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觀感知
繼與鴻蒙生態展開合作僅數月后,寶馬又進一步官宣:將與中國自動駕駛公司Momenta聯合開發新一代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首先應用于2026年國產的新世代iX3車型。
這一消息本身并不出人意料,但寶馬選擇Momenta而非國際巨頭供應商博世,仍然引發了外界關注。對于寶馬而言,這不僅是一次合作,更像是一場平衡與妥協的藝術。
寶馬集團董事高樂曾明確表示,寶馬在自動駕駛領域最重要的原則是安全第一,永遠不會把未經徹底驗證的技術直接交給用戶去試錯。這種謹慎態度也直接影響了寶馬在智能駕駛合作伙伴的選擇上。
實際上,寶馬在智能駕駛的布局一直相對克制。此前寶馬車型搭載的輔助駕駛系統,功能上僅停留在主動巡航、車道保持、限速識別等較為基礎的層面,而像城區導航輔助、高速匝道自動進出、紅綠燈識別等更高級別的功能,則始終沒有放量應用。
這并非寶馬技術上無法做到,而是在寶馬看來,這些功能必須在完全驗證可靠之前,才有資格正式推向市場。
據36氪汽車報道,在2024年年底的一次總部高管中國之行后,寶馬的保守路線開始面臨挑戰。據接近寶馬的人士透露,這次寶馬高管團隊在中國全面體驗了小鵬、理想、華為等國產品牌的智能駕駛系統,幾乎所有高管都意識到了一個現實:中國市場對高階輔助駕駛功能的接受度已超過預期,寶馬的謹慎似乎正在讓它丟掉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
顯然,寶馬需要一個能夠迅速跟上中國市場步伐,同時又能符合寶馬嚴苛技術安全標準的合作伙伴。這次合作的Momenta,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本土智能駕駛公司,在AI大模型驅動的智能駕駛技術上積累深厚,更重要的是與奔馳同樣達成了合作。
寶馬最終選擇Momenta,一個重要原因是Momenta在合作模式上更加開放,也更加靈活,更容易配合寶馬在操控和安全上的嚴格要求。
過去,寶馬一直堅守車輛動態性能的底線,堅持在智能化升級中保留機械操控的真實感受。寶馬全球研發負責人弗蘭克曾表示,寶馬不會為了追求自動駕駛的先進性,而放棄轉向和懸架的真實反饋,所有智能化功能的介入,最終目標都是強化而非替代駕駛員的駕駛樂趣。
此次合作方案中,Momenta的AI輔助駕駛系統將與寶馬的底盤系統進行深度整合,系統能夠實時獲取底盤數據,在轉彎和變道過程中,提前調整懸架硬度與車身姿態,以確保智能駕駛介入后的車輛動態表現依然保持寶馬標志性的精準感與操控樂趣。這種融合方式既滿足了寶馬對操控性能的堅持,又能向市場展示寶馬在智能駕駛上的最新進展。
另外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這套系統僅用于包括新世代iX3在內的國產車型,而不是寶馬全球范圍內車型的統一方案。
這也顯示出寶馬總部的謹慎態度,它們尚未全面放開對智能駕駛技術路線的把控,而是在以一種有限、可控的方式進行本土試驗。如果這次試驗成功,寶馬或許會進一步加快全球統一智能駕駛架構的調整步伐,但在當前,寶馬更傾向于在中國市場進行謹慎探索。
更重要的是,寶馬之所以繞開傳統國際供應商巨頭博世,直接選擇一家年輕的中國科技公司合作,本身也體現了寶馬對智能駕駛技術路線的新理解:未來的汽車市場不再是供應商主導整車廠,而是整車廠必須主動融入最前沿的技術生態,這種生態在中國已經提前形成。
當然,在中國市場高速變化的背景下,寶馬所堅持的安全與謹慎,也讓它無法像部分中國品牌那樣迅速布局和推廣。但高樂對此并不感到遺憾,他曾明確表示,寶馬絕不會以消費者為試驗對象,寶馬在智能駕駛上的布局,寧可慢一點,也要做到絕對可靠。
寶馬此次與Momenta合作,正是對這種理念的深度貫徹,或許已經用實際合作背書了Momenta的可靠性。
這場合作不單是寶馬在中國市場進行的一次本土化戰略落地,也是在智能駕駛大潮之下寶馬所進行的一次自我調整和戰略試探。
這種平衡看似保守,但對寶馬而言,卻是一次更為長期的戰略布局。如果寶馬和Momenta合作成功,它不僅可以證明寶馬能夠在操控和智能駕駛之間找到理想平衡點,更能為寶馬未來全球智能駕駛戰略提供重要的技術與方法論參考。
寶馬此時做出的選擇,顯然不是為了短期的噱頭,而是為了一場更長遠、更有耐心的競爭布局。最終答案如何,要看幾年后的市場反饋。而眼下,寶馬已經決定踏出審慎的一步,走向中國汽車智能化的潮頭。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