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當地時間2025年7月11日15時(北京時間2024年7月11日22時20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的第4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隨著對新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的審議完成,大會主席宣布,中國申報的項目西夏陵順利通過評審,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60項世界遺產,這也是中國在本屆世遺大會上唯一申報的項目。
西夏男侍圖:由此可看出黨項人獨特的發式與服裝。
在900多年前的寧夏大地上,曾有一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少數民族政權,這就是以黨項羌人為主建立起的西夏王朝。西夏王朝一直以來都以神秘著稱,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獨創的西夏文字、英姿颯爽的西夏女兵……無不吸引著我們的注意。
NO.1 立國時間不算短
自元昊1038年建都稱帝至最后一位皇帝1227年投降蒙古,西夏王國屹立了190年,其間共有10位皇帝臨朝聽政。
西夏是以黨項羌人為主建立起來的政權,與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相比,西夏是歷時最長的!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權存在了171年,算得上是長的了。南北朝、五代十國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或者幾年,或者幾十年,像走馬燈似的,都只能是歷史的匆匆過客。女真貴族建立的金朝,入主中原后,經歷了120年。元世祖建立的元朝,只有98年。如果把成吉思汗創建的蒙古汗國連在一起,總共才163年。歷史上國運長久的,一個是契丹,遼政權存在了210年;另一個是滿清,立國275年。但我們如果把西夏從夏州政權“雖未稱國而王其土”時算起,那么它存在了347年。
西夏銅錢:為了適應商業和貿易的需要,西夏也曾發行自己的貨幣,和宋朝貨幣同時使用。目前發現出土的西夏銅錢,輪廓規整,書寫清晰秀麗,其技術可與宋朝貨幣相媲美。
鐵蒺藜:中國古代常用的一種鐵質尖刺軍用障礙器材,主要用于防御。可鋪設在道路、防御地帶、城池四周,用以遲滯敵軍行動。
西夏鐵劍:這就是傳說中的西夏鐵劍。這種劍不僅外表美觀,而且犀利無比,宋朝最高統治者以及文人學士,往往以得到該劍為榮。
西夏陶器:西夏人很早就學會了制陶術,所制陶器多施以白釉,形態各樣,在上面鐫刻花紋,兼顧實用與欣賞。
NO.2 黨項人的由來
西夏人不同于黨項人,因為西夏是一個黨項人居統治地位的多民族國家,國內不止有黨項人,也有漢人、吐蕃人、回鶻人等,例如皇帝秉常、乾順時的大、小梁太后就都是漢人。
黨項人是羌族的一個分支,所以又稱黨項羌。也有人說黨項人源于鮮卑族,這個說法并不可靠,多半是因為鮮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權,黨項人為了美化祖先,所以故意攀附皇族,其實兩者并無源屬關系。
羌族是個古老的民族,在上古時代就居于西北、西南地區。黨項人是羌族中較晚興起的一支,在南北朝末期才嶄露頭角。他們最初興起于青藏高原,以放牧為生。唐朝時,同處青藏高原的吐蕃逐漸強盛起來,開始不斷攻擊黨項各部,黨項人不堪其擾,便向唐朝請求內遷。唐玄宗將他們安置在慶州(今甘肅慶陽一帶),并派兵駐守管轄。安史之亂爆發后,唐政府撤回了沿邊軍隊,于是吐蕃趁勢奪取了西域各地。黨項人沒有了唐王朝的保護,散居在鹽州和慶州一帶,由于與吐蕃鄰接,他們還經常和吐蕃一起聯合騷擾唐邊界。唐代宗時期,在郭子儀的建議下,代宗將黨項人遷到銀州與夏州一帶。通過這兩次大遷徙,黨項人終于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他們在此休養生息,力量不斷壯大,終于在兩百多年后建立了西夏政權。
