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一個大爺卻寫出了中式母親的真實模樣,這本來是個平常挑戰,可好多路人里,就這個農民工大爺愿意試試。
原以為他寫不出來,沒想到他那篇《我的母親》直接改了網友對農民工的老看法,文章不長,可全是真情實感,連人民日報都點贊轉發了,到底寫了啥讓網友都看哭了?
一開始這事看起來只是個網絡小挑戰,女博主“慕七七”在街頭搞了個活動:給路人兩個選項,一個是直接拿100塊走人,另一個是寫一篇高考作文,如果寫得夠好就能拿到1000塊獎金。
看起來像玩笑,實則是個選命題:你是選穩妥的現實,還是拼一把可能的回報?
在如今這個講效率、講回報的社會大多數人選擇了前者,拿錢走人,沒人嘲笑也沒人多問,畢竟100塊是眼前能抓住的,寫作文卻得花時間、動腦子,還不一定有結果。
對很多人來說這就像現實生活的縮影,別浪費時間在虛的事上,先把錢拿到手,可就在大多數人搖頭拒絕時,有兩位大爺卻坐下來認真寫了起來。
特別是一位叫安大爺的老人,抽到的作文題目是《我的母親》,聽起來簡單,但這六個字在他眼里,卻像一把鑰匙一下子打開了心底封塵多年的那道門。
他找了家面館坐下,拿著筆,低頭寫了整整一頁紙,寫到一半他忽然停了,不是寫不下去,而是情緒哽在了喉嚨。
手指發抖眼眶發紅,嘴里喃喃地念著:“俺娘走了三十多年了,就埋在村頭”,他的聲音不大,卻重重砸進了旁人心里。
那一刻這場挑戰早已不只是個博主的噱頭,而成了一個老人和自己過往之間的對話,他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證明什么,只是這題目像個鉤子,把他心里最柔軟、最沉的那段記憶勾了出來。
安大爺寫的那篇《我的母親》沒有什么華麗辭藻,也不講什么高深結構,句子有些生硬、語序也不通順,但正是這種毫無修飾的真情,讓無數人看完之后破了防。
他沒說母親有多偉大,也沒喊口號式的“感恩”,卻在一段段樸素到極致的回憶中,把一個母親的辛苦、一個兒子的愧疚全都寫在了紙上。
他寫母親從不和大家一起上飯桌,總是等大家吃完才收拾殘羹冷炙,問她為什么不吃,她總是擺擺手說:“我不餓”,可誰都知道,她只是想把飯省給孩子們。
那口鐵鍋“死沉死沉”,母親每天都要刷到最后一刻,彎著腰、卷著袖子,一干就是大半天,她沒文化,也沒什么道理可講,但就是靠著雙手,把一個家撐了幾十年。
他還記得有一年秋天分糧,母親穿著一件薄薄的舊衣服,在寒風里站了大半天,凍得嘴唇發紫,回家連話都說不出來,可她只是搓著手笑:“分得多值當。”
年年過年,別人家張燈結彩,她卻總是第一個起、最后一個睡,包餃子、洗碗、煮雞湯,什么都她一人干,就算再累也從來不說一個“難”字,只說:“你們都好好的,咱家就算過得去?!?/strong>
直到她五十出頭因操勞過度突然去世,安大爺才真正明白,那個撐起一切的身影,永遠消失了,他在作文里沒有大聲哭訴,也沒有用煽情的句子去勾人眼淚,但每一個字、每一個場景,都是扎心的真實。
作文火了之后,很多人都驚訝:一個快七十的老工人,怎么寫得這么動人?
但仔細一想,其實并不奇怪,安大爺雖然是農民工,但年輕時也上過高中、當過兵,他或許沒學術背景,但他有生活的沉淀,有情感的厚度。
他說:“我媽那口鍋是她撐家的盔甲,我現在在工地干得腰直不起來,也沒資格喊累,她以前都不喊”,這不是煽情,這是最普通老百姓過日子的寫照,安大爺筆下的母親,不就是我們身邊千千萬萬個“老媽”嗎?
她們沒什么光環,卻從不缺擔當,她們嘴里說“我不餓”,心里卻想著孩子吃得飽不飽,她們說“咱家不窮”,卻默默把自己所有的苦咽下。
真正能打動人的從來不是技巧,而是經歷過、痛過、愛過之后留下的那點“舍不得”和“放不下”。
除了安大爺,還有另一位大爺也接過了寫作文的筆,他抽到的題目叫《我的一天》,不同于安大爺那種情感洶涌的回憶,這位大爺寫得平靜得像一杯白開水。
他就像在記流水賬一樣,從幾點起床寫起,一路寫到干了什么活、掙了多少錢、晚上怎么收工,然后淡淡地寫了句:“今天也算是幸福的一天?!?/strong>
他寫得不煽情,也沒什么文采,但這篇看似普通的作文,卻藏著一種很深的通透,他說:“跟馬云比,我當然不幸福,但跟老李比我是幸福的,他開兩輪電動車,我開三輪摩托,至少下雨天我還能躲點雨。”
他不吵不鬧,也不喊什么“逆襲”“改變命運”,只是靜靜過好自己的每一天,他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標準”,不是電視上的奮斗故事,而是實打實的、一口熱飯、一輛三輪,能遮風擋雨就滿足了。
這就是他理解的幸福:不追風口、不比高低,也不眼紅別人過得多風光,他不活在別人的評價里,而是靠自己干一天活,踏踏實實換來幾十塊錢,然后安心吃一口熱飯,心安理得地躺下睡覺。
他沒說太多感人肺腑的話,但卻讓人看了心里一震,原來最難得的是一個人能坦然接受自己的生活節奏,不焦慮、不攀比。
但也正因為他這篇作文“不夠煽情”,沒有安大爺那種瞬間擊穿人心的沖擊感,他的作品很快被埋沒了,媒體、網友更愛轉發那種能讓人落淚的故事,反倒忽略了這種“沒有高潮”的真實。
這其實挺諷刺的,大家總說要關注底層,可往往只有“越苦越感人”的故事,才能抓住眼球,那些安靜而堅強的日子,反而容易被一鍵滑過。
事后安大爺還提醒網友一句話:“不要給我打錢,小心騙子”,看起來是提醒大家別被騙,其實也是在提醒我們,別把別人的生活當成一時的情緒寄托。
今天你感動流淚,明天就忘了他們還在工地搬磚、在街頭跑單,他們的苦不是拿來博眼淚的,他們的幸福也不是靠別人點贊換來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