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頂著“全球最強海上戰力”頭銜的美國海軍來說,已然困擾其20年之久的一大麻煩,似乎終于就快要結束了。雖然不是“馬上結束”,但好歹已經不再是“遙不可及”……
“皮埃爾”號是美國最后一艘瀕海戰斗艦
美國海軍海上系統司令部發布消息稱,美國海軍第35艘瀕海戰斗艦、同時也是“獨立”級瀕海戰斗艦第19號艦的“皮埃爾”號,已經通過全部海試科目,即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正式交付美國海軍作戰部隊。值得注意的是,“皮埃爾”號乃是瀕海戰斗艦建造工程開啟20年來的最后一艘,美國海軍將不再發展和采購此類艦艇
“自由”級瀕海戰斗艦
至于說與“獨立”級并稱為“瀕海戰斗艦雙雄”之一的“自由”級,其第16號艦、同時也是最后一艘的“克利夫蘭”號,也將于今年下半年交付美國海軍作戰部隊。至此,并行推進的兩款瀕海戰斗艦,即將劃上一個“絕對算不上圓滿的句號”
“自由”級瀕海戰斗艦
我們知道,“獨立”級和“自由”級這兩款瀕海戰斗艦,早就在美國海軍中獲得了“小破船”這一充滿嘲諷和不滿的綽號。究其原因,想必不少人早已有所耳聞,如造價高、功能用途單一、為追求高航速而搭載的復雜動力系統故障連連、脆弱的艦體外殼容易破損、整體火力極其羸弱等等。而這些,都是冷戰后的美國海軍因一度失去明確競爭對手,而出現的裝備發展思路錯誤所致,即充滿了自以為是色彩的“由海向陸”戰略。
美國海軍曾一度“沒有對手”
回想上世紀9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初期,憑借成色還很新、綜合性能冠絕全球且規模龐大的海軍存量優勢,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海上戰力的美國海軍,開始面臨“在世界范圍內找不到像樣對手”的情況。既然沒有足以動搖美國海上霸權的他國海軍,那美國自然會想著賦予自家海軍更多的功能,隨之而來的就是“由海向陸”戰略,進而誕生出了瀕海戰斗艦這種基本不具備打高強度遠洋決戰的能力,只能適應中低烈度海上對抗的產物
中國海軍強勢崛起
按理說,如果沒有一個新的強大對手出現,那瀕海戰斗艦的種種“毛病”,或許還不會那么突出。但正所謂“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失去了“居安思危”和“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等意識的美國,自然就要為此而付出代價,那就是眼看著新興大國中國的海上戰力強勢崛起,自己卻不得不繼續履行早年間簽下的瀕海戰斗艦購買合同
054A型護衛艦
不難發現,瀕海戰斗艦最初的開工時間基本都在2005年左右,這與中國啟動054A系列護衛艦量產工作的時間差不多。如今已是2025年,在這20年間,中國憑借打造054型護衛艦,以及發展出多個批次的054A型護衛艦和2艘054B型護衛艦,總數超40艘,一躍成為全球擁有此類遠洋導彈護衛艦數量最多的國家,即“世界第一護衛艦大國”
“獨立”級瀕海戰斗艦
與之相比,美國在這20年中建成了35艘瀕海戰斗艦。受連續不斷地故障和低在航率等影響,瀕海戰斗艦末艦“皮埃爾”號服役前,已經有5艘“自由”級和2艘“獨立”級退出了現役,其中不乏僅服役約5年時間的“9成新的貨色”。很顯然,這是典型的嚴重浪費。但沒辦法,如果美國海軍中途撕毀采購合同,需向船廠方面賠付一筆大錢,金額比此類浪費行為更高,故前者只能“捏著鼻子接收瀕海戰斗艦”
“星座”級護衛艦
當然,這種浪費不僅體現在對瀕海戰斗艦的建造和采購,同時也浪費了美國造船工業原本技術不錯的軍艦研制能力。受護衛艦級別軍艦的“發展思維之路跑偏”的影響,走了20年歪路的美國造船工業,已然開始設計不出合格的新一代護衛艦。“星座”級護衛艦的極度難產和問題連連,就是最好的體現。不夸張地說,與中國在20年間對054系列護衛艦的發展和性能發掘,以及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來的護衛艦運用思路相比,美國早已在護衛艦方面出現了技術斷檔。瀕海戰斗艦的“破壞力”,就是這么可怕……
054B型護衛艦
站在我們自身的立場上來想,或許還真該對美國說聲“謝謝”。感謝美國人因“腦子瓦特”而在歪路上走了20年之久,等于歪打正著地讓中國撿了個便宜,讓我們在護衛艦領域成為了世界第一。這么一想,美國人不是想重回護衛艦的研發和制造正軌嗎?其實實現起來并不很難,要不你們抄抄中國的作業,整出一款“美版054B”不就得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