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場活動無須預約,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時間:7月19日 14:00 - 16:00
地點:復興中路505號思南文學之家
主題:冷戰、新前衛與新藝術史 ——《無名的藝術力》《跨學科研究中的美學》讀書分享會
嘉賓:羅崗 魯明軍 劉晨
主持:祁濤
關于主題
本次讀書分享會將聚焦冷戰這一特定歷史語境下的新前衛藝術實踐與新藝術史理論構建。我們將共同研讀魯明軍的《無名的藝術力:論形式意志與圖像潛能》與帕梅拉·李(Pamela M. Lee)的《跨學科研究中的美學:從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藝術到當下》兩本著作。本次分享旨在通過這兩部著作,理解冷戰格局如何深刻影響了前衛藝術的創作路徑、美學觀念,以及新藝術史研究方法的形成與發展。歡迎對藝術史、冷戰文化研究及藝術理論感興趣的讀者參與交流。
關于嘉賓
羅崗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系主任,《現代中文學刊》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人民文藝與20世紀中國文學的歷史經驗”首席專家。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兼及當代理論與思想史研究。著有《英雄與丑角》、《預言與危機》《人民至上》等;編有《重返人民文藝》《現代國家想象與20世紀中國文學》《視覺文化讀本》等。
魯明軍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策展人。在《文藝研究》《美術研究》《二十一世紀》《讀書》等刊物發表論文數十篇。近著有《美術變革與現代中國:中國當代藝術的激進根源》(2020)、《前衛的承諾:〈十月〉訪談錄》(2023)、《無名的藝術力:論形式意志與圖像潛能》(2025)等。策劃“疆域:地緣的拓撲”(上海、北京,2017—2018)、“在集結”(沈陽,2018)、“靡菲斯特的舞步”(上海,2021)等展覽。
祁濤
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研究員。復旦大學政治學、經濟學與哲學專業(PPE)導師。代表性著作有《返回的步伐:馬克思政治思想的方法與論域》(2020)。
劉晨
復旦大學哲學學院科學哲學方向博士生,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與科學思想史、認識論,《跨學科研究中的美學:從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藝術到當下》《藝術、人工智能與創造力:基礎與批判文獻》譯者。
關于書目
《無名的藝術力:論形式意志與圖像潛能》
魯明軍 著
新行思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書從圖像與形式這兩個基本視角出發,探討圖像學如何被更靈活的視覺文化取代,以及形式主義作為批評話語如何瓦解與復興。作者回溯李格爾與瓦爾堡的理論源頭,重探二者共享的意志、情感與力量,為藝術史研究與當代藝術實踐提供新的方法論與能動力。
《跨學科研究中的美學:從世紀中葉的現代主義藝術到當下》
[美]帕梅拉·M.李 著 | 劉晨、葉詩盼、陳國森等 譯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本書追溯了20世紀中葉以來跨學科研究與藝術之間錯綜復雜的交匯。作者向我們展示了由跨學科機構所發明和采用的方法與路徑(包括系統論、博弈論及控制論等等),是如何促成了一種世紀中期現代主義的特定類型的,又如何進一步為當代新自由主義設定了一系列的術語。
編輯 / 孫沖
來源 / 思南讀書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