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完支架,人就廢了,什么重活都干不了!” “裝了支架就得吃一輩子藥,還活不長!” 每當聽到這樣的說法,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心血管健康的科普作者,都感到十分揪心。這種廣為流傳的誤解,不僅給無數急需治療的患者帶來恐懼和猶豫,甚至可能延誤救命時機。今天,我們就來徹底擊碎這個謠言。
王曹 主治醫師
海鹽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碩士
擅長冠心病介入治療、卵圓孔封堵術,以及高血壓、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心血管相關疾病的綜合診治
發表SCI 2篇
冠心病:心臟的“糧道”危機
想象一下心臟是一座日夜不停工作的城市,冠狀動脈就是為它輸送氧氣和營養的“生命線”。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根源,就在于這些生命線發生了堵塞。其罪魁禍首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一種由膽固醇、炎癥細胞等組成的“垃圾堆”,在血管壁內逐漸堆積。
圖源:Flickr
1、斑塊形成:高血壓、高血脂(尤其是“壞”膽固醇LDL-C過高)、糖尿病、吸煙等因素損傷血管內皮,導致脂質沉積,引發慢性炎癥反應,最終形成斑塊。
2、血管狹窄:斑塊逐漸增大,侵占血管腔空間,使血流通道變窄。
3、心肌缺血缺氧:當心臟工作量增加(如快走、爬樓、情緒激動)時,狹窄的血管無法輸送足夠的血液,心肌細胞就會因“斷糧”而發出求救信號——心絞痛(胸痛、胸悶、壓迫感)。
4、心肌梗死:更兇險的情況是斑塊突然破裂,身體誤以為“血管破了”,緊急召喚血小板來止血,形成血栓。血栓可能瞬間完全堵塞血管,導致下游心肌因徹底“斷糧”而壞死,這就是急性心肌梗死,表現為持續、劇烈的胸痛,常伴有瀕死感、大汗淋漓,是致命的急癥。
識別冠心病至關重要,通常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綜合評估:
1、癥狀識別
典型心絞痛(勞累誘發,休息緩解)、不典型癥狀(牙痛、左肩背痛、上腹痛、呼吸困難)。
2、關鍵檢查
● 心電圖:捕捉心肌缺血或壞死證據。
● 心臟超聲:觀察心臟結構和功能。
● 冠狀動脈CTA:無創篩查血管狹窄。
● 冠狀動脈造影: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通過導管注入造影劑,在X光下清晰顯示冠狀動脈的形態和狹窄程度,為是否植入支架提供直接依據。
心臟支架:疏通“堵點”的救命之橋
當冠狀動脈嚴重狹窄(通常>70%)或發生急性心梗時,單純藥物可能無法滿足心肌的供血需求。這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放支架”,就成為關鍵手段。
1、手術過程(精準、微創):
● 醫生在手腕(橈動脈)或大腿根部(股動脈)進行局部麻醉,穿刺一個小孔。
● 將一根細長的導管送入血管,在X線引導下抵達心臟冠狀動脈開口。
● 通過導管送入更細的導絲,穿過狹窄或閉塞的病變部位。
● 沿導絲送入一個微小的球囊到狹窄處,加壓擴張,將斑塊壓扁、擠開,恢復部分血流。
● 在擴張的病變處,精準釋放一個網狀金屬管(支架),撐開血管壁,保持血管暢通。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圖源:Ermateb | Angioplasty in Iran
2、支架的作用(直接起效、不可或缺):
● 立即恢復血流:尤其在急性心梗時,迅速開通“罪犯血管”,挽救瀕死心肌,顯著降低死亡率和并發癥。
● 緩解心絞痛:解決因嚴重狹窄導致的缺血缺氧,有效消除或大幅減輕心絞痛癥狀,提升活動耐力和生活質量。
● 穩定斑塊:支架的支撐力能覆蓋易損斑塊,降低其破裂風險。
支架植入是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它并非“根治術”。它如同在堵塞的河道中架起一座橋(支架),疏通了關鍵堵點,但并未清除掉整條河道(冠狀動脈)的淤泥(動脈粥樣硬化),也沒有改變河道本身容易淤積(動脈粥樣硬化進展)的土壤。
支架術后:重啟健康生活,而非“報廢”人
植入支架后,身體確實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和恢復,但這絕非意味著“廢了”。科學的康復管理能讓患者重獲新生:
1、早期恢復(術后24小時-數周):
● 活動:術后24小時需臥床(橈動脈路徑可更早下床),避免穿刺部位出血。之后在醫生指導下,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一般術后幾天可出院,一周內可恢復日常基本活動(如散步、簡單家務)。避免術側肢體用力提重物。
