的全盤考量。商用車的電動化、智能化是實現社會整體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環節,吉利在此領域的提前布局和持續深耕,不僅開辟了新的增長曲線,也為其在能源管理、智慧物流等未來賽道上,預埋了重要的伏筆。
然而,任何企業的成長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審視吉利的成績時,也必須正視其所處的嚴峻外部環境。其中,國內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全面退出,是所有參與者都必須面對的“壓力測試”。吉利新能源滲透率在2025年二季度達到55%,這一數據是在沒有國家普惠性補貼的情況下取得的。
這背后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市場已經從“政策驅動”轉向“產品驅動”。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越來越多地是出于對產品本身的技術、體驗、成本的綜合認可,而非單一的補貼誘因。吉利旗下不同品牌的新能源產品能夠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維持高增長,說明其產品力已經具備了與同價位燃油車,以及其他新能源品牌正面競爭的實力。這是一種比依賴補貼更為健康和可持續的增長模式。
另一個行業普遍面臨的挑戰,來自于供應鏈的壓力和賬期問題。市場上關于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60天甚至更長賬期的討論,反映了整個汽車行業在高速轉型期所承受的巨大資金壓力。汽車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產業,一款新車的研發、生產線改造、市場推廣都需要動輒數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入。
在技術迭代不斷加速的背景下,主機廠需要管理龐大的現金流以維持運營和再投資。對于吉利這樣體量的企業而言,其龐大的銷量和營收規模,使其在與供應鏈伙伴的博弈中,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風險抵御能力。但這同時也對其自身的財務健康和運營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平衡自身發展與供應鏈生態的健康,是所有頭部企業都需要長期思考的課題。吉利上半年穩健的銷量增長和利潤表現,是其能夠維持這條龐大產業鏈運轉的根本保障。
在全球化層面,地緣政治的復雜性和貿易壁壘的增加,為中國汽車出海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吉利汽車上半年184114輛的出口成績,固然可喜,但這背后是從產品輸出到品牌輸出、從技術輸出到標準輸出的艱難轉型。吉利的全球化策略,已經超越了簡單的“走出去”,而是通過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生產基地,以及運營領克、沃爾沃、極星等全球性品牌,實現“走進去”的深度本土化。這種模式雖然更重、更慢,但能夠更好地規避單一市場的風險,建立起更加穩固的全球業務體系。
綜合來看,吉利控股集團在2025年上半年所展現出的狀態,是一家成熟的全球化企業在應對復雜局面時的系統性能力的體現。它不再依賴于某一款“爆品”或單一市場的紅利,而是通過一個立體的、具備內在協同效應的品牌、技術和全球化體系,來抵御風(參數丨圖片)險、創造增長。
其核心競爭力,可以歸結為三個層面。
一是戰略性的冗余和互補。從大眾化的吉利、銀河,到個性化的領克,再到高端化的極氪、沃爾沃、極星,以及商用車領域的遠程,這套組合拳覆蓋了最廣泛的市場區間,不同的品牌在不同的周期和市場環境下,可以起到相互支撐的作用。
二是技術上的長期主義投入。以浩瀚架構為代表的平臺化戰略,大大縮短了新車型的研發周期,降低了成本,同時保證了技術水平的先進性。這種對底層技術的持續投入,構成了其產品競爭力的“護城河”。
三是全球化的運營智慧。對沃爾沃的成功整合,以及領克、極星在全球范圍內的運營,積累了寶貴的跨文化管理和全球市場運作經驗,這在當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中,是一種無形的、但至關重要的資產。
當然,前路依然充滿挑戰。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進入“淘汰賽”階段,對企業的技術創新速度、成本控制能力、用戶服務深度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吉利需要繼續在智能化下半場保持高強度的研發投入,需要在全球不同市場因地制宜地調整策略,更需要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保持組織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敏銳度。
總而言之,2025上半年的這份成績單,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吉利的客觀視角。它不再僅僅是一家中國的汽車制造商,而是深度融入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重要參與者和塑造者。其增長的動力,來自于對市場變化的精準把握、對技術研發的堅定投入,以及在管理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全球化體系時所展現出的戰略定力。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這種基于體系能力的確定性成長,或許是其最值得被市場認真評估的價值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