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社交媒體賬號最近被一個名字反復刷屏——愛潑斯坦。他在短短一篇帖文中六次提到這個早已自殺身亡的金融巨鱷,同時卻向他的“MAGA兄弟們(還有姐妹們)”疾呼:“沒有人關心愛潑斯坦!” 別再揪著這個案子不放了!
更令人玩味的是,特朗普把矛頭指向了那些質疑司法部長帕姆·邦迪的人。邦迪正深陷對愛潑斯坦案調查處理不力的輿論漩渦,甚至面臨特朗普核心圈子的罷免呼聲。特朗普卻力挺她:“她的工作非常出色!我們是一個團隊!”
這條看似團結隊伍、轉移焦點的帖子,立刻被另一個不懼風浪的重量級人物精準“爆破”。埃隆·馬斯克在X平臺上隔空喊話,字字戳心:“特朗普不斷強調‘愛潑斯坦’,連續說了6次,并且還告訴大家不要再談論愛潑斯坦。干脆直接按承諾公布文件吧。”
馬斯克的喊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剖開了特朗普言論中巨大的矛盾體:一邊是名字的反復提及,一邊是對話題的強行壓制。一邊是競選時“公布名單”的慷慨承諾,一邊是掌權后令人失望的模糊與拖延。
這已不是馬斯克首次就愛潑斯坦案向特朗普施壓。就在他宣布成立“美國黨”后不久,他便明確表示該黨將把曝光愛潑斯坦案文件作為優先事項,并尖銳質問:“如果特朗普不公布愛潑斯坦相關文件,怎么能指望人們對他有信心?”
公眾的懷疑并非空穴來風。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本月公布的所謂“結論”和11小時監控視頻,不僅未能平息疑慮,反而火上澆油。
最核心的疑點直指愛潑斯坦離奇死亡的關鍵時刻——他紐約大都會懲教中心牢房外的監控錄像,偏偏缺失了死亡當晚至關重要的1分鐘!面對如此明顯的漏洞,司法部長邦迪的解釋蒼白得近乎敷衍:聲稱是監獄監控系統每晚的“自動重置”導致了這1分鐘的消失。
更讓公眾嘩然的是,司法部斷然宣稱:沒有證據表明愛潑斯坦保留了一份性侵丑聞相關的“客戶名單”,也沒有證據表明他敲詐過知名人士。這與今年初法庭解密的“愛潑斯坦名單”所引發的巨大震動形成了荒誕的對比。
2019年愛潑斯坦在高度設防監獄中離奇死亡,本身就充滿戲劇性的疑點:當班獄警“睡著了”、關鍵監控“出故障了”、同室獄友“被轉移了”。如此多的巧合疊加,早已讓“自殺”結論在公眾心中搖搖欲墜。
而今年初曝光的名單,牽扯出包括前總統克林頓、英國安德魯王子等眾多權貴名流,更是將公眾對真相的渴望推向了頂峰。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信誓旦旦地承諾,當選后必將讓“蘿莉島”的客戶名單大白于天下。
然而,當文件真正公布時,公眾翹首以盼的“爆炸性名單”并未出現。所謂的檔案被批內容陳舊、避重就輕,司法部和FBI被廣泛質疑隱瞞關鍵信息、包庇權貴。邦迪部長事后的辯白——稱公眾誤解了她關于“審查名單”的表態——更顯得欲蓋彌彰。
特朗普如今的“遺忘”倡議與馬斯克執著的“公布”吶喊,構成了美國當下政治光譜的尖銳一角。一邊是權力運作中對敏感真相的刻意回避和冷處理,另一邊是資本新貴對固有權力結構的挑戰和對透明度的激進要求。
馬斯克以“美國黨”為旗號,將曝光愛潑斯坦文件作為政治宣言,其本質是試圖打破傳統政治的暗箱操作。他深知,在一個公眾對體制信任度持續走低的時代,誰能撕開裂口展現真相,誰就能贏得巨大的話語權。
當特朗普反復念著“愛潑斯坦”的名字,卻急于關上公眾討論的大門時,馬斯克的喊話如同一聲驚雷:“說了六次,公布文件得了!”這不僅僅是對一份文件的追問,更是對權力透明度的終極考問——一個承諾“抽干沼澤”的人,是否敢于照亮沼澤最黑暗的角落?
愛潑斯坦案的真相已成為美國政治信譽的試金石。馬斯克的步步緊逼,正將特朗普置于一個必須回應的拐點:是繼續在“遺忘”的政治計算中模糊前行,還是履行諾言,用徹底的透明度直面風暴?
此刻的沉默,比任何辯白都震耳欲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