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南傳佛教。南傳佛教又稱上座部佛教,以巴利語經典和保守的教義傳承為核心,主要流行于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云南省的傣族等少數民族地區。
一、南傳佛教的世界分布與歷史傳播
1. 地理分布,核心區域:
斯里蘭卡:南傳佛教的發源地之一,歷史上通過阿育王之子摩哂陀傳入。
東南亞大陸: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南傳佛教為國教或主流宗教。
中國云南:傣族、布朗族等民族信仰南傳佛教,形成獨特的漢傳與南傳混合文化。
全球化傳播:20世紀后,南傳佛教在歐美國家通過禪修中心(如緬甸馬哈希禪修體系)和佛學院傳播,吸引大量西方信眾。
二、南傳佛教的主要宗派
盡管南傳佛教整體保持教義統一,但在歷史發展中因地域、戒律傳統或禪修方法形成不同分支。大概是這樣的,南傳佛教分為無畏山寺派和大寺派。大寺派又分為錫蘭系,泰國系,緬甸系,中國系等。比如泰國系有大宗派和法宗派。每一個派別,你不是專業研究佛教發展史,不建議都去深究,這與修行修心并無大幫助。
具體大家可以讀讀,下面的內容,做進一步了解。
1. 斯里蘭卡宗派
阿摩羅普羅派(Amarapura Nikaya):19世紀興起,主張簡化戒律,允許在家信眾更多參與寺務,影響力遍及斯里蘭卡與東南亞。
拉曼加拉派(Ramanna Nikaya):強調嚴格持戒,反對僧團商業化,以康提為中心。
2. 緬甸宗派
善法派(Dhammayuttika Nikaya):1856年由敏東王創立,改革戒律(如禁止僧人耕種土地),強調學術與禪修并重,現為緬甸最大宗派。
瑞琴派(Shwegyin Nikaya):戒律較寬松,注重寺院經濟活動,與善法派形成競爭。
3. 泰國宗派
大宗派(Mahā Nikāya):占泰國僧侶總數的90%以上,戒律相對靈活,允許僧人參與社會事務。
法相應派(Dhammakāya Nikāya):20世紀興起,強調“法身”禪修法門,寺院組織嚴密,爭議較大(被批評商業化)。
4. 老撾與柬埔寨宗派
老撾宗派:以巴利語經典為主,融合本土萬物有靈信仰。
柬埔寨宗派:受高棉文化影響,寺院藝術與建筑獨具特色。
5. 中國云南上座部佛教
潤派:以西雙版納為中心,受傣族文化影響,注重貝葉經傳承。
擺莊派:流行于德宏地區,儀式較為簡化。
多列派:強調個人修行,允許僧人還俗。
南傳佛教作為現存最接近原始佛教的傳承體系,以其嚴格的戒律、巴利語經典和止觀禪修聞名于世。盡管內部存在地域性宗派差異,但其核心教義與修行方法保持高度統一。在全球化背景下,南傳佛教既堅守傳統,又通過現代化與國際化的禪修實踐擴大影響力,成為世界佛教生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然后漢傳佛教主要包含八大宗派,再加上成實宗和俱舍宗。其中禪宗又分為:臨濟宗,溈仰宗,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其中臨濟宗又分為黃龍派和楊岐派。
然后藏傳佛教就是有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格魯派,噶當派。其中薩迦派又有血統派,法統派,俄爾派,貫噶派,察爾派。噶當派又有教授派,教典派,教誠派。以上呢,就是佛教派系的主要內容和名稱。
獨立學者,作家靈遁者作品《觀自在大千世界》。
作者簡介:靈遁者,中國獨立學者。原名王銀,陜西綏德縣人。1988年出生,現居西安。哲學家,藝術家,作家。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見微知著》《探索宇宙》《偉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風清》《我的世界》《牙牙學語》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
個人座右銘: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探索。
靈遁者熱讀書籍有:科普五部曲,國學三部曲,散文小說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別為:《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構世界》《觀自在大千世界》。
國學三部曲分別為:《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樸易天下》。
散文小說五部曲分別為:《偉大的秘密》《非線性波動》《從今往后》,
《云淡風輕》《我的世界》《春風與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