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大姐前天在山里挖到兩斤半雞樅,菌蓋撐開快半米寬。村里老人直咂嘴,說活了七十歲沒見過這么大的。
按市價能賣兩百多,要是黃雞樅更值錢,能翻一倍。這會子朋友圈全是舉手機拍菌子的,誰不想撞個大的?可老菌農(nóng)直搖頭:雞樅和白蟻是“老搭子”,工蟻運枯葉,菌子幫消化,缺一不可。
挖錯地方傷了蟻巢,明年連菌渣都見不著,這道理生手不懂。
前兩天保山女子挖了片菌子海,那是她認得菌窩沒傷蟻巢。換個生手亂刨,土翻得稀爛,白蟻搬家菌窩就廢了。專家說今年雨水多,菌子長得猛,可朋友圈曬的反而少了。
網(wǎng)紅舉著秤滿山竄,流量是漲了,菌窩踩得不成樣。云南人都懂,黃雞樅稀罕就稀罕在挑地方,亂墳堆、包谷地、老林地。
白蟻搬家菌窩就廢,這規(guī)矩比秤砣還沉。
村里老李頭念叨三十年前,背簍隨便裝滿,現(xiàn)在得拿木簽探。挖完還得把土輕輕蓋回去,生怕驚了地下的“菌保姆”。說到底菌子不是礦,挖一窩少一窩,留個菌膽明年才有戲。
林業(yè)局勸劃片輪采,可更該讓舉手機的明白:鏡頭里那朵傘蓋,是白蟻養(yǎng)了幾年的家底。四川實驗室倒是長出人工雞樅,可專家說離量產(chǎn)還遠著。最近雞樅7日均價26元,人工黑皮的18-25元,野生的能賣80-100。
有人問為啥人工的便宜?沒了白蟻共生,味道差一截。
老菌農(nóng)蹲在村口抽旱煙:“菌子有菌子的命,人別太貪心。”想知道咋保護菌窩?點關(guān)注未來幾天說具體招。
文中價格僅供參考,具體以市場為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