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在黃梅下鄉那一馬平川、一望無垠的大地上,有多家農業公司,然而對我印象最深刻,物美價廉的那家農業公司,便是坐落在新開鎮團坡村境內的愛豐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了。
提起農業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雜草鋪天蓋地;各種莊稼雜亂無章。然而愛豐源農業公司雖然規模不大,老板和員工只有五十多人,種植面積也只有一千多畝,但各種農作物栽種得井井井有條;養殖場所;倉庫;游樂場地等規劃得井然有序,倉庫里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各種新鮮蔬菜;稻谷、玉米、小麥等農產品擺放整整齊齊。農場里,花草環繞、花木郁郁蔥蔥;游客三三兩兩,絡繹不絕;花木深處,幾位老伯在勤勤懇懇勞作著……愛豐源農業公司因何而得名,沒有去考究,愛豐源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老總項愛國先生出生在湖北黃梅漁米之鄉一個具有優良傳統家庭里,他父母親在建國初期,為了建設新中國,在農村生產隊里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勞作二十多年……
項愛國先生,自幼在父母的熏陶下,耳濡目染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和吃苦耐勞的品行,他大學畢業后,在碧桂園旗下一家公司從普工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了高管,積累了人生第一桶金。正當他風生水起,準備大干一場時,2017回鄉看望父母時,偶爾聽到鄰居說起:年輕農民外出務工,一望無垠的土地多年無人耕種,雜草叢生,要是有年輕農民回鄉,讓這片土地重新恢復生機,解決農村留守人員就業難題就好……對土地有著深厚情感的項愛國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心里想著:我走出農村上大學,就是為了改變農村命運,就是為了鄉親們過上好日子,……他把要回農村的想法告訴家人后,家人不約而同支持他,公司領導知道他要辭職,苦口婆心勸解他,并提出為他加薪,他婉拒領導好意,毫不猶豫回到了農村……
項先生的農業公司從2017年創業時只有一百畝土地,三名員工,到2024年時七年時間過去了,現在土地一千多畝,員工五十多人,他告訴筆者,他從事農作物種植、養殖等傳統農業和農業觀光等項目,他每畝地租金五百元,每年員工工資一百七十多萬元。2019年入秋各種新鮮蔬菜價格瀑漲,當別的農業公司因原材料上漲而提高蔬菜價格時,他卻堅持平價銷售,2020年疫情期間一些無良商家賣出幾十元錢一個包菜,幾十元錢一斤豬肉等天價蔬菜時,他卻平價向周邊村民供應各種蔬菜……每月蔬菜銷售額二十多萬公斤,只要每斤漲價一角錢,他每個月就可以增收幾萬元……近年來,大環境經濟不景氣,多家企業都在裁員或降薪,每位員工,每年只要降薪一千,他就可以節省幾萬元,但鄉親們都不容易,不能這樣做……一位老伯娓娓道來,在農場務工,每年收入幾萬元,工作之余在家里還種了糧食、蔬菜自己吃,掙錢、種地兩不誤……我問了一位二十多歲女員工上班收入有多少錢,她笑盈盈地說,每月有五千多元,她以前在廣東東莞工廠打工,無一技之長,工作時間長,工資還不到五千,而且一年難得見兒子幾面,現在上班和照看小孩兩不誤……
一位江西籍高大姐家境特殊,人生種種不幸都落在她身上,她帶著十來歲的幼女艱難生活,小姑娘少不更事、調皮搗蛋,高大姐任小姑娘自生自滅,從不管教,項愛國先生和朋友聊天時偶爾了解情況后,安排高大姐來農場務工,不但免費給小姑提供吃喝,而且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小姑娘要做個講文明,講禮儀,愛勞動的好少年……
鄰村村民李先生和妻子,為照顧病魔纏身的母親,放棄進城“淘金”機遇,家里經濟收入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項愛國先生與村民聊天時,村民偶爾講起李先生的家庭情況,項愛國先生去李先生家與李先生促膝長談,征得李先生同意后,安排李先生在農場倉庫上班,上班時間讓李先生自由安排……李先生哽咽地說,要不項愛國先生雪中送炭般伸出援助之手,他不知道如何走出困境……
2020年春季,一場史無前例、洪水猛獸般的疫情在荊楚大地肆無忌憚地漫延著,災區周邊的人員都唯恐躲避不及,而項先生卻積極在自己所住的小村報名當志愿者前往武漢災區,后因種種原因未能批準去武漢,而留在自己小村當志愿者,為小區居民排憂解難……
克勤克儉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愛豐源農業這片土地上耕耘的人們不正是神州大地上千萬個勞動者的一個縮影嗎?(黃洪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