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30歲的李女士剛剛結束11小時的跨國飛行,落地僅10分鐘,她突然呼吸困難、咯血,隨即意識喪失。盡管機場急救人員迅速施救,醫(yī)院全力進行插管、除顫,最終還是沒能留住她的生命。醫(yī)生的結論是:這是典型的肺栓塞引發(fā)的心跳驟停。
一場無法挽回的悲劇
李女士從新西蘭飛往廣州,全程約11小時。據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白云醫(yī)院 ICU 主任彭醫(yī)生回憶,患者抵達醫(yī)院時已出現心室顫動,隨后心跳停止。結合其長途飛行史,醫(yī)生推測致命原因是肺栓塞——下肢深靜脈血栓脫落,阻塞肺動脈,導致呼吸循環(huán)驟停。
從彭醫(yī)生對病情的復盤來看,這起悲劇的發(fā)生與“時間”的關聯(lián)尤為緊密:11小時久坐形成血栓,10分鐘內致命發(fā)作,且全程無明顯預警信號。
圖源: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一附院白云醫(yī)院
并非個例:久坐致死非偶然
在長途旅行中因肺栓塞引發(fā)的猝死屢見不鮮。據《廣州日報》報道,去年春節(jié)返工期間,廣東東莞就出現多名因長時間乘坐交通工具導致 "經濟艙綜合征" 的患者,其中3人不幸身亡,他們連續(xù)坐車的時間均在20至30小時。
有研究證明:當身體長時間處于靜止狀態(tài),血栓形成的風險會急劇上升,而一旦血栓脫落,死神可能在幾分鐘內降臨。
為何久坐會引發(fā)肺栓塞
肺栓塞的 "元兇" 是下肢深靜脈血栓。人體下肢靜脈血流回流依賴肌肉收縮,長時間久坐會導致下肢肌肉活動減少,血液淤積在靜脈內,逐漸形成血栓。
當血栓脫落,會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肺動脈。肺動脈是肺部供血的"主干道",一旦被阻塞,肺部無法完成氧氣交換,心臟會因缺氧而驟停。更危險的是,血栓形成初期通常無明顯癥狀,約80%的患者在發(fā)病前沒有任何不適,這也是其被稱為"沉默殺手"的原因。
高危人群:這些人需警惕
肺栓塞 "不挑人",但以下人群風險顯著更高:
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汽車,或久坐使用電腦、玩游戲者;
圖源:CHTV
長期臥床、缺乏運動的人群;
吸煙者、肥胖者(下肢負荷較重);
長途出行前大量飲酒者;
有血栓病史、凝血功能異常者;
近期接受足部手術或足部骨折者;
孕產婦。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艙綜合征"并非經濟艙專屬,任何久坐不動的場景都可能引發(fā),其本質是"不動"而非"座位等級"。
長途出行預防措施
針對肺栓塞,預防遠勝于治療。專家建議采取 "預防四部曲":
動:定時活動下肢
每隔1.5小時起身行走,若無法站立,可在座位上做 "提膝、踝泵、繞趾、貼胸" 等動作:提膝時盡量抬高腿部,踝泵運動(勾腳再繃腳)每次重復10-15次,通過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回流。
圖源:央視網
飲:保證水分攝入
多喝水能稀釋血液黏稠度,同時增加如廁次數,迫使身體起身活動。建議每小時飲用100-200毫升溫水,避免過量飲用咖啡或酒精(可能加重脫水)。
穿:選擇寬松衣物
避免穿著緊身衣褲、襪子,減少下肢靜脈壓迫。高危人群可提前佩戴醫(yī)用彈力襪,通過外部壓力促進靜脈回流。
藥:高危者提前干預
有血栓病史、高凝血癥的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出行前服用抗凝藥物預防血栓形成。
暑期出行高峰已至,當你規(guī)劃旅程時,請務必記住:久坐有風險。一個簡單的起身動作,幾次腳踝活動,或許就能避開致命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