● 傷口護理:保持穿刺點清潔干燥。
● 藥物:雙聯抗血小板治療防止支架內血栓形成,他汀(降脂、穩定斑塊)、β受體阻滯劑、ACEI/ARB等藥物,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血糖。
2、中期康復(數周-數月):
心臟康復計劃:這是術后恢復的“黃金鑰匙”!康復過程應在醫生或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
● 科學運動訓練:從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踏車)開始,逐步增加強度和時間,顯著提升心肺功能和耐力。研究表明,規律運動的心臟康復患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
● 營養指導:學習并實踐地中海飲食模式(多蔬果、全谷物、魚類、橄欖油,少紅肉、加工食品、飽和脂肪、鹽、糖),控制體重。
● 心理支持:管理壓力、焦慮和抑郁,戒煙(至關重要!)。
● 健康教育:了解疾病、藥物作用和健康生活方式。
● 回歸工作與生活:絕大多數非體力勞動者在術后1-2個月可安全重返工作崗位。體力勞動者需與醫生充分溝通,評估后逐步恢復。在醫生評估確認心功能穩定后,性生活也可安全恢復。
3、長期管理(術后終生):
● 嚴格遵醫囑服藥:這是長期生存和預防復發的核心!即使患者自身感覺良好,也絕對不可自行停藥(尤其抗血小板藥和他汀),要咨詢醫生并復查各項指標后再做決定。
● 擁抱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管理壓力、保證睡眠——這六大基石是戰勝冠心病的根本。
● 定期隨訪復查:定期監測血壓、血脂、血糖,評估藥物效果和不良反應,及時發現并處理新問題。
破除謠言,撥開迷霧看真相:
● 支架不會“掉出來”或“移位”: 支架釋放后會牢牢嵌入血管壁,內皮細胞會逐漸覆蓋包裹,最終與血管融為一體。
● 支架術后可以運動,且應科學運動:心臟康復計劃中的運動是安全的,并強烈推薦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小布什都在接受心臟支架手術后,成功重返積極生活。
● 支架術后壽命不受影響:恰恰相反! 對于急性心梗或嚴重心絞痛患者,及時植入支架能顯著降低死亡風險,提高長期生存率。關鍵在于術后嚴格管理。
● 支架術后不是“藥罐子”: 服藥是為了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預防血栓和心臟病復發。即使不放支架,確診冠心病的患者也必須長期服藥。
“冠心病植入支架后人就廢了”——這絕對是一個被科學證據徹底擊碎的謠言。支架技術是心血管醫學的偉大進步,是挽救急性心梗生命、解除嚴重心絞痛的利器。不過,支架只是解決了一次嚴重的“交通堵塞”,真正的健康之路,在于你如何保養整個“心血管道路系統”。放下無謂的恐懼,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科學管理,積極生活,你的人生,在支架植入后,完全可以更健康、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Song B, Bie Y, Feng H, et al. Inflammatory Factors Driving Atherosclerotic Plaque Progression New Insights. J Transl Int Med. 2022 Apr 2;10(1):36-47.
[2] Rafieian-Kopaei M, Setorki M, Doudi M, et al. Atherosclerosis: process, indicators, risk factors and new hopes. Int J Prev Med. 2014 Aug;5(8):927-46.
[3] 國家衛生健康委. 冠狀動脈球囊成形術與支架植入術操作規范(2022 年版). [2022-3]. https://www.nhc.gov.cn/yzygj/c100068/202203/e6d14ca4bf4547a58e2d148a77c838c5/files/1732871554212_90882.pdf.
[4] Ahmad M, Mehta P, Reddivari AKR,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Updated 2023 Jun 5]. In: StatPearls [Internet].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2025 Jan-.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56123/
作者:王曹海鹽縣人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