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是繼“至心——紀念趙冷月誕辰110周年書法大展” 上海展,“大道——紀念趙冷月誕辰110周年書法大展” 陜西展成功舉辦后,聯合雅昌文化集團在雅昌(深圳)藝術中心舉辦全國巡展的第三站,旨在傳播、傳承趙冷月先生的藝術思想和學術價值,更好地促進海派書法與各地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展覽遴選之作多為擘窠大字,承北碑遺韻,氣勢恢宏。展覽的設計著重表達了趙冷月先生在傳統繼承的裂變中尋找當代性的可能。8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僅呈20余組件作品,使觀者或遠觀氣象,或近參筆墨,盡顯藝術之珍稀。
參加開幕式的嘉賓有: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文斌,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朵云軒書畫院院長、上海書畫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王立翔,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雅昌文化集團總裁李才均,深圳市文聯秘書長、組聯部主任、一級調研員江冠宇,深圳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李靜,深圳南山區文聯主席林群芳,深圳市文聯組聯部副主任楊啟慧,本次展覽策展人、浙江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力,聯合策展人、資深書畫鑒定師趙穎,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蔡夢霞,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團于延豐、劉勛勇、趙永金、萬迪龍、車帝麟、林明川,藝術家代表李賀忠 、凌征偉 、王永苗、馬順先 、徐潔、 趙小巖、丁筱、蕭培揚、范文美,雅昌文化集團副董事長何曼玲、副總裁王小斌、綜合營銷中心營銷專家金燕、數據互聯網總經理萬林,以及胡振寧 、周世康、歐陽恒、巫馬秋君、黃山、字宏軍、劉祖興、宋翔、黃梅燕、高心清等。
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文斌,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朵云軒書畫院院長、上海書畫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王立翔,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分別致辭。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致答謝詞。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文斌宣布展覽開幕。
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文斌 致辭
劉文斌代表深圳市文聯、主辦單位深圳市書法家協會,對嘉賓和藝術家表示了歡迎,并祝賀展覽的成功舉辦。他認為,趙冷月先生是二十世紀中國書法史上極具革新精神的書法大家。趙冷月以深厚的學養、不懈的探索和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書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藝術實踐,為書法的現代性轉型提供了一種極具啟發性的路徑,再次印證了傳統可以在與時代對話中煥發新生。本次展覽不僅是一場高水平的藝術盛宴,也為深圳廣大書法作者提供了近距離欣賞趙冷月書法珍品、感悟其藝術精神的寶貴機會,是一次具有深刻文化含量的藝術交流。
趙冷月先生“以古開今”的創作理念,與深圳“敢闖敢試、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高度契合。他“破法求變”的藝術精神,與深圳這座創新之城產生強烈共鳴,讓傳統文化基因在灣區熱土上持續迸發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海派書法與嶺南文化的相互激蕩,共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守正創新與繁榮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次展覽學術主持、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朵云軒書畫院院長、上海書畫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王立翔 致辭
王立翔在致辭中表示,趙冷月先生是當代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一代書法大家,是歷史上又一位勇敢的衰年變法者,是當代書法筆墨語言的先行者和審美境界的開拓者。四十年前書壇仍在回歸二王經典時,他的目光所及已擴展到了古今中外,突破書法與美術的藩籬,重構了對傳統書法帖學與碑學的認知。其變法并非草率決定,而是基于他對中國書法發展史的洞見,尤其是對近代碑學流變的俯瞰,這是他超越時代的勇敢實踐,是他對歷史脈搏的準確把握。他聽從內心,甘愿以最后的生命去為藝術而博弈。當我們面對趙冷月的筆墨時,要傾聽他隱藏其間的勇敢的心跳。
趙冷月在格調上追求超凡離塵,筆墨、造型、章法則著力解決黑與白、美與丑、剛與柔、激蕩與沉寂、樸拙與靈韻等諸種關系。他的書法由帖入碑,又能跳出成法,在大量的臨摹中變成了自己的路徑,由有法入無法,最終進入從心所欲。他勇敢實踐了將傳統筆墨向現代公共性的視覺轉換。我們今天面對趙冷月的作品,尤其要關注他由傳統法度和修養中淬煉出來的時代筆墨。
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 致辭
萬捷表示,趙冷月的作品讓我們看到,早在三十年前,我們的藝術家就創造了具有中國內涵、中國精神的書法,能夠代表中國文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字。對于趙冷月先生家人堅持為其保留相關的個人文獻,他表示敬佩與感激。個人文獻對于研究老藝術家的藝術生涯至關重要,因此,通過線上文獻系統的打造與作品的數字化呈現,能使趙冷月先生的藝術精神永存。
雅昌文化集團一以貫之的使命是對藝術家作品系統的保護、傳承、利用和創新,或許通過人工智能的學習,通過線上數字展覽,觀眾們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在智能設備中查看作品的相關細節,同時還能聆聽策展人、家屬對作品的相關導覽。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能夠利用數字技術把優秀藝術家的優秀作品保護好、傳承好、應用好,同時能夠讓年輕人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創新。雅昌將與專家一同打造一個屬于趙冷月的數字藝術館,讓他所有作品匯總起來,使他的精神永存。
