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潘昱辰 編輯/高莘】7月15日,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在吉林長春東北亞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論壇演講中表示,全球圍繞汽車智能化的競爭已經全面展開。在此背景下,中國如何把握發展節奏、確定行業發展的目標尤為關鍵:行業既要立足現在,也要加速發展高階智能化技術,打出快節奏;如果慢下來,中國在過去積累的優勢可能就會被反超。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打出快節奏,慢不得
張永偉表示,目前我國的汽車智能技術在終端裝載率上走在全球前列。其中,L2級輔助駕駛的滲透率已超過50%,全球第一;新型輔助駕駛技術(如智能泊車等)的滲透率也超過20%。
但他也強調,汽車智能化在全球范圍內已進入全面競爭時代。例如,盡管美國的智能駕駛技術裝車率不高,但在核心技術領域,包括智駕大算力芯片(英偉達)、集成化的智駕系統(特斯拉FSD),以及座艙解決方案(高通+安卓的操作系統),美國企業都處于全球領先水平。
在此背景下,中國如何把握發展節奏、確定行業發展目標顯得尤為關鍵。
“如果慢下來,我們過去的優勢就可能被反超。”張永偉表示,中國在汽車智能化上實現了終端先行,產業生態也越發豐富,但如何鞏固擴大智能化發展優勢,是中國汽車行業的當務之急。
張永偉認為,從現在到2030年,是中國培育智能駕駛文化、普及低階智能駕駛的關鍵階段,但更要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級自動駕駛的發展目標。當下,L3和更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雖并未產業化,但研發競爭激烈,且窗口期不長,率先實現的國家和企業將取得先發優勢。因而行業既要立足現在,布局低成本、低階的智駕技術;又要抓住時間窗口,加快布局或裝載高等級的智駕技術,打出快節奏。
他同時強調,在智能化時代,無論整車亦或是零部件企業都應重構以智能和AI為底座的競爭力,否則可能被市場所淘汰。張永偉認為,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由產品和成本關鍵變化所決定的。
跳出汽車看汽車
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估計,燃油車時代70%企業產品的成本來自機械硬件,如今機械占汽車成本的比重已低于50%,未來數年更將低于30%;相應地,過去電子化產品成本的占比不足1/4,預計到2030年,僅電子硬件占比就會達到70%;此外,軟件成本的比重也越來越高。
更重要的是,消費者也在改變行業對產品的定義。
據統計,成本在當代消費者購車決策的權重位居第一,達到60%,而智能化權重排名第二,達54%。張永偉強調,這決定了企業必須把能力放在智能化、人工智能底座上,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張永偉認為,企業要想快速在智能AI領域建立新的競爭力,就需要新的發展模式或生態合作模式。目前,大量國內整車企業和跨國頭部OEM公司都采用合作模式,如一些整車企業通過投資占有股份,讓科技企業更大比重地為自身服務,這既解決了整車企業的智能化短板,又讓一些年輕的科技企業獲得輸血,擺脫缺錢、缺人、缺數據,有技術又上不了車的“死亡谷”,從而實現雙贏。
在他看來,智能駕駛技術與整車緊密綁定,是中國汽車行業前沿技術創新非常顯著的特點。在燃油車時代,整車與零部件企業的合作通常處于淺層次,進入關鍵技術領域,難度便顯著增加;但在智能化時代,整車和零部件的關系進入深度合作模式,如華為、Momenta、元戎啟行等企業的技術在研發初期就與整車企業進行綁定,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張永偉建議,企業可以更加開放,鏈接更多智能化的能力,與其從零起步,不如盡快鏈接專業化服務。跨界能突破產業邊界,內化車企的競爭力,并圍繞汽車形成一系列新產品、新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如無人載貨、低空經濟、智能汽車保險等。
他強調,在智能化時代,行業需要“跳出汽車看汽車”。智能汽車只是率先發展的行業,但能帶動和它技術同源,產業鏈、供應鏈相通的,如智能機器人、低空技術、船舶等行業,讓這些還沒有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質產業,快速進入大規模制造帶來的零部件低成本階段。機器人、低空行業如果能和智能汽車行業融合發展,就會極大地縮短規模產業化的時間,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
新的戰略機會,新的全球競爭力
張永偉認為,不論整車還是零部件企業,都需要深層的智能化能力,而智能化時代行業需求最大的就是算力。目前,包括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內的許多機構都在呼吁協調建設更多的算力資源,來支撐汽車行業加速走向智能化。
此外,張永偉還呼吁行業關注智能化人才:“智能化時代不僅產品卷,行業人才更卷:缺技術的背后就是缺人。一方面找不到人,一方面人才流動也不規范,這也是企業和行業非常關注的問題。“
在張永偉看來,汽車智能化還提供了一個戰略性的機會,即出海。電動化出海實現了出海“新三樣”,智能化出海也能提供相應的機遇。近一兩年,我國L2—L3輔助駕駛功能新車的裝載率領先全球平均水平近20%,可帶動大量搭載智能化功能的整車和智能化零部件供應鏈一同出海,成為繼電動化后中國汽車全球化發展新的支撐力量。
但他也強調,智能化出海面臨的問題相比電動化更復雜。在電動化時代,行業主要關注碳排放指標;到智能化時代,行業更多關注安全,包括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以及消費者隱私保護,涉及大量安全合規問題。張永偉認為,盡管和電動化面臨的情況不一樣,但中國現在應該抓住智能化出海的機會。一旦解決核心問題,中國企業出海將會出現新的全球競爭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