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版就業藍皮書已正式發布,之前已經為大家重磅揭曉了2025年高職綠牌專業。今天優志愿繼續給大家帶來2025年高職紅牌專業,希望對各位考生接下來的專科志愿填報有所幫助。
一、高職紅牌專業
紅牌專業是指就業落實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低,且市場需求減少或增長緩慢的專業。
(表格中“√”為上榜專業)
從近三年高職紅牌專業榜單可以看出,法律事務、小學英語教育、小學教育、小學語文教育連續3年上榜;美術教育上榜2次,數學教育上榜1次,考生需要重點關注。
二、專業連續上榜原因
從高職紅牌榜單,我們可以看出,關于小學教育相關專業連年上榜,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數量減少
根據教育部數據顯示,小學在校生規模在2023年達到峰值后呈現下行趨勢,具體表現為:全國普通小學數量從2021年的15.43萬所縮減至2023年的14.35萬所,三年間凈減少1.08萬所。另一方面,小學適齡兒童入學人數在近十余年里呈現明顯波動,自2014年的1658.42萬人持續增長至2019年的1869.04萬人歷史高位后,隨后連續三年下跌,2022年已降至1701.39萬人。
2、教師需求變化
之前,#2035年全國或有近200萬教師過剩#的話題一度登上熱搜榜,引起廣泛熱議。據高校研究團隊預測,到2035年,全國將有約150萬小學教師和37萬初中教師過剩,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教師需求量過剩較大,小學教師未來就業形勢較為嚴峻。
(圖片來源:網絡)
3、招聘要求明確
在目前教師編制內卷的背景下,學歷是教師編制的敲門磚,在現實招聘中,不少小學的教師招聘崗位明確要求“全日制本科學歷”,甚至有些是“研究生學歷”。因此高職層次的小學教育、小學語文教育、小學英語教育等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在學歷競爭上處于劣勢。
此外,部分高職院校在小學教育專業建設方面過于理論化,缺乏實踐性課程,沒有結合區域教育需求與自身辦學優勢進行規劃,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職業能力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高度匹配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除了小學教育相關專業連年上榜,法律事務專業也面臨如此困境:一方面,陽光高考網數據顯示,我國法學專業人才培養規模持續擴張,本科層次畢業生年輸出量已突破十萬人次,高職法律事務專業年均培養規模穩定在1.6萬至1.8萬人之間,而法律服務市場的需求增速明顯滯后于專業人才培養規模。另一方面,高職法律事務專業不能直接報考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即使后期通過轉本考試,其通過率較低,行業門檻較高。這種雙重壓力導致高職法律事務專業畢業生,只能從事一些專業輔助助理工作,缺乏技術含量,長此以往,不僅自身的專業能力得不到提升,而且職業發展空間也受到限制,很多學生被迫轉行。
三、多省教育廳限制增設
其實,早在2023年,根據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職業教育擬招生專業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我國明確提出高職(專科)層次原則上暫停新增小學教育類專業點。在政策引導下,多地教育主管部門相繼出臺配套措施:
山西省教育廳于2024年9月明確2025年度暫緩增設小學教育類專科專業;
遼寧省在《2025年職業教育專業設置通知》中重申暫停新增該類專業;
山東省則通過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師范教育結構調整,包括逐步縮減專科層次招生規模、強化本科層次人才培養質量,并加大研究生層次師范教育建設力度,形成高質量的教師培養體系。
四、面對連年上榜的紅牌專業,考生如何應對
針對在讀該類專業的學生
1、優先提升學歷
針對教師編制招聘對本科學歷的硬性要求,建議專科生通過專升本、自考本科等途徑提升學歷層次,同時備考教師資格證,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和市場競爭力。
2、構建復合型能力
法律事務畢業生在備考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的同時,可以輔修會計、知識產權、新媒體運營等技能,轉型法律+領域(如企業合規、互聯網法務、知識產權代理),打破傳統法律崗位限制,拓展就業路徑。
對于即將志愿填報的學生
1、選擇技術壁壘高的專業
1.俗話說,擁有“一技之長”,便可走天下。為了未來的職業發展,建議優先選擇技術壁壘高、實操性強的專業,比如鐵道運輸類、城市軌道交通類(鐵道機車運用與維護、鐵道供電技術),服務國家基建建設;航空運輸類 (飛機機電設備維修),滿足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同時,積極考取相關職業資格證,提升綜合實力。
2、關注高職綠牌專業
2025年高職綠牌專業主要為裝備制造類專業,這些專業就業落實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綜合較高,且市場需求呈增長態勢,考生可以結合自身興趣和規劃進行選擇。
特別聲明:本文為優志愿(youzy_cn)原創作品。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禁止轉載和使用,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