NO.3 婦女能頂半邊天
西夏有獨立的女兵部隊,叫“麻魁”,她們身體強壯,也與男兵一樣深入戰爭的第一線。同時期的北宋沒有女兵,但他們對西夏的女兵并不手軟,宋軍斬殺西夏女兵也可報軍功。
西夏的幾位皇太后也特別能打仗。諒祚的母親沒藏太后曾多次指揮大的戰役,乾順的母親梁太后也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女統帥。乾順即位之初,北宋看到乾順只是一個七八歲的孩童,以為可以一舉掃平西夏,于是率領十萬大軍,分五路浩浩蕩蕩進攻西夏。在梁太后的指揮下,西夏成功地將宋軍遏止在西夏統治中心以外。其實無論輸贏,這些皇后們身先士卒的勇氣都是可嘉的。
NO.4 愛到深處可以死
黨項人的感情濃烈,他們表達愛情的方式也很激烈。當青年男女相愛到感情極深的時候,他們不是舉行婚禮,而是奇怪地跑到山上一齊自殺,認為這才是“男女之樂”。家里人也不悲傷,把他們的尸體找到后,用彩綢包好,外層再用氈裹扎,殺牛設祭。然后立一個數丈高的木架,將二人的尸體放在上面,傳為飛升上天。男女兩方家族在下面擊鼓飲酒,盡日而散。
NO.5 有仇必報
黨項人愛得深,也恨得切,如果和別人結下了梁子,那這個仇是非報不可的。在大仇未報之前,他們蓬頭垢面,不穿鞋子不吃肉,表示不殺仇人就不過正常人的生活。但黨項社會有一種傳統習慣——不趁人之危。仇家如果有兇喪之事,就會停止攻伐。如果因為自己勢力弱小,不能報仇,就動員家中婦女到仇家去放火,焚燒對方的房屋。黨項人把與女人斗毆視為不吉祥的征兆,所以,仇家任婦女放火,而自己人都要躲避開。漢族有“有仇不報非丈夫”的俗語,西夏諺語里說:“吃十袋美果也得報仇,有十個女兒不算有后”,意思大概一樣。
雙方仇怨如能和解,則要舉行一種儀式:將雞血、狗血等兌入酒中,雙方同飲,并發誓說:“若復報仇,谷麥無收,男女禿癲,六畜疫死,毒蛇入帳。”
西夏是個多民族國家,這個習俗也并非只是黨項人獨有,漢、回鶻、吐蕃人長期居于此地可能也會被同化。
NO.6 不止是游牧
黨項人最初是個游牧民族,但在隋唐時代與漢族融合之后,也學習漢族的農業種植技術,開始開鑿水渠,種植水稻、小麥、豆類等多種作物。據《宋史》記載,西夏大安七年(公元1081年),北宋五路大軍伐夏。十一月,大軍攻到靈州(今寧夏靈武市)城下,靈州城周全是冬灌后的稻田,一片泥濘。宋軍只好駐扎在田埂上。西夏軍決開水渠,水漫大宋軍營,宋軍凍死者不計其數,八萬七千宋軍潰散下來的只有一萬三千人。這足以說明西夏水稻的種植面積之大。
西夏國內并沒有鐵礦,但其鑄劍水平卻在中原地區之上。西夏寶劍被譽為“天下第一劍”,在兵器中舉世無雙,連宋朝的皇帝都以佩戴西夏劍為榮。西夏還出產良弓強弩,其強弩可將宋軍的盔甲射穿。
西夏境內的鹽州和靈州一帶,盛產青鹽。青鹽以稍帶青綠色而得名,品質純凈,比內地白鹽更優。鹽是西夏與宋、遼、金進行官方貿易,換取糧食的主要產品,也是西夏的重要財源之一。但宋朝為保證內地鹽的專賣利益,嚴禁價賤味甘的青鹽內銷。李繼遷叛宋自立后,北宋政府為了從經濟上制裁繼遷,下令禁鹽。后來元昊在連打了幾個勝仗之后,與宋簽訂的合約中就要求宋朝允許他們每年向宋朝內地傾銷十萬石青鹽。
造紙術中國早在漢代就已經發明了,至北宋時期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但西夏的造紙術卻并非學自中原,而來自敦煌。西夏立國之前,先攻打下來原屬唐朝后又屬回鶻的敦煌地區。敦煌存放了大量的前代文化典籍,其中就記載了紙的制作流程,西夏正是從這些典籍中學會了造紙術。聰明的西夏人不但學以致用,而且結合本民族特色,對造紙術進行了改進。中原地區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但西夏處于西北,木料和木本纖維比較缺乏,棉花的產量卻很大,所以他們更多的是用麻布與棉花造紙。西夏人在造紙的過程中還使用了多種添加劑,如淀粉、滑石粉、黃柏汁等,可以節約纖維材料,并增加紙的不透明度及平滑度,還可以防蛀。
西夏木俑:隨葬品,多數是武士俑。頭戴盔,腰束帶,襠部呈八字形,雙腿前彎,像是騎在馬上的戰士,好像是西夏騎兵部隊“鐵鷂子”的形狀。
可與埃及人面獅身像、古羅馬斷臂維納斯相媲美的西夏人面鳥身像——迦陵頻伽
