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車,我騎(電動自行)車,他沒停下來讓我,憑什么還要我承擔全責?”前不久,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管支隊民警楊吉,在處理一起兩車碰擦的交通事故時,遭到自認為“弱勢”的非機動車騎行人抗議。
結合公共視頻記錄和現場勘查,楊吉耐心給出判定依據:事故中,非機動車騎行人左轉彎時,未靠路口中心點右側行駛,存在違法行為,應承擔全部事故責任。
“于法有據,沒毛病”“這是教科書式的處置,給警察叔叔點贊”……這段執法視頻公開后,網友紛紛留言。
近年來,上海市公安局大力推動執法規范化建設,健全監督制約機制,提升人性化執法溫度,努力打造“一流平安城市、一流警務模式、一流警察形象”。
全程管控,“一站式”中心保障公正執法
近期,普陀公安分局成功搗毀一個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十多名嫌疑人被押解到“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信息采集、體檢采樣、文書制作等工作,如流水線般有序推進。
“以前這些工作主要由一線辦案民警承擔,可能因專業程度不強、精力不足、設備設施不全,導致執法辦案環節不夠規范。”普陀公安分局法制支隊副支隊長徐晨杰說,在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嫌疑人的人身檢查、信息采集等工作,都由專職民警和輔警辦理;警情接報、涉案財物管理等工作,也實現了線上“一站式”流轉。
高效分工、環環相扣的現代化辦案機制,讓基層民警得以專注于案件偵查。“抓到嫌疑人后,我們會第一時間來到辦案中心開展后續工作。在嫌疑人被采取強制措施之前,全部辦案流程實現‘一站式’辦結。”普陀公安分局白玉路派出所辦案民警朱偉豪說。
通過借助科技手段,中心正不斷完善智能監管系統,將執法監督由事后追溯變為全程管控,實現對執法辦案的全要素、全過程監管。
“過去案件一多就容易發生超期辦理、扣押物品超時等情況,現在辦案系統會自動預警超期時限,并用紅色醒目字體重點提示。”普陀公安分局法制支隊民警邵舒藝說,新研發的智能化辦案系統,已設置39個必檢環節、192個監督預警模型,整體監督覆蓋率達99%,確保民警不逾越“紅線”。
全市公安部門正大力推進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設,實現各區全覆蓋,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將要在中心辦理。數據顯示,自“一站式”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建立以來,安全事故實現“零發生”。
與此同時,市公安局不斷加強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健全接報案全量網上登記管理、疑難案件會商等機制,并全面建設數字執法檔案,對民警執法辦案工作進行量化積分、綜合評判。今年以來,全局辦案民警、2319名領導干部及1062名派出所法制員已完成建檔,全局執法問題總數同比下降50.4%。
規范化指引,提升民警執法履職能力
提升民警依法履職能力,是法治公安建設的核心要素。
民警查驗證件過程中遇到拒不出示身份證件的情況怎么辦?民警執法時遇到阻礙和糾纏如何處理?民警在什么情形下可以采取強制性措施?圍繞規范化主線,近年來市公安局積極探索以問題分析為核心、以案例教學為主線、以互動交流為主導的“精準滴灌”式培訓新模式。
去年以來,市公安局法制部門結合“教科書式執法”評選活動,通過走訪調研、座談交流等方式,廣泛收集一線民警執法執勤中遇到的疑難雜癥,結合最新法律法規和典型案例,制發相關執法指引56期。
執法指引,為民警執法提供了清晰依據與有力支撐,而“教科書式執法”民警實戰經驗的教學培訓,則為一線民警打造了更直觀的參考范本。
“市中心道路上,醉酒男子與人發生爭執,引起群眾圍觀,接警后應如何規范處置?”不久前,一場針對現場處置工作的培訓,在上海公安系統內進行。參訓民警反映,貼合實戰的案例和互動講解的培訓方式,易于接受,也能夠加深記憶和理解。
“針對不同業務警種、不同實戰需求,我們還建立了帶教工作室,分層分類研發規范執法課程包。”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訓處教育指導科科長冷偉鈞說,這些執法教學視頻和微課程,民警通過移動警務App就能學習。
閔行公安分局民警參與智慧教室的網絡直播授課和培訓
據了解,去年以來,上海市公安局各級機關已開設培訓班1200余期,網絡直播課堂380余期,累計培訓約6.8萬人次。同時,積極打造智能訓練平臺,制作執法教學微課程230余節,實戰實訓教學片19部,讓基層民警“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通過動態更新執法指引、多元化推進執法培訓等工作,上海市公安局已構建覆蓋全警的規范化執法保障體系,夯實一線民警規范執法的根基。
人性化服務,彰顯超大城市法治溫度
最近,黃浦公安分局交警李佳梁耐心安撫哭泣男孩的視頻片段,得到網友點贊好評。
隨著城市安全治理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上海公安民輔警,在捍衛法治底線的同時,關注更細微的需要,跨前一步、多做一點,持續釋放城市溫度。
在上海的街道社區,由公安部門牽頭,協同教育、婦聯、共青團等單位成立的社區少年服務隊,持續關懷著困境青少年的成長。數據顯示,全市各級服務隊已累計提供青少年心理咨詢輔導、家庭教育指導、協助送醫治療等1900余人次,化解矛盾糾紛1600余起,結對幫扶950余人。2024年7月以來,全市涉未成年人糾紛警情同比下降23.2%。
虹口公安分局社區少年服務隊
樓上裝修,樓下漏水,是戶主還是裝修隊承擔責任,爭執不休怎么辦?小區里的“僵尸車”,占據公共車位幾年不動,誰有權把它移走?在上海這座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這樣的矛盾糾紛經常發生。上海公安探索建立的派出所、司法所、律師事務所“三所聯動”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整合公安民警、調解員、律師等各方力量,以法治智慧,持續為市民群眾化解矛盾、紓解困難。
依托“三所聯動”機制,上海市公安局不斷為基層社會治理注入強勁動力。嘉定公安分局探索的“微網格”模式,在黨建網格、城運網格、警務網格、綜治網格等“多格合一”的基礎上,將原有54個片區、451個村居網格細化為1866個微網格。“網格變小后,網格員能更迅速地響應求助,解決問題。”擔任“微網格”網格長的民警說。
來自蘇浙皖的551位引進人才,通過“全程網辦”落戶上海社區公共戶;242家異地企業,已在網上辦理相關備案證明1700多份……近年來,為讓公安政務服務更加優質高效,上海市公安局不斷推動便民事項“集中辦、網上辦、就近辦、自助辦、異地辦”,讓企業和人才享受到一流政務服務。
“規范化執法的本質,是讓違法者感受到法律的威嚴,也讓守法者觸摸到制度的溫度。”上海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說。當規范執法成為自覺,當科技賦能守護正義,當人性化服務融入日常,法治公安正繪就上海最鮮明的平安底色。
來源 | 解放日報
作者 | 鄔林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