趙冷月數字文獻系統”正式發布
左起:雅昌文化集團總裁李才均、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 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深圳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文斌、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朵云軒書畫院院長、上海書畫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王立翔、深圳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李靜
開幕式上,“趙冷月數字文獻系統”正式發布。雅昌藝術家藝術數字文獻系統,以科技為筆,以數據為墨,在數字時代為藝術打造永恒“數字基因庫”。數字存檔,守護的是文明的基因;科技賦能,激活的是藝術的未來?!摆w冷月藝術數字文獻系統工程”的啟動,不僅是對趙冷月先生藝術生命最崇高的致敬,更是讓藝術精神在數字文明中薪火相傳的偉大創舉。
雅昌藝術家數字文獻系統是專門為藝術家打造的全生命周期數字藝術館,通過數字化采集、結構化存儲、智能化應用,整合藝術家作品圖像、展覽活動、出版著作、學術評論等,形成一個具有全維度資料的知識圖譜,是可追溯、可傳播、可增值的藝術數字資產。
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 致答謝詞
趙時中代表其家人對主辦方、承辦方、現場嘉賓表達了感謝。今年是趙冷月先生誕辰110周年。從上海、陜西到深圳,他們用展覽和對話追尋趙冷月的藝術足跡,見證他書法精神的生生不息?!傍欩]高飛”,不僅是趙冷月晚年變法時期雄渾蒼茫的書風寫照,更寄托了他對藝術自由與超越的畢生追求。本次展覽以“變法”為核心,精選趙冷月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希望讓觀眾感受到一位傳統書家向現代藝術精神跋涉的壯闊歷程。
深圳是一座以創新為基因的城市,與趙冷月“不拘古法、獨抒性靈”的藝術理念高度契合。這里的天際線向未來生長,也與千年翰墨遙相呼應。趙冷月的書法,正是一座連接古今的橋。他以碑帖為根基,以筆墨為語言,最終抵達的是對生命與時空的哲學思考。趙時中希望以此展覽為契機,推動書法藝術與先鋒城市的深度對話,激勵年輕一代以“鴻鵠之志”開拓傳統文化的未來疆域。
作品捐贈現場
隨后,趙冷月書法教育基金會副會長趙時中將趙冷月先生的兩幅珍貴墨寶榜書《大啟而宇》、《龜》捐贈予雅昌文化集團永久收藏。
趙冷月(1915-2002),名亮,堂號缺圓齋,晚號晦翁,浙江嘉興人。生前系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歷任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副主席、顧問。他早年師法羲獻父子、歐顏唐法,傳統功力深厚;晚年一變常格,融北碑之粗獷與民間書法之率意,形成獨特的碑帖融合風格。1979年,他歷時半載,遍訪華夏摩崖石刻,汲取靈感,經數十載之磨礪,終創獨樹一幟之的榜書。他的作品,絕去斧鑿,隨意峻落,觸筆成趣,天質森然。再加上將枯濕濃淡的精微墨法融于其中,豐富了碑帖互補,筆墨共濟的表現力。其作品“寧拙勿巧,似俗實雅”,體現了“無意于佳乃佳”的藝術境界。
在二十世紀中國書法的轉型浪潮中,趙冷月以耄耋之軀撞擊傳統圍墻,其價值不在提供完美范式,而在證明“書法唯有在斷裂處新生,方能回應時代之問?!壁w冷月的變法之路為書法傳統活化的方法論帶來啟示。書法傳統的活化需經歷深入傳統到解構重組的過程。他晚年臨《祭侄稿》仍不忘帖學根基,卻以碑學重構筆法,實現“出于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
正如其子趙時中所言:“父親的探索如冷月懸空,初時孤寂,終成照亮后人的光?!?/p>
分享會現場
開幕式當天,以“趙冷月的實踐探索對書法當代性的意義”為主題的“紀念趙冷月誕辰110周年鴻鵠高飛——趙冷月書法特展”分享會在深圳雅昌藝術中心美術館舉行。與會嘉賓包括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朵云軒書畫院院長、上海書畫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王立翔,深圳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李靜,浙江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力,資深書畫鑒定師、策展人趙穎,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講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丁筱。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朵云軒書畫院院長、上海書畫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王立翔
深圳市書法家協會主席李靜
浙江工業大學教授、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許力
資深書畫鑒定師、策展人趙穎
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講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丁筱
分享會圍繞趙冷月書法的藝術實踐展開深入探討,議題涵蓋五大維度:一是從趙冷月書法藝術實踐的歷程,可以看到“守正創新”的范式意義,深厚的傳統修養如何支撐激進形式實驗“以古變今”的可行性,從“技法至上”到“思想先行”也是創作觀念轉型對當代書家的鏡鑒;二是從趙冷月書法的傳統根基與解構路徑,探討其對古典資源的“拆解-重組”方法論是如何形成的;三是探討其晚年將顏體筋骨“拆解”重組北碑野逸,這種看似離經叛道的實驗,如何從深厚的歷史文脈中獲得激活傳統的思考,乃至實踐對當代書法教育的啟發;四是從其書法作品與公共空間的關系,探討傳統書法的展陳如何向當代策展轉化;五是關注趙冷月書法的收藏與藝術市場現狀及未來性。
趙冷月的書法有“碑帖融合”“晚年變法”“物質性筆觸”三大特質,又延伸至AI沖擊、文化抵抗、全球對話等未來議題,論壇通過設置對立觀點激發思辨,呼應策展前言中“斷裂中尋求連接”的核心命題,確保學術深度與現實關懷的統一。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此次特展也啟發了對當代書法教育、當代書法策展、書法收藏與藝術市場等議題的討論。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8月11日。
展覽現場及作品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原創內容 如需轉載請聯系我們。
編輯丨陳麗玲
主編 | 廖偉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