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感到非常不好意思,我在一座紀念碑上看到了九個字,卻費了好大勁兒只認出了其中六個,剩下三個怎么也看不明白。我請教了家里的堂兄弟和表姐妹,他們雖然都是大學生,但也沒能認全這九個字,只有堂哥辨認出了七個。大家都覺得第四個和第五個字特別難認。在這里,我想請各位書法高手幫幫忙,看看能不能辨認出這兩個字。如果有人能認出來,懇請大家不吝賜教。
我愿意與大家分享這幅作品,并希望朋友們也能將其傳遞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有機會領略傳統書法的魅力,甚至愛上書法。如果你有任何見解或信息,懇請第一時間告訴我,對此我深表感激!
這九個大字在豎向排列上的獨特之處,首先映入眼簾。它們采用了錯落有致的布局方式,營造出一種視覺上的節奏感。這種設計是否讓你感到耳目一新呢?前兩個字較為規整,而后三個字則略微向左傾斜。
從線條的角度來看,整體上展現了遒勁有力的特點,并且富有變化。有些線條剛勁有力,而另一些則顯得飄逸自如。不知你在觀賞時有何感想?
第一個字呈明顯的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略有傾斜,下半部分簡潔明快,收筆處略顯含蓄。第二個字為左右結構,左側較高,右側較寬,尤其是最后一筆豎畫,展示了深厚的功底,收筆時的勾連細節尤為引人注目。第三個字的獨特之處在于最后兩筆之間相互呼應,首尾相連,展現出和諧統一之美。第四個字左右均衡,整體較為平和,最終以含蓄的筆觸收尾,更添韻味。最后一個字同樣體現了明顯的提按變化,中間的連接線條纖細,與第四個字截然不同。通過對這些特點的分析,可以發現這五個字確實別具一格,非二十年以上功力難以達到如此灑脫自如的境界。
通過這幅作品,我們對草書有了更深的理解:即使通過含蓄的筆畫,也能展現出宏大的意境。無論如何,我都深受其震撼。
希望大家能夠感受到這份藝術的魅力,并愿意一起分享和探討。
后臺總有朋友問這樣的一個問,為什么有些沒練過書法的人比練過的人寫字要好看?
這個問題很有趣,但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總的耒說,寫字要下功夫,要投入精力和時間,否則不可能有一手好字出現。不過這個精力和時間不一定都用在臨、創之上,還要進行思考、領悟、對比、反思、批判、取舍等等形而上方面的事。如果整天在那里不加思考地揮翰不止,當然會事倍功半,與動腦筋練習者比必然產生差距,就會出現問題中所出現的現象,看著練的很起勁但字仍然寫不好,有的看著不怎么練,但字卻越寫越好!
有個同道曾經說:字是看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說的正是這個道理。當然這個"看"字即是我前文所述,亦即比較地看、領悟地看、對比地看、思考地看、批判地看,等等!
不練書法就可以寫出一手好字,這是無中生有怎么可能?千萬別把中國書法當成件兒戲,別說不練書法,就是辛辛苦苦勤勤懇懇地練了多年的書法,要想寫出一筆好字也是極不容易的事。不信你看邵宇、張海、蘇士澍……這么多“書法大佬"難道他們對書法下的功夫還少嗎?字卻寫的如何?老漢我年近七旬,寫毛筆字也有六十個年頭了,也確實對其下了一番功夫,但如今字也就寫成這模樣。要想寫好中國字不容易啊,否則怎么叫國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