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面、揉面、搟面、塑形、下鍋……7月2日上午,在中衛市沙坡頭區永康鎮永新村村委會的馓子坊里,金黃的油翻騰著,飄來誘人的香味,引得附近居民尋著香味紛至沓來。
7月2日, 中衛市沙坡頭區 永新村村民馬玉蘭在做蜜果。
“油香、馓子、蜜果,這些我從小就會做,現在這手藝也能掙錢了。”說話間,村民馬玉蘭靈巧地將面劑子揉圓搓扁,不一會兒蜜果就鋪滿了案板。熱氣氤氳的操作間里,馬玉蘭和搭檔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一個負責做,一個負責炸,整個過程有條不紊。
7月2日, 中衛市沙坡頭區 永新村村民馬玉蘭在炸蜜果。
永新村黨支部書記趙小紅與村干部們也一同忙里忙外,詢問訂單進度、察看產品質量,還不時幫忙打包、裝車。“我們村的婦女都有這門手藝。” 趙小紅介紹,今年4月,永新村結合實際,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名義,成立了中衛市薪傳技藝手工馓子坊,專門售賣新鮮的傳統面點。這一舉措不僅增加了村集體經濟,還為村里的閑散婦女勞動力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家里有孩子要照顧,地里還有農活,出去打工根本走不開。現在在村里做油香,每月都有穩定收入,我特別滿足。” 馬玉蘭邊忙活邊笑著說。
馓子坊剛開張的時候,面對訂單少、顧客少的困境,趙小紅帶領大家反復試驗,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索改良,終于確定了最佳配方和產品。如今,馓子坊已步入正軌,也擁有了穩定的客源和固定的訂單。每逢節假日,訂單量更是成倍增長。為了滿足市場需求,馓子坊會額外雇用臨時工,村里的婦女們紛紛趕來幫忙,大家圍在案板前、油鍋旁,不僅增添了收入,更凝聚了濃濃的鄉情。
“馓子一把12元,蜜果和麻花一斤12元,我們堅持每天現和面、現發面,不用發酵粉,就是為了讓大家吃到最純正、最新鮮的味道。” 介紹起產品,趙小紅滿臉自豪。談及未來,她信心滿滿:“我們計劃開通線上銷售渠道,通過直播帶貨等方式,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把馓子、油香這些傳統美食推廣到更遠的地方,帶動更多鄉親在家門口就業致富!”
來源:中衛新聞網
馬上發布信息
(聲明:“中衛天天網”微信公眾號除原創內容外,其余來源于網絡。若有來源標注錯誤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更正或刪除。)
關注“中衛天天網”同城信息免費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