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端午夜,武昌糧道街61號。一道閃電劈開暴雨,鄰居彭幼南踉蹌避雨時,忽見孔庚家院墻轟然倒塌——瓦礫中竟露出成堆銀錠!他顫抖著手扒開泥土,金元寶的冷光刺破雨幕。
這一夜,彭家兄弟狂挖二十箱財寶;這一夜,國民黨元老孔庚的宅邸無聲失竊;這一夜,武漢警備司令葉蓬的案頭多了一份天價賄賂。
誰也不曾想到,這場暴雨沖出的不只有太平天國的遺藏,更沖開了三個人的命運閘門:一人將淪為漢奸飲彈刑場,一人官拜上將壽終正寢,而掘寶者全家終將斃命于日軍炸彈之下。
金錠照見人心:警備司令的墮落之路
孔庚清晨踏入后院時,眼前的深坑讓他險些昏厥。這位同盟會元老、曾任晉軍師長的老者,深知宅邸原是太平軍叛將劉維楨的藏寶地——百處窖金僅剩其一,而今竟被盜掘一空。他拄著手杖厲聲控訴,矛頭直指隔壁倉皇逃離的彭氏兄弟。
案件遞到武漢警備司令葉蓬手中。這位保定軍校六期生本可秉公執法,卻在彭家重賄下將案子壓成懸案。當孔庚查出葉蓬受賄實證,在省主席張群就職典禮上當眾揭發時,葉蓬竟反唇相譏:“孔老無非想吞沒地下財!”張群怒斥其退席,二人從此結怨。
數月后葉蓬因“抗日演習侮辱日寇”被撤職——他在靶場立矮小假人,胸前畫紅圈充當日旗供士兵射擊,引發日本領事館強烈抗議。
黃金亡命徒:從漢口暴富到香港尸骨
彭氏兄弟的逃亡堪稱驚險。他們用肥皂箱裝載二十箱珍寶,買通漢陽門碼頭守軍偷運上海,又轉移至香港。變賣十箱珠寶后,他們在半山購置豪宅,仆從如云,終日宴飲。
1938年香港《大公報》曾暗諷:“漢口掘金客一擲千金,跑馬場包下整層看臺。”
奢靡終結于1941年圣誕:日軍轟炸港島,一枚炸彈正中彭宅,兄弟二人與家眷當場殞命,殘存珠寶被亂民劫掠一空。
元老的失寶與得位:孔庚的黃昏榮光
孔庚的追寶之路同樣坎坷。他親赴南京請司法院長居正督辦,卻因彭家潛逃僅獲判“沒收彭宅作抵”。這位倔強老人轉而投身抗戰,創辦《民族戰線》期刊呼吁救亡。
1947年,國民政府竟授予76歲的他陸軍二級上將軍銜——既是對革命元老的撫慰,亦似對失寶案的荒誕注腳。
三年后他病逝武昌糧道街舊宅,至死不知那夜暴雨沖出的財寶,原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部隊劫掠的軍餉。
漢奸末路:從抗日將領到刑場槍聲
葉蓬的沉淪最令人唏噓。被撤職后,他加入復興社密謀刺殺張群未遂,又因蔣介石“永不錄用”令流落香港。
1939年經周佛海引誘投靠汪偽政府,任偽陸軍部長時竟赴日本朝覲天皇。他自辯“曲線救國”,卻縱容部隊販鴉片、刮民財。
1945年日寇投降,蔣介石為阻中共接管武漢,暫封他為新編第七路軍總司令。待其兵權被架空,立即以漢奸罪逮捕。
1946年冬南京刑場的槍聲響徹枯枝時,他或許想起十二年前那個端午——若未收受彭家金錠,是否不會墜入深淵?
武昌掘金案卷宗早已泛黃,但三人命運仍警示后世:孔庚晚年追憶此案時,在日記中寫“貪念如鴆,葉蓬飲之喪志,彭氏啜之殞身”;葉蓬臨刑前則哀嘆“二十箱金換一粒彈”。而太平軍叛將劉維楨的詛咒仍在史料間游蕩——他臨終前未能說出第100處窖金位置,仿佛暗示不義之財終將帶來不祥。
【參考資料】《武漢市志·人物志》(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湖北近現代人物傳稿》(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編)《汪偽政權史略》(中國文史出版社)《太平天國在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