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蘇省人民政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江蘇省文物保護條例》,公布了第九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鼓樓區(qū)的丁奉家族墓地和下關(guān)浦口鐵路輪渡橋成功入選。
跟著小微,一起來打卡鼓樓的歷史文化打卡新地!讓你的夏天的文化濃度“高”一點!
丁奉家族墓地
“江表之虎臣”的家族密碼
丁奉
家族墓地
《三國志·吳書十·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評曰:“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以潘璋之不修,權(quán)能忘過記功,其保據(jù)東南,宜哉!陳表將家支庶,而與胄子名人比翼齊衡,拔萃出類,不亦美乎!”
丁奉家族墓地位于鼓樓區(qū)幕府山南麓、南京市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qū)“幕府山古墓葬群區(qū)”的五佰村地塊內(nèi)。2020年,五佰村地塊考古挖掘項目發(fā)現(xiàn)了該墓地。丁奉墓是目前可以確認的、官職最高的東吳名將墓。
丁奉劇照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權(quán)臣,史稱“江表之虎臣”。起于微末,從甘寧、陸遜、潘璋等名將,驍勇善戰(zhàn)、足智多謀,剛毅果敢。以軍功擢升,終位達三公。丁奉生年不詳,歷孫權(quán)、孫亮、孫休、孫皓四位吳主,一生統(tǒng)兵與北方政權(quán)交戰(zhàn),維護吳國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刀光劍影中親身見證了三國的興衰存亡。終封使持節(jié)、左軍師、右大司馬、徐州牧、左護軍、無難右部都督、大將軍、安豐侯。
發(fā)現(xiàn)世界最早的馬鐙
丁奉墓中配有單邊鐙的陶俑(邵世海攝 )
2022年,丁奉墓騎馬鼓吹俑在南京市博物館展出(邵世海攝)
2019年下半年起,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對東吳丁奉家族墓考古發(fā)掘,共出土了16件騎馬鼓吹俑,它們是當時的軍樂隊。在其中一只不到20厘米高的騎馬俑上,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了馬鐙的形象。
這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早的馬鐙形象,其時間為丁奉去世的公元271年。此前的世界紀錄由湖南長沙金盆嶺西晉墓中的陶俑所保持,時間為公元302年,丁奉墓的發(fā)現(xiàn)把這項世界紀錄從西晉推進到東吳,提前了31年。
丁奉家族墓地保存較好,排列有序,時代清晰,出土器物豐富,有大量陶馬、陶狗、陶羊、陶牛等動物俑,陶井、陶倉、陶燈、陶磨、陶臼、陶熏、陶盆等陶質(zhì)模型明器以及青瓷碗、罐等,為近年來六朝墓葬考古中所少見。不僅為研究六朝墓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在六朝墓葬年代分期、出土器物斷代以及社會風俗、葬制、葬俗等方面具有標尺意義,而且對推動三國歷史文化普及提供了直觀鮮活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和社會影響。
下關(guān)浦口鐵路輪渡橋
亞洲首條通航鐵路輪渡線
下關(guān)浦口鐵路輪渡橋南岸,也叫下關(guān)鐵路輪渡橋,位于鼓樓區(qū)下關(guān)街道東炮臺社區(qū)老江口39-3號。下關(guān)浦口鐵路輪渡橋北岸,也叫浦口鐵路輪渡橋,位于浦口區(qū)浦口津浦10號碼頭下游300米處。
下關(guān)浦口鐵路輪渡橋的存在見證了中國近代鐵路的發(fā)展史,具有重要的歷史、社會和科學價值,通航40年間,列車先停靠橋頭平臺,再借渡輪跨越長江,被譽為“天塹變通途”的前奏,是我國最早也是亞洲第一條通航的過江輪渡,曾被評選為1927-1937十年間的中國“十大工程”之一,距今已經(jīng)有90年的歷史。
往來長江兩岸的“滬平特快”
長江自古沒有橋,天塹阻斷交通,人們只能靠小小的渡船來往于兩岸。1927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修建長江大橋被寫入未來城市發(fā)展的藍圖之中。因資金短缺、長江洪水暴漲等原因多次停工,直至1933年9月底,經(jīng)過3年的施工,工程才徹底完竣。
輪渡“長江”號舉行下水典禮
1933年10月22日,首都輪渡通車典禮在“長江號”上隆重舉行。1934年,開通了上海至北平的直通客車,全程34小時,旅客乘火車由上海到北平,經(jīng)過南京的鐵路輪渡,中途無須提著行李上下車了。在當時,乘坐這趟特別快車是一種超級享受,許多富家青年男女新婚都選擇乘坐“滬平特快”作蜜月旅行。
輪渡所在大馬路附近,每天人來人往,甚是繁華,有“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之說。
歷史新顏
暑期漫步濱江好去處
如今,昔日汽笛聲聲的鐵路輪渡橋雖已“退役”,但它的歷史價值卻愈發(fā)閃亮。鐵路輪渡棧橋舊址本身就如同一座大型的工業(yè)紀念碑,極具歷史滄桑感和視覺沖擊力,是拍照打卡的絕佳背景。
@陳叁歲 @旅行者Felix
更妙的是,這里已蛻變?yōu)橐惶幊錆M生活氣息的文化休閑帶。炎炎夏日,不如趁著好天氣,邀上朋友或家人,來鼓樓濱江走走!站在棧橋舊址旁,迎著涼爽的江風,看寬闊的江面百舸爭流;傍晚時分,千萬別錯過壯麗的江上晚霞,光影瞬息萬變,隨手一拍即是大片。
晚上,移步到毗鄰的下關(guān)火車主題園,在昏黃的夜燈下,站在綠皮火車前,拍一張自帶老電影濾鏡的照片。
附近還有世紀緣yeah市,可以來瓶啤酒,要盆十三香小龍蝦,吹著江風,開啟“南京特色”夏日夜晚。
這個夏天
尋一天空閑
來鼓樓吹風、看橋、讀史、拍照吧!
讓歷史的故事與當下的松弛感
在此奇妙交融
(圖文來源于“鼓樓微訊”,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