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用戶來說,家電實體門店的那扇“物理大門”不只是要進一步敞開、放寬,讓用戶進出更方便、更隨意;同時,眾多實體店老板內心那扇“擁抱用戶”的大門,還需要進一步放開,包容挑剔的用戶、不嫌用戶的麻煩,與更多用戶交朋友。
何聲撰寫
最近,家電圈在一些城市商業中心、商業綜合體走訪時,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過去,這些城市商圈、商業中心,基本上是蘋果、華為、小米等手機數碼企業的主場,他們習慣性在這些商圈開店。原因很簡單,客流量大,年輕人更多。
但是,去年以來,美的、海爾等品牌的全品類智慧生活店、體驗店,也紛紛開進了城市的商圈,吸引客流量。希望可以在人潮涌動的商圈,收獲一輪年輕用戶的客流量。
不過,與手機數碼企業的門店相比,家電企業的產品體驗店,家電圈發現了兩個有趣的現象:一是,手機數碼企業在商城的門店,普遍是沒有設置專門的“玻璃大門”,店面直接與商場的過道無縫連接,用戶逛著逛著,就走進去看一眼。但家電的品牌旗艦店卻專門設置了玻璃大門,雖然大門是敞開的,但是卻沒有讓人愿意隨時進去,總感覺有一道門阻擋著。
二是,手機數碼企業的門店,燈光、背景配置更亮、更時尚、更有科技的感覺。同時,相關產品的實機體驗和交互,完全面向用戶敞開,隨手就能拿起來看看,很方便;家電企業的門店,店內不夠明亮而且缺少活力和生活氣息,多是冷冰冰的家電機器,不少都沒有通電開機,也缺乏用戶交互和體驗的操作設置。門店背景的廣告內容缺少對用戶的生活吸引,更多還是產品的單邊功能和賣點展示。
可以說,這2年頭部的家電企業們已經意識到,擁抱用戶必須要距離用戶更近,去用戶集中的地方,客流量大的地方“開店”,提供家電品牌、產品與用戶互動、體驗的機會和空間。但是,在如何吸引更多用戶愿意主動進店的執行層面,很多家電企業的門店經營商,還缺乏用戶交互、溝通和體驗的經營思維,傳承的仍然是傳統的門店售賣思維。
事實上,在城市的商業中心,面對川流不息的人群,有的匆匆離開,有的則會駐足觀望,甚至體驗產品。當然,最終能否成交,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至少,對于所有的線下實體門店來說,都要敞開大門、拿出看家的本領,推出年度明星爆款,讓用戶擁有了解、體驗的興趣和沖動。家電企業的實體店開在商圈,不是為品牌打廣告的,則希望產生“臨門一腳”的客流量轉化為訂單量,最終是要賣貨賺錢的。
相對于一扇扇物理的“玻璃”大門,擋住了家電實體店與用戶之間的距離。家電圈更擔心的是,一扇扇存在于很多實體店老板心中的“隱形”大門,才會真正阻擋家電品牌、產品、服務和商家,與用戶之間真誠交互和溝通的距離。
毫不夸張地說,當前超過一半以上的家電實體店老板們,內心并沒有真正接受用戶,并沒有真正想以“真誠、坦誠”的心態,擁抱用戶,洞察用戶并滿足用戶,獲取用戶的持續性訂單。不是很多實體店的老板們,沒有資金實力,沒有思維能力,而是普遍缺少主動性和自我革命的能力。在內心還是有點害怕與用戶走得太近,容易惹麻煩,甚至增加經營的成本和負擔。
這些年來,很多家電企業,一提及讓實體店的老板們要建立“經營用戶”的思路、理念和體系,要多與用戶打交道,就會遭遇來自實體店老板的“靈魂拷問”:同樣的家電產品,線上零售價都比我們的進貨價還要便宜,拿什么去贏得用戶、經營用戶?工廠壓根沒有給予實體店更多的資源、價格、政策等傾斜,只是嘴上喊著實體店要轉型,內心卻仍然將眾多的政策和產品放到線上電商平臺。
必須要看到,在最近的兩年間,很多家電實體店的老板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和市場經營挑戰。一大批的家電實體店,經營出現了階段性的虧損,面臨著賠本賺吆喝;還有一批的家電實體店,直接掉進了經營的泥潭,已經活不下去。還有家電實體店在苦苦堅守與觀望,希望能獲得家電企業真正意義上的扶持與助力。
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家電圈認為:既有內部的商家能力和新舊迭代;還有外部的市場經濟動蕩。外部的市場經濟環境持續動蕩,以及電商等新零售巨頭的快速崛起,主要家電企業追求大渠道大平臺下的新零售和經營用戶模式轉型等;內部的家電產業產能過剩已經持續多年,強者恒強的洗牌是必然;部分實體店老板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和節奏,缺乏競爭力面臨被淘汰。
所以,對于家電實體店群體來說,眾多實體店老板未來的發展和出路,家電圈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更不能拿一個模板和一套方案,解決所有商家的生存和經營問題。
一是,那些缺乏實力、能力和資源的實體店,就維持現狀,少折騰、少燒錢,還是熬一熬、等一等,混混日子;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反正很多家電實體店的老板們,普遍到了退休的年齡,也面臨著下一代不愿意接班的局面。所以,這些商家沒啥壓力,房子門面是自己家的,市場經營的慣性已經形成,就滾動發展。也別抱怨,也別指責,就這樣先發展下去。
?二是,對于有想法、有主見、有思路的實體店老板,其實有兩條路。一條是堅持自我發展為主導,借助第三方的竄貨商平臺,以及品牌商家的拿貨平臺,勤進快銷,賺一點是一點,主打一個靈活多變,不被套牢也沒有太多的成本包袱和壓力;另一條則是擁抱頭部的家電品牌商,或者家電平臺商,成為他們在線下擁抱用戶、經營用戶的觸點。這就需要拿出足夠的時間、資源,去探索和尋找新的出路和方向,對內要重構團隊和思路,對外要加強主動進攻和拓展。
都說,貓有貓道,鼠有鼠道。對于家電實體店的老板來說,不管屬于哪種類型,不管采取哪種路徑,是大投入還是小投入,都要相信一點:敞開大門,擁抱用戶,一定要跟用戶做朋友。即使他們沒有在門店下單,而是直接在線上平臺下單,都要堅信一點,與用戶成為朋友,是長期主義的具體手段和唯一策略。只有這樣,家電實體店才能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的機會!
?聲明:家電圈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一律嚴禁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