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固桃園小區居民給愛車充電
西固區省建投一安中路小區充電端口相對充裕
電動自行車作為低碳環保、經濟實惠的出行工具,在家庭中的普及率日益提高。然而,部分小區因條件限制,電動自行車充電成了難題。近兩年,為阻止電動自行車上樓,不少小區增設了充電設施。那么,這些充電樁能否滿足車主需求呢?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我市近郊四區部分小區,了解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安裝及使用情況。
1 下樓充電方便 部分小區端口充足
“我們小區建了車棚,有30個充電端口,下樓就能充電,太方便了!”西固區省建投一安中路小區的張先生說。該小區于2021年率先修建簡易車棚并安裝10個充電端口,但隨著業主電動自行車數量增加,充電問題凸顯。省建投物業經緯城項目部多方走訪征得居民同意,于2024年擴大了車棚面積,新增20個充電端口,有效滿足了車主的充電需求。
西固中路辰光金座小區配備10個充電端口,而充電的電動自行車數量較少。小區物業甘肅悅眾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王先生介紹,小區僅有2棟高層共224戶,電動自行車僅40輛,現有的充電端口完全能滿足充電需求。
城關區下溝片區的幾個小區院內均設有充電車棚,據靜安物業公司負責人介紹,近幾年,物業在管轄小區內安裝了60個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目前充電端口可完全滿足需求。
安寧區安寧西路街道已在78個小區和院落建成電動自行車充電樁88處,共1581個端口。統計顯示,居民擁有電動自行車(不含高校)5726輛。按照住建部門1∶4的要求,目前建成的充電端口可滿足車主充電。為進一步杜絕“飛線”充電,安寧西路街道2025年選定8個小區再安裝165個充電端口,將于8月底前交付使用。
2 多方整治“飛線” 加強便民服務
走訪中記者了解到,為避免“飛線”充電引發安全事故,蘭州市近郊四區街道社區聯合物業公司凝聚物業、網格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深入小區樓道和居民家中,講解相關政策,介紹電動車充電引發火災的案例及日常充電注意事項。社區網格員及物業人員加強日常巡邏,發現“飛線”充電及時勸阻,同時,社區聯合物業公司在適宜位置規劃建設集中充電樁,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難題。
據悉,七里河區現有電動自行車19850輛,已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端口9071個,覆蓋370個住宅小區,2025年計劃安裝411個充電端口,目前已安裝284個。安寧區現有電動自行車15801輛,已安裝5460個充電端口,覆蓋179個物業小區。西固區物業小區內現有電動三輪車1158輛、電動自行車29339輛,既有電動自行車充電樁5247個,覆蓋288個物業小區,今年已加裝充電樁3707個,覆蓋率達86.67%。對105個“三無”樓院符合安裝條件的30個小區加裝充電樁580個。對于不具備安裝條件的樓院,已在周邊小區按比例配比安裝充電樁,基本滿足群眾充電需求。
3 個別小區充電端口亟待增加
記者在城關區部分小區走訪時發現,一些小區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有限,白天充電車輛少,傍晚充電車輛集中,存在充電難問題。城關區北園小區居民表示,該小區是老舊小區,充電車棚只有8個充電端口,高峰時段充電困難。
城關區付家巷小區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建在原來自行車棚后面,地方狹窄,為露天充電樁,有30個充電端口。走訪當日下午2時40分,記者看到充電樁前停放多輛三輪及兩輪電動車,還有送貨的摩托車,多數車輛占地不充電。記者向小區物業了解相關情況,物業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充電端口和電動自行車數量。部分住戶稱,安裝充電樁后充電方便了,“飛線”充電現象減少,但充電端口少,晚上高峰期充電困難,且充電樁位置存在安全隱患,希望物業另選新址加裝充電樁。
安寧區的銀灘雅苑小區目前在南門、西門及9號樓附近安裝了三組充電樁共31個端口,其中9號樓下有15個。從小區電動自行車數量來看,充電端口遠遠不夠,小區物業正在想辦法解決。七里河區秀川麗苑小區僅有10個充電端口,無法滿足現有業主充電需求,小區物業也在籌劃加裝充電端口。
西固區部分小區物業負責人表示,自禁止電動車上樓規定出臺后,各小區除加裝充電端口外,還安裝了電梯阻車器,杜絕推車上樓情況。目前,西固區部分小區已安裝電梯電動車禁入設備243個。
4 多方協同解決充電難題
針對電動車違規停放和充電亂象,國家于2021年8月1日起實施了《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該規定明確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筑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充電,對違規行為將視情況予以罰款。
在連日的走訪中,記者收集到了各方對于電動自行車充電問題的看法。不少居民建議,小區尤其是“三無”小區應增加電動自行車充電端口緩解充電難。物業部門負責人則表示,雖有心增加端口,但小區內可安裝的空間有限,實施起來存在困難。
西固區、安寧區及七里河區住建部門的相關人士介紹,國內部分城市小區為解決充電難問題,推行了“一卡一車”充電業務。車主需刷卡進入充電車棚,只有需要充電的車輛才能使用端口,不充電的車輛可在指定空地停放。
西固區、安寧區及七里河區住建部門相關人士表示,各小區居民也應增強公德意識,充電設施通常設有充電時長限制,充完電后,車主應自覺將電動自行車移至非充電區域,以方便其他車主使用。同時,小區物業應承擔起監管責任,定期檢查車棚內充電情況,及時將滿電車輛移出端口,并引導居民規范停車,通過業主群發布通知,提高充電端口的使用效率。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滕效宏 文/圖
責任編輯:王旭偉
來源: 蘭州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