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南沙海域風起云涌。越南軍艦挑釁在先,開火在前,以為能打個措手不及。結果48分鐘過去,三艘艦全報廢,連帶著海上的威風也被炸沒了。
而這場戰斗背后,中方全程執行一個原則——不開第一槍。有人當時質疑,這樣做會不會“吃虧”?可事實說明,不動手不是示弱,是讓對方露出真面目。
等他們一開火,反擊就不用解釋。一仗打出主權底線,也打出了南沙30年格局。那天,子彈響在赤瓜礁,釘子卻是釘進了南海的海圖上。
“不開第一槍”,不是客氣,是招牌
1988年春天,南沙海域的赤瓜礁上風浪平常,氣氛卻劍拔弩張。越南派出604號、605號和505號三艘軍艦,悄然逼近赤瓜礁、鬼喊礁、瓊礁三地,船上裝著上百名武裝士兵和偽裝漁民,目的直白,就是要強占島礁。
3月13日,越軍小艇開始在礁盤周圍活動,嘗試插旗、占位,我方早有警覺。
中國派出502“南充”號、531“鷹潭”號、556“湘潭”號三艘護衛艦,在赤瓜礁周邊布防。命令很清楚:不許先開火,不許挑釁。
“不開第一槍”是鐵命令。這條紀律在我軍內部反復強調。從最高統帥部到艦隊指揮層,再到前線官兵,全線執行。
不是怕打,而是要打得有理有據。“我們守的是海,不是面子。”這句戰前訓話,明確了態度。
14日清晨7時,越軍率先登上赤瓜礁,動手拔旗插旗。我方兩名戰士立即上前阻止,將越旗拔下重立中國國旗。
對峙升級,雙方進入持槍對峙階段。上午7點45分,越軍突然開槍射擊,槍口對準我方戰士楊志亮。子彈擊穿胸膛,他當場倒下。
越南開了第一槍。中方各艦立即進行還擊。502艦首輪炮擊命中越南604號,艦體斷裂起火,海水中騰起火光。
與此同時,531艦迅速鎖定605號,連續命中三炮,將其擊癱。556艦則炮擊505號,逼其擱淺。
整場戰斗不到50分鐘結束。越南三艘艦艇全滅,74人死亡,9人被俘。中方一人犧牲,3人輕傷,艦艇完好。這不是拼命,是控局。控制節奏、控制輿情、控制主動權。
從戰術角度看,“不開第一槍”讓中國掌握道義制高點。從戰略角度看,它換來了海上的名分。誰動手、誰侵略,一目了然。在這片爭議水域,中方通過一場反擊,把原則立住,把局勢穩住。
48分鐘的反擊,源于10年的克制,也奠定了30年的海疆防線。
三艘軍艦沉海底,誰先動手誰出局
海戰當天,越南原計劃是“三艦三礁”策略,一口氣占領赤瓜、鬼喊、瓊礁。
“604號”是運輸艦,帶著重武器和大量士兵;“605號”是戰斗支援艦,負責火力掩護;“505號”是登陸艦,準備強行登礁。
中方以三艘護衛艦應對,對手看似數量相當,實則火力上中方明顯占優。艦艇編號雖舊,但主炮精準,操作嫻熟,戰斗訓練反應極快。前線指揮官統一調度,一旦越南開火,反擊隨即展開。
第一發炮彈來自502艦,直接命中604號中部,炸斷甲板,引爆船尾彈藥。艦體從中斷裂,燃起大火,船員紛紛跳海逃生。
一分鐘后,531艦開火命中605號主艙,炮彈穿透艦橋,整艘艦失控旋轉,漂浮著燃燒。556艦跟進打擊505號,連續兩發命中主機艙,該艦無法操控,被浪卷到礁石擱淺。
整個戰斗只持續48分鐘。越方三艦被殲,戰斗失敗,傷亡慘重。據后來越南退役將領口述記錄顯示,當天越軍準備充分,但沒想到我方反應如此迅速,打擊如此精準。
戰后越南政府對事件封鎖消息,未向民眾披露詳細戰報。
這不是一次突發沖突,而是一次失敗的軍事冒險。越方選在3月14日動手,是經過判斷的:當時中國海軍尚未全面現代化,艦隊在南沙屬孤點作戰,易打難援。他們認為中國不會反擊,或反擊力弱,誤判了形勢。
戰后,中方迅速擴大控制范圍。以赤瓜礁為中心,控制并建設了永暑、華陽、南薰、渚碧等多個島礁。燈塔、電臺、駐軍、哨所陸續部署。中國海軍從“近海防御”向“遠海護衛”邁出關鍵一步。
越南三艦被擊沉,是一次失策,更是一次教訓。強占者失去人心,先動者失去合法性。海上斗爭不在于第一發炮彈,而在于誰先錯判局勢。
三十年風浪后,赤瓜礁成了誰的碼頭
戰斗過去后,赤瓜礁的命運也悄悄改變。原本裸露的礁盤,如今已成為有直升機平臺、氣象站、營房的戰略前哨。地質結構被加固,面積擴大近20倍,具備駐軍和長期生活條件。
這不是自然演變,是建設能力的體現。赤瓜礁成了座“島”,具備持續存在的主權依據,成了南海區域治理體系中的一環。
2009年起,赤瓜礁設有全天