迦陵頻伽:是佛教中的一種神鳥,其形象為人首鳥身。據傳其聲音美妙動聽,婉轉如歌,勝于常鳥,佛經中又名美音鳥或妙音鳥。
公元811年,這種鳥由中亞國家進貢給唐朝。由于它聲音的特異,被佛教界人士神化成極樂世界的鳥,后來又把它變成了人身鳥形。由于環境變化,這種鳥后來絕跡了,但在人們的心中,它已經成了神。迦陵頻伽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北魏的石刻上,唐代敦煌壁畫以及銅鏡也多見其造型。但一直以來,人們都是只見其形,未見其身,并沒有見到一個迦陵頻伽實物造型。
20世紀最后一個秋天,在西夏王陵考古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發掘中,一尊人面鳥身、雙臂殘缺的精美石雕像——迦陵頻伽首次出土。考古學家認為,它可以與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古羅馬的殘臂維納斯相媲美。
西夏王陵出土的迦陵頻伽,在世界范圍內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從迦陵頻伽的鼻棱、眉弓等處特征看,中亞人頭造型十分明顯,比敦煌泥塑具有更多的中亞和西方文化意味。
目前,共發掘迦陵頻伽殘塊450塊,考古工作者已拼對好三件迦陵頻伽,供游人觀賞。
西夏彩繪仕女圖:西夏女子與中原地區的女子相比,少了些柔媚,多了些強悍。
NO.7 西夏被誰滅的?
使西夏王國走向滅亡的是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鐵騎。自公元1203年至1226年,成吉思汗先后對西夏發動了六次進攻,且來勢一次比一次兇猛。西夏皇帝率領全國軍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保衛戰,最終因彈盡糧絕且遭遇強烈地震而無奈投降。
蒙古鐵騎雖然最終攻破了西夏,但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兵將死傷無數,成吉思汗本人也在伐夏過程中死去。所以蒙古兵占領了西夏都城后,屠城以泄憤。而且元朝作為宋、遼、夏、金的后朝,僅修了《宋史》、《遼史》、《金史》,卻不給西夏修史,傳說也是因為仇恨太深所致。
NO.8 黨項人的歸宿
黨項人在抗蒙戰爭中的殊死斗爭令蒙古統治者心存余悸,為了防止他們卷土重來,蒙古統治者下令將黨項人分散遷往各地,以分化他們的民族情感。于是,黨項人紛紛離開故土,流散各地。在與其他民族的共同生活中,黨項人被逐漸同化,融入其他民族之中。當然,民族消亡也并不是值得遺憾的事,他們本就來源于中華民族,現在百川歸海,又重新融入了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
近年來,隨著西夏學研究的深入,在河南、河北、安徽、陜西、寧夏等地陸續發現了西夏遺民,從家族譜牒上可以證實他們確是西夏后裔,但因為幾百年來與其他民族的融合,從他們身上已經找不出西夏人的文化印跡。
現在在四川西北部有北川、茂縣、汶川三個羌族自治縣,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發生地震的區域,這一帶的羌族人與黨項人之間可能有更近的血緣和文化承襲性。西夏滅亡后,有一支人數較多的黨項人為了躲避蒙古人的屠殺集體逃亡到這里,定居下來。雖然相對獨立,但幾百年間,他們也已經被其他民族同化,他們并沒有本民族的文字,他們所說的羌語是否就是黨項人所說的語言,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NO.9 文字
西夏的開國皇帝元昊在建國之初請大臣野利仁榮創制了一套文字,用以記載黨項人自己的語言,元昊以國書的形式昭告全國,規定西夏國內的所有文件都要用西夏字書寫。
在統治者的提倡下,西夏字得到了極大的繁榮與廣泛的使用。從使用的對象看,已經出土的西夏文物表明,西夏字不但被用在國家的藝文誥牒上,也用在普通老百姓之間所立的契約及私人信件上。從使用時間看,西夏字直到西夏滅亡五百年后的明朝中后期,還有黨項的后裔在使用。
