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正能量”新聞,心里不是滋味。
盧女士一家坐高鐵把兒童手表忘在車上,盧女士打了3個多小時的12345進行投訴。這個手表是有定位功能的,大同當地派2名環衛工人冒著高溫,花了4個小時,徒手從8噸垃圾中找到了那塊兒童手表。從報道的畫面來看,盧女士面露微笑,下面配了字:“是眾多善良的人成就的”。
“大同市城市管理局”宣傳了這份喜悅:《從絕望到驚喜!大同城管在8噸垃圾中“挖”出游客希望》。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長肖志剛稱:“做啥是值,做啥不值?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們肯定去做。”
請注意,實際干活,親手在垃圾堆里翻手表的,就是那2位環衛工人。
事后,根據澎湃報道,盧女士給大同市新城環境公司清潔部部長溫東發了一個微信紅包,請他轉交給兩位環衛工。但溫東覺得這是本職工作,就沒有收。
一個微信紅包,最大的額度也就200元。難道在盧女士看來,頂著大熱天在8噸垃圾里面翻找手表,這么大的工作量,一個環衛工才值100塊錢的報酬嗎?
拒絕收這個紅包,除了所述理由之外,或許還包括,如果收了的話,這事就沒有那么“正能量”了,就成了個勞務委派行為,而且是吃虧的。萬一打開了發現,這個紅包才88.88,這個多難受,是退回去還是怎么辦。最好還是不收。
澎湃點出了某種“慷他人之慨”的意味,強調如果是副局長本人冒著高溫翻了4小時垃圾,這事才值得報道,否則“我并不認為,這是一則值得報道的新聞。”
據報道,環衛公司可能后面會通過“助人為樂”基金的形式對于環衛工進行獎勵,但是是否能夠落地,倒也是個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大同近期正在搞全市環衛行業欠薪欠款整治工作,可見對于環衛工工資欠發的情況是存在的。獎勵有沒有著落不好說,把環衛工欠發的工資補上,這個或許才是更加實在的。
我們很熱衷于去制造一些“正能量”的話題,但是“正能量”背后的代價卻避而不談。環衛工在高溫環境下翻垃圾的時候,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感受,這些我們無法從這些漂亮的新聞素材里感受出來。我們知道的只有一個結果,手表找到了,盧女士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但自始至終,那些環衛工人的情緒和看法,并沒有得到我們的關注。他們在被需要的時候,可以成為某種素材,卻不掌握“語言”,就連拒絕紅包這個行為,也無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入一點去想,難道環衛工就真的那么“高尚”,那么喜歡樂于助人嗎?想來也未必,他們很可能只是收到了來自上級的任務,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一份工作,不想干也得干,因為要養家。
“這是我們該做的事情”,他們甚至接觸不到那個紅包。盡管那個微信紅包的面值,相較于他們的勞動,其實是一種褻瀆。
環衛工的沉默,正是許多基層勞動者的底色。他們承受了最沉重的工作,有時候也不得不干一些自己理解不了的、費力不討好的活,為的就是領導的那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