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的街頭,一股復古浪潮正悄然興起。當數字照片在手機相冊中不斷累積,實體相紙所帶來的獨特儀式感卻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歸大眾視野。如今,一種將自拍印在泛黃“報紙”上的新玩法——“報紙大頭貼”,正成為年輕人追捧的熱門潮流,讓傳統攝影與懷舊元素碰撞出了別樣的火花。
“報紙”里藏著青春模樣
7月13日晚,走進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一家名為“photogo自拍亭”的小店門口排起了長隊。店內,年輕人或是三五成群,或是情侶相伴,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期待。“我在網絡社交平臺上刷到這家店的報紙大頭貼,感覺特別有意思,就拉著朋友一起來了。”大學生李悅興奮地說。在店內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李悅和朋友走進了拍攝間。拍攝間不大,但布置得溫馨而富有創意,各種復古道具琳瑯滿目,為拍攝增添了不少氛圍感。
隨著快門聲響起,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被定格。而這些照片的“歸宿”卻不是普通的相紙,而是被制作成了極具年代感的“報紙”。拿到成品的那一刻,李悅不禁驚嘆:“太驚喜了!相紙被做舊成報紙的質感,邊緣還有我們定制的‘校園風云人物’標題,感覺一下子穿越回了過去。”報紙上,照片周圍還搭配了一些復古的排版元素,如老報紙特有的花邊、仿舊的字體,仿佛這些照片承載了歲月的痕跡。
店主宋先生介紹,“報紙大頭貼”自推出以來便受到了歡迎,尤其是在年輕人當中。“每天來店里體驗的顧客有好幾十組,周末的時候更是‘供不應求’。”宋先生笑著說,“很多年輕人都是沖著這種獨特的懷舊感和社交屬性來的。他們喜歡把這些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上,收獲朋友們的點贊和評論。”
同樣的場景在南昌多處地方涌現。子固路上的一家紀念館主打魔法風,顧客能頭戴巫師帽拍攝“魔法學校頭條”;八一廣場旁的一家中古玩具店則以卡通風格為主,實現與“黑貓警長”“蠟筆小新”一同登報的卡通夢……在南昌,從商業街區到文創園區,這類主打“報紙大頭貼”的店鋪掀起了一股復古拍攝熱潮。
將南昌地標印上“報紙大頭貼”
“在南昌拍了報紙大頭貼!”周末剛體驗過的網友“小桃汽水”在網上發布了九宮格筆記,照片里她舉著印著“2025年7月12日晴”的“報紙”,背景是八一廣場旁的省美術館。這條筆記發布兩個小時就收獲了300多個贊,評論區里“求地址”“下周就去”的留言不斷刷新。
在社交平臺上,以“南昌報紙大頭貼”為話題的相關內容已經獲得了數十萬的瀏覽量,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被種草”,想要親自體驗一番。
這種傳播力也讓獨立攝影師嗅到了商機。13日晚7時,八一廣場的燈光剛漫過街角,掛著閃爍燈牌的攝影攤前已圍了不少人。攝影師舉著相機喊道“3、2、1——”,快門“咔嚓”輕響的瞬間,打印機嗡鳴著吐出一張帶著溫熱的“報紙”:仿老報頭的“八一時報”字樣下,“紅色搖籃,信仰之地,我為南昌代言”的黑體字格外醒目,照片里的顧客正對著鏡頭笑眼彎彎。
“你看這報紙上印著時間地點,比手機相冊里的照片實在多了。”正在整理道具的攝影師,指了指旁邊立著的展板告訴記者,“省美術館、滕王閣都成了背景圖案,根據顧客想打卡的地標,我們做了好幾種款式,現在每天都有人提前在網上預約。”
情感需求與體驗經濟的共鳴
“報紙大頭貼”的走紅,實則是一場跨越年齡的情感共鳴。“80后”市民陳晨帶著女兒拍攝時,看著打印機吐出“報紙”的瞬間感慨萬千:“這讓我想起中學時和同學擠在大頭貼機器前的日子,只是現在的形式更有創意了。”而“00后”大學生王宇則覺得新鮮:“第一次見把照片印成報紙的,比手機里的電子相冊有存在感,貼在書桌上當裝飾超酷。”
在這個快節奏的數字時代,人們對于實體物品的情感愈發深厚。“報紙大頭貼”不僅是一張照片,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它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機會停下腳步,回味過去的美好時光。“這種復古潮流的興起,反映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的追尋。在追求個性化和差異化的今天,‘報紙大頭貼’為他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表達方式。”江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盧俊陽表示。
盧俊陽指出,這種新玩法不僅提供拍攝服務,更創造了“互動—紀念—分享”的完整體驗:和朋友一起擺造型、選模板是社交互動,拿到手的“報紙”是實體紀念,曬到社交平臺則完成了情感表達。同時,它還將游客與英雄城的關系進一步拉近,當一張張印著笑臉與“南昌”的“報紙”從打印機中緩緩吐出,它承載的不僅是一段影像,更是人們對英雄城的緊密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