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使出新招對付中國了,7月8日,美國農業部布啟動《全國農業安全行動計劃》,禁止中國等“外國對手”收購美國農田,甚至威脅“收回”中資已有土地,然而此時距離中美第二輪貿易談判結束僅28天,距美財長貝森特公開呼吁“盡快啟動第三輪磋商”才過去48小時。
這次特朗普將目標放在了農業上,理由冠冕堂皇,實際上還是老戲碼,貿易戰還在繼續,中美的博弈也還沒結束,想要借農田說事,對中方施壓,然而結果卻沒有遂特朗普的愿。
農田針對陰謀
時間回到2023年,91票贊成,7票反對,《禁止外國對手收購美國農業用地法案》以壓倒性優勢通過,當時民主黨參議員帕蒂·默里曾預言“這將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如今這把鑰匙被特朗普攥在手里,捅向了中美經貿關系的命門。
禁令的法律源頭看似是一起普通糾紛,2021年,中資阜豐集團在當地購地建玉米加工廠,因距美軍基地20公里被叫停,五角大樓提交國會報告宣稱“存在安全風險”,盡管實際警戒范圍僅3公里,這個被夸大的威脅點燃了政治火藥桶,最終催生91:7的投票結果,美國兩黨在反華議題上罕見的“團結時刻”。
特朗普的升級手段更顯凌厲,他不再滿足于限制軍事基地周邊的“敏感交易”,而是將禁令范圍擴大到全美所有農業用地,還將中國單獨列為“首要防范對象”,更具殺傷力的是追溯條款,美國農業部正繪制中資農地分布圖,標注靠近軍事設施、糧倉、水利樞紐的地塊,為強制征收鋪路。
針對背后的博弈
諷刺的是中美代表剛在6月10日簽署了稀土貿易諒解備忘錄,作為交換條件,美國承諾放寬飛機發動機等產品出口,然而協議墨跡未干,特朗普卻突然掏出農地禁令,這種自相矛盾的操作暴露了美方的戰略焦慮。
美國真正在意的還是中國的稀土,五角大樓評估報告顯示,美國軍用稀土儲備僅能維持軍工生產三個月,中國商務部恢復出口時特別注明“不得用于軍工領域”,直接卡住美國咽喉,特朗普選擇此時打出農地牌,實為制造談判籌碼,用象征性制裁逼迫中國在稀土出口上讓步。
然而,這種將農田和稀土捆綁談判的算計卻撞上中方的戰略定力,當貝森特三次致電中方要求重啟對話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的回應冷靜克制,“目前繼續第三輪談判的條件尚不成熟”,但美方沒料到,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恰在此時完成,年內即將簽署,美國大豆并非不可替代。
特朗普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而美方此舉對中方的制裁,損害的實際是自己的利益,很多與美國當地農業的合作項目被擱置,中方帶來的先進農業設備隨著土地強制出售被一同拆除,“國家安全沒收了我的生計”的口號震耳欲聾,與此同時還牽連出就業的問題,每1000英畝中資農田平均創造12個就業崗位,而禁令將直接導致1.6萬農業工人失業。
特朗普的“強硬人設”掩蓋不了經濟悖論,美國一邊允許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年賺百億美元,一邊對中資持有的0.0003%農地如臨大敵,這種撕裂的心態正將美國推向深坑,若特朗普政府強制收回土地,需按市價賠償并接受司法審查,更何況,今天美國敢沒收中國人的地,明天還有誰會投資美國。
更可笑的是農地禁令簽署72小時后,美國大豆期貨價格下跌2.3%,而同期中國宣布向巴西開放16種農產品免稅進口,想要用農田來威脅中國,簡直是異想天開,這筆互利互惠的生意美國人不要,有的是國家愿意合作。
回看特朗普的屢屢針對行為,既損人又不利己,一邊希望中美在貿易上達成和解,一邊還想中國退讓,還不放棄霸權施壓,殊不知沒有誠意的談判永遠也談不攏。
參考資料
美政府揚言全面封殺中國購買農地,并考慮收回中國投資者已持有資產 觀察者網2025-7-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