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幾天上海氣溫又要坐“火箭”往上躥。
副熱帶高壓這個“大boss”發力,高溫重返申城。7月15日最高溫36℃,7月16日更是能沖到38℃。
午后還時不時“下開水”,又熱又悶最熬人。7月20日入伏后,今年伏期竟只有30天,成近十年最短。
可別覺得伏期短熱度就會降,往年例子擺在那。2023年上海三伏天40天,高溫日卻只有11個。2022年同樣40天伏期,高溫日多達33個,差異大得很。
這說明伏期長短和熱不熱,真不能簡單劃等號。眼下這高溫天,最愁的還是地里的莊稼。
平原種水稻的老鄉,田里可不能斷水。水層能降溫,還能防葉片被烈日灼傷。郊區種蔬菜大棚的,遮陽網該派上用場了。
早晚澆水別選正午,不然容易傷根。葉片噴點葉面肥,增強作物抗曬能力。
沿海鄉鎮搞養殖的,禽舍畜圈要通風。飼料別發霉,飲水要充足,防暑降溫很關鍵。農民老輩有土辦法,比如給作物蓋稻草。
現在可以結合科學,稻草遮陽再配合噴灌。既能防曬又能保濕,效果比單干好得多。我個人認為,不管伏期長還是短,盯緊天氣最重要。
莊稼不會說話,但咱得替它們把防護做在前頭。
這高溫天里,不同地形作物得區別對待。山區果樹注意排水,別讓暴雨沖了根。
湖區周邊種糧的,防洪和抗旱都得準備著。雖說未來幾天有“下開水”的時候,可別大意。雷陣雨來得急,排水不暢容易積澇。
地里溝渠提前疏通,別讓莊稼泡了水。有人可能犯嘀咕,這么熱的天,啥時候是個頭?天氣多變,咱只能見招拆招,做好應對。
農業靠天吃飯,但也不能全靠天。提前防范,主動出擊,才能減少損失。
目前不少村里都有農技員,不懂就問別不好意思。他們有經驗有技術,能給出實用建議。
關鍵是咱自己得上心,多關注天氣預報。把天氣嵌進種地的時間表,按規律來做事。
未來幾天的高溫,是對莊稼的考驗,也是對咱的考驗。現在該做的事不少,一樣樣捋清楚抓緊干。檢查大棚骨架是否牢固,別讓大風吹翻了。
看看灌溉設備有沒有問題,保證用水順暢。
家禽家畜的防暑措施做到位,別讓它們中暑。
我留個小問題,大家知道哪些土辦法在高溫天特別管用嗎?歡迎在評論區說說,互相取取經。最后提醒,高溫天出門干活,咱農民自己也要防暑。
多喝水,別暴曬,身體可是干活的本錢。莊稼管護不能等,現在就行動起來。早晚涼爽時多干活,正午高溫別硬扛。
記住,提前準備一分,損失就少一分。莊稼長得好,收成有保障,日子才更有盼頭。
跟著天氣節奏走,科學種田錯不了。
莊稼不會負咱,咱也別負了這土地。后天開始的高溫,大家都得上心了,該動手的別拖延!
行動清單:①早晚給作物澆水、噴葉面肥;②檢查加固大棚和禽舍;③不懂就問村里農技員。
莊稼不會說話,但咱得替它們把防曬降溫的活兒做在前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