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設計師維克多·帕帕奈克曾在《為真實的世界設計》一書中寫道,設計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并具有意義。不應僅僅滿足人們的欲望,而是應該滿足真正的需求,并對人類與環境的未來發展負責。
可對當下的汽車設計而言,這個最終“負責”之要求,著實高了點。我們看到的,是許多設計還僅僅停留在滿足個別人的欲望層面,而忽視了真正的需求。例如近年來飽含爭議,但又引得無數新能源車企爭相采用的隱藏式門把手。
“復活”于電動時代的它,已然成為新能源標配?
事實上,這項設計并非近年來才有的汽車設計創新,其早在上世紀(參數丨圖片)70年代就被應用在了多款主流(燃油)車型之上。其后,受限于自身結構以及逐漸暴露出來的多項安全隱患,逐漸被各大車企所拋棄。
而到了2012年左右,當特斯拉Model S橫空出世,隱藏式門把手這項設計便因為電動時代的開啟,又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里。
此后的十余年時間里,不少車企(主要是新能源車企)紛紛跟進,隱藏式門把手,成為了不少新能源車型的標志性設計之一。甚至有人覺得不采用隱藏式門把手的車,反倒成為了時下的另類存在。
它的優點固然很明顯。
首先因為有了隱藏式門把手,更加方便新能源車設計師對于美學和科技感的塑造。相較于傳統機械式把手,隱藏式門把手更有利于實現門板造型和弧度的統一整體性,能夠給車身線條帶來更流暢的呈現,與此同時還能提升用戶對于車輛的交互感受以及帶來一些儀式感。
其次,這樣的設計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風阻,進而提高車輛在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性能,從而實現車輛的續航里程提升。雖然這種提升的效果非常有限,也并不一定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但一方面可以打造產品賣點,另一方面也能夠起到提升品牌和車型科技感的認知,讓人覺得這款車夠檔次,物超所值。
然而,相較于其尚存在爭議的優點,其缺點或者說是局限性則更加明顯。
首當其沖的就是安全隱患。根據解鎖方式,當下主流的隱藏式門把手大抵可以分為“隱藏把手+機械拉線鎖”和“隱藏把手+電子鎖”兩種,而電力系統是其開展工作的主要助力。
而當車輛發生碰撞等極端狀況時,甚至是起火等情形下,車輛的電力系統則可能會被強制斷電,導致電動門把手失效。從而導致車內的人跑不了,車外的救援人員打不開。類似的事故和慘劇,近年來已發生了多起,隱藏式門把手也因此而被廣泛詬病。
其次,隱藏式門把手還存在結構強度不足、識別操作有難度、控制邏輯存在潛在安全風險等問題。
可即便如此,隱藏式門把手在新能源汽車里愈發得到車企的青睞,不少人更是將其視為區別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一項重要“依據”,它也有成為新能源車“標配”的一種趨勢。
據懂車帝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的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排名前100名的新能源車型中,隱藏式門把手的搭載率約為60%。按照比例來看,不搭載隱藏式門把手的新能源車型,似乎反倒成為了“另類”。
工信部公開征集意見,隱藏式門把手正在“退場”?
或許正是因為類似的安全隱患和爭議聲音實在太大,工信部也到了需要出手整頓的地步。今年5月8日,工信部在其官網公開征集對《汽車車門把手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的意見。
在此次發布的征集意見當中,工信部不僅明確地將“隱藏式車門把手存在著強度不夠的問題”提及出來,還針對其屢被詬病的諸多隱患,從多個方面進行了規范。
其中,增加安全冗余的設計要求,能夠保證在遭遇像斷電、碰撞這類事故之時,車門系統可以較為順暢地開啟;防止誤作用,則保證了車輛在翻滾、墜落事故中,能夠防止門把手的誤觸發;
此外,意見還對隱藏式車門內把手、應急式車門內把手的標志,提出了統一的要求,規范安全標志,保證標志的可見性;加強強度方面的要求,保證在事故發生后,門鎖操縱機構的功能不會喪失。同時,還明確了防夾和增加動態試驗要求,明確電動式車門把手的動態試驗要求與試驗方法。
在工信部出臺征集意見之后,我們發現了一個較為明顯的現象。即近期上市的多款新車,以及還未上市但提前亮相的車型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車,開始拋棄“隱藏式門把手”。
例如,不久前上市的奇瑞風云A9L,就沒有再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而改用了半隱藏式門把手。類似這樣的半隱藏式門把手,在當車主靠近車輛時,只需自然伸手,門把手即可感應開啟。同時,又通過保留機械開啟結構解決了極端天氣下的使用難題,以及消除了斷電失效等隱患。
又比如近期剛剛放出海報的尚界,其新車尚界H5更是直接回歸到了傳統樣式的門把手設計。作為鴻蒙智行的第五“界”,尚界品牌無疑承載著上汽集團與華為深度合作的戰略野心。此前上汽和華為雙方均表示過,會把最好的資源給到尚界。
而如此重要一款新車,選擇了回歸傳統門把手設計,或也預示著主流車企已然開始“拋棄”隱藏式門把手。就在新車海報出爐之后,已有不少網友表示贊賞,其中對于門把手的選擇更是一片叫好?;蛟S,這才是真正的需求呈現。
暫時“退場”也非壞事,或將促使技術進步
伴隨著工信部的新標準即將出臺,新能源車企或將重新審視隱藏式門把手。它帶來的好處和存著的弊端,成為了眾車企們需要好好衡量的問題。
一方面,隱藏式門把手的成本較之傳統門把手還要高出許多。據某車企專業工程師估算,整車四個車門采用隱藏式門把手,會使整車增加7-8公斤重量。BOM 成本則遠高于傳統結構,采用機械拉線結構的系統成本貴4 -5倍,電子結構甚至貴6-7倍。
此外在制造環節,還需為隱藏式門把手加裝更復雜的密封、加固、隔音和防水方案,進一步抬升系統成本。同時,因為車企針對隱藏式門把手大多采用了不低于傳統門把手的測試標準,從而也會產生較大的測試成本。
改回傳統門把手,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新車的成本,如果將其延伸到新車定價上,則有可能帶來更多的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新標準的出臺將倒逼技術的進步,車企以及供應商要想繼續沿用此設計,則必須要開發出更加安全可靠,且全面符合甚至超越新標的解決方案。
我們并不否認,還是有不少人喜歡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并且認同其帶來的科技感和儀式感提升。但他們也一定希望,這樣的設計,需要符合更多的用車場景需,切實滿足大家的真實需求。它應該除了好看之外,還得安全實用,還得有實際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