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中華書法史,隸書作為漢字演變史上的關鍵節點,承上啟下,意義非凡。它脫胎于篆書,又催生了楷、行、草等字體,被尊為“楷行草之母體”。
但是呢,在隸書的發展過程中,它卻是那般的短暫,在過去的很多文章中,你會發現說某某書家五體皆能,但卻從不見其隸書作品。歷史評論家更是將隸書列為書法史中的轉折點和為后世的書法的犧牲品。
隸書自秦未漢初萌芽以來,就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直至漢代的鼎盛時期,漢時期平定了動蕩的天下,或許這也是書法得以快速發展的原因,在其隸書成為官家字體之后,又很快在此基礎之上演生出了草書、行書、楷書這樣多變化的書體,使得隸書也很快的被遺落了。
也正是因此,在歷代的書法傳世名作之中,多以草行楷這三種書體的形式書法傳承,其最開始的篆也是不乏大家之作,但其隸書好像是相對比較少的。今日分享一帖元代書家吳睿所書的隸書《道德經》,自古以來抄經者甚多,但以隸書抄寫的目前似乎就只有這一件。
《道德經》作為"萬經之王",其思想深度與文字精煉程度形成了奇妙的張力。從王羲之到趙孟頫,從褚遂良到文徵明,幾乎所有書法大家都曾以各自的方式詮釋過這部經典。然而,吳睿選擇用隸書這一相對冷門的字體來呈現《道德經》,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升值空間,因為物以稀為貴嘛。
吳睿其人,可能聽說過他的人也不會很多吧,他并非達官顯貴之人,在書圈也并未顯山落水,他的書法師從吾衍,在篆、隸二體上尤顯卓越。其隸書《道德經》,創作于1335年,正值吳睿38歲,此作現存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歷經數百年風雨,依然保存完好,無一字殘缺,實為罕見。
欣賞此作你會發現每一筆的起頭和收尾都透著扎實的功夫。線條又順又活,一會兒粗一會兒細,變化特別多。筆鋒藏著掖著起筆,中間行筆時穩穩當當帶著點阻力,寫出的筆畫又有力又好看,花樣不少。
你能從里面看出秦漢時期隸書那種老派的穩重感,又能感受到元代書法那種靈活自在的新意。
字的樣子端端正正,秀氣大方,結構安排得勻稱又嚴謹,每個字大小差不多,排得整整齊齊,看著就讓人覺得舒服和諧。
比起那些刻在石頭上的漢代隸書,這幅是直接寫在紙上的真跡,沒被歲月磨得坑坑洼洼,后人想照著學,可方便多了。
吳睿用隸書寫的《道德經》,在書法史上是很少見的存在。隸書自從漢朝末年慢慢沒人重視之后,專門鉆研隸書還能寫出大名堂的書法家沒幾個。可吳睿偏偏堅持用隸書寫《道德經》,這份對隸書的執著和喜愛,真挺少見的。
到了元代,隸書有了復興的勢頭,吳睿的這部作品在當時絕對是拔尖的代表,不管是藝術上的價值還是歷史上的意義,都分量十足。有些研究書法的學者甚至覺得,它的珍貴程度能和《蘭亭序》相提并論呢。注意:這里講的是珍貴程度,而不是強調說它的書法水平高于蘭亭序,可別噴我哦!
從書法學習的角度而言,學習書法從隸書入手是絕佳的入門方式。對于初學者而言,隸書相對楷書而言,入手難度較小,便于掌握基本筆法與控筆能力。
而且,隸書的連貫性有助于培養腕力與筆勢的靈動性,為日后學習行楷、草書打下堅實基礎。與斑駁的碑刻相比,這部墨跡真品筆畫清晰,細節完整,無疑是臨摹學習的首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