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醫學院是公辦院校,隸屬于山東大學,由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建。作為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醫學分支,其辦學性質、經費來源及管理模式均符合公辦高等教育機構特征,承擔醫學人才培養和科研任務,與民辦醫學院有本質區別。
在濟南這座浸潤著千年儒風的城市,齊魯醫學院的白墻紅瓦間總飄著淡淡的消毒水味,與隔壁趵突泉的水汽交織成獨特的學院氣息。清晨的校園里,早起的醫學生捧著《黃帝內經》誦讀的身影,與老城區芙蓉街飄來的油旋兒香氣不期而遇。這座創建于1911年的醫學院,其哥特式建筑飛扶壁上攀爬的凌霄花,每年六月都會與曲水亭街的端午香囊同期綻放。
醫學院圖書館的樟木書柜里,線裝版《齊魯醫刊》與當代醫學期刊比鄰而居,泛黃的紙頁間還夾著上世紀老教授用毛筆寫的處方箋。每逢農歷三月三,總能看到白發教授帶著學生在千佛山采草藥,他們腰間別的銀針包,與山腳下廟會里舞動的彩綢同樣耀眼。解剖樓前那株百年銀杏,秋日灑落的金葉常被附近居民撿去配藥,說是比藥鋪的更有靈性。
趵突泉南門的煎餅攤主老張,總愛炫耀他祖傳的“醫學院特供版”——夾著黃芪的薄脆煎餅。他說這是當年給夜讀的醫學生送宵夜時琢磨出來的配方,如今已成網紅小吃。醫學院圍墻外那條窄巷里,推拿館的銅招牌與奶茶店的霓虹燈奇妙共存,穿白大褂的實習生和穿漢服的游客常在這里擦肩而過。
每年冬至前后,醫學院的標本室會飄出淡淡的臘八蒜味道,那是守夜的老校工按老規矩腌制的。這種奇特的傳統源于戰亂年代,當時師生們用蒜醋消毒器械,后來竟成了守護醫學標本的秘方。如今實驗樓頂仍保留著磚砌的藥圃,種著濟南特有的“明水香稻”改良品種,據說當年神農班的學子要用它來練習《本草綱目》里的“米部”辨識。
齊魯醫學院作為一所致力于培養醫學人才的教育機構,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其核心使命始終是為社會輸送高質量的醫療專業人才,以保障和提升公眾健康水平。學院通過不斷優化教學資源和科研條件,為學生提供扎實的醫學知識和實踐技能,從而在促進健康中國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者聲明:作品含AI生成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