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證據裁判原則,切實提升刑事案件辦理質效,7月14日,銀川中院舉辦第五期“豸平刑事課堂”,邀請福建高院刑一庭庭長陳捷作專題授課。全市法院刑事審判工作條線的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等60余人同堂聽課。
陳捷庭長以“堅持證據裁判 避免冤錯案件”為題,通過系統解讀冤錯案件的產生及其危害、證據的三大核心原則及對證據的審查判斷,為全市法院刑事審判人員注入了“證據思維”強心劑,構建了冤錯案件預防的“全鏈條防線”。
本次培訓摒棄冗長說教,干貨滿滿,直擊關鍵。用典型案例串聯起三大核心內容:通過冤錯案件的沉痛教訓,揭示證據失守對個體與司法公信力的雙重傷害;以精準解讀闡明證據裁判、程序法定、法庭質證三大原則的核心要義,強調“無證據不定案”“程序違法即無效”“質證過才能采信”的底線規則;圍繞證據審查判斷,提煉出“合法性優先、客觀性為本、關聯性為要”的實操準則,為辦案實踐提供清晰指引。短短數小時的培訓,既勾勒出證據運用的“框架圖”,又標注了防范錯案的“風險點”,讓參訓人員在有限時間內精準把握核心要點。
“每一起冤錯案件的背后,都可能存在證據意識的松懈。”參訓人員紛紛表示,三大原則不是掛在墻上的條文,而是辦案時的“導航系統”,培訓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更新,更是深刻的思想觸動,看到那些因證據瑕疵導致的錯案,想到當事人在獄中煎熬的歲月,內心受到極大震撼。這讓大家更加明白,手中的法槌不僅關乎案件結果,更連著他人的人生。
此次培訓通過理論講解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讓全體參訓人員深刻認識到,證據裁判不僅是一種司法理念,更是一套剛性的操作規范。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在今后的辦案中始終把證據作為“生命線”,從源頭上防范冤錯案件,以每一起案件的公正辦理,守護司法公信力,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文源 | 刑一庭
審核 | 盧友權
編輯 | 慕雨芙
責編 | 馬海婷 李玉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