西夏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分單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合體字占絕大多數。合體字中,與漢字會意字類似的會意合成字和與漢字形聲字類似的音意合成字最多,是西夏造字的主要方法。
如用西夏字“ (水)”的一部分和“ (土)”,合成西夏文“ (泥)”字;讀音為“ (吃)”的西夏文的一部分和西夏文“ (做)”字的一部分,合成西夏文“ (讀音為吃,意為工匠)”字。西夏字筆劃較多,撇、捺等斜筆尤多,這也是它的一個主要特點。西夏字看起來與漢字極為相似,但六千個西夏字并沒有一個完全和漢字相同。
其實在漢字的基礎上造字并不是西夏的首創,契丹、女真的文字也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但契丹和女真的文字隨著他們民族的消亡現在已經變成了無人可識的死文字,而西夏字至今還可以破譯。這是因為西夏人曾經編了一部漢夏對譯字典——《番漢合時掌中珠》,如今這本字典已成為西夏歷史研究的一把金鑰匙。
西夏雕版印刷殘片:西夏人從敦煌的典籍中不但學會了造紙,也學會了雕版印刷。西夏的雕版印刷術極其發達,開版宏朗,字體平整穩健、肅穆挺秀,刻工刀法嫻熟、筆畫如寫。
西夏文殘碑:西夏字筆劃繁多,斜筆尤多。不分大小字,從開始就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
契丹小字
契丹大字
契丹文字:契丹文字也是在漢字的基礎上創造的,分為大字和小字。契丹大字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文臣耶律突呂不和耶律魯不古的參與下,仿照漢字創造的,有三千余字,是表意文字與拼音文字的混合體。其字形結構與簡化的漢字相似,也有點、橫、撇、捺等筆劃,但與漢字并不完全相同。后太祖弟耶律迭刺對大字加以改造,創造了較為簡便的契丹小字。小字為拼音文字,雖然只有500多個,卻能把契丹語全部貫通。不過現在契丹的大字和小字都已成為死文字,無法解讀。
李尋、楚喬合著的“白酒三部曲”——《酒的中國地理》《中國白酒通解》《中國白酒配餐學》已經全部出齊,可登錄“李尋的酒吧”公眾號商城選擇購買(,或者掃下面李尋老師助理朱劍、童康育的二維碼聯系進行購買,三本合一同時購買有優惠!
點擊進入李尋的酒吧商城購買
圖書簡介
《中國白酒配餐學》圍繞“中國白酒配餐基本原理”“為酒選菜”“為菜選酒”三大主題的四十二個知識點,同步于國際餐酒搭配理論,以先進的食品科學為基礎,通俗生動地講解全國23個菜系餐酒搭配的實用案例;填補了中國白酒與美食搭配領域研究的空白,可作為廣大白酒營銷人員、餐廳主理人員拓展業務范圍、提高業務水平的“教科書”,以及廣大白酒與美食愛好者提升生活品質的餐飲美學讀物。
《酒的中國地理——尋訪佳釀生成的時空奧秘》于2019年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深受廣大讀者及白酒愛好者的關注,至今已重印四次。全書以文化地理為引導,一方面,沿大運河和諸多古道做空間分布的大線索梳理;另一方面,從文化認知的角度切入解讀,全面探尋酒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與歷史文化。全書內容豐富,具趣味性、知識性,又不乏日常生活的真實感受。
《中國白酒通解》對中國白酒進行了系統、全面、專業、細致的解讀,涵蓋了以下七個方面的內容:中國白酒是什么;中國傳統白酒工藝詳解;簡說酒精;新技術、新工藝、新型白酒;中國白酒的香型——自然地理條件、工藝、風味、品鑒;白酒市場解剖;李尋白酒品評法——供選酒師和消費者使用的白酒品評法。作者親自走訪了數百個白酒廠,通過艱辛的田野調查獲得了第一手資料。全書資料豐富,見解獨特,思想深刻,總結性和開創性兼具。同時,語言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適合各領域人士閱讀,尤其是白酒釀造、經銷、收藏品鑒人士案頭必備的參考書。
掃描李尋老師助理二維碼
加入李尋品酒學院酒友交流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