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內娛,依然熱鬧非凡。
熱搜上永遠掛著幾個熟悉的名字,新劇開機、紅毯造型、CP發糖……話題不斷,但仔細一看,真正讓人記住的角色卻沒幾個。
資本像流水線一樣批量生產著“待爆頂流”,砸錢營銷、狂買熱搜,可觀眾越來越不吃這套了。
畢竟,真正的爆紅,從來不是靠貸款吹出來的。
看看這幾年所謂的“待爆帝”們,資源一個比一個逆天,戲拍了一部又一部,可就是離真正的頂流差口氣。
陳哲遠搭檔趙露思靠《偷偷藏不住》短暫出圈,結果自己挑大梁的《白色橄欖樹》直接撲得無聲無息;
鄧為在《長相思》里靠著楊紫帶的“涂山璟”刷了波存在感,可一離開楊紫,新劇立馬查無此人;
張凌赫更慘,《蒼蘭訣》男二的光環還沒捂熱,自己主演的《寧安如夢》《云之羽》接連翻車,被嘲“演技像反派,聲音像水牛”。
資本拼命往他們身上堆資源,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戲不行,吹再狠也白搭。
反觀那些真正爆紅的,哪個不是靠實打實的角色一夜飛升?
《逆愛》里的田栩寧,之前誰認識啊?
結果劇一播,單周微博漲粉百萬,機場被圍得水泄不通,TF的代言直接砸過來,這才是頂流的正確打開方式。
再往前數,《陳情令》爆了肖戰王一博,《狂飆》捧紅了張頌文,《漫長的季節》讓蔣奇明這種“劇拋臉”演員也能被看見。
這些人的共同點是,角色立住了,觀眾自然買單。
資本可以砸錢買熱搜,但買不來觀眾的真情實感。
為什么資本這么執著于“預制頂流”?
說白了,還是生意。
捧出一個頂流,招商、做賬、資本市場講故事都方便。
劇撲了沒關系,通稿可以吹“待爆”,粉絲可以刷數據,反正總有投資人愿意接盤。
可這套玩法現在越來越不靈了,觀眾早就審美疲勞。
你天天熱搜霸屏,結果戲爛得像AI寫的,誰買賬啊?
更諷刺的是,那些被資本硬捧的“待爆咖”,往往還不如一些靠作品逆襲的“意外爆款”。
比如《我的阿勒泰》里的于適,戲份不多,但野性難馴的氣質直接讓他成了內娛獨一份;《漫長的季節》里蔣奇明演個啞巴都能封神,靠的是演技,不是營銷。
觀眾不是傻子,演技好不好、角色有沒有魅力,大家心里門兒清。
現在的娛樂圈,像極了一個大型賭場。
資本在賭哪部劇能爆,哪個藝人能紅,可偏偏爆紅這件事,根本不是能精準計算的。
你可以復制營銷套路,但復制不了觀眾的心動。
真正的頂流,從來不是“待爆”出來的,而是某一天,某個角色突然擊中大眾,然后一切水到渠成。
所以啊,與其砸錢硬捧,不如好好打磨作品。
演員沉下心來演戲,資本耐得住性子等爆款,觀眾自然會用真心回報。
畢竟,再多的熱搜也抵不過一句:“這戲真好看,這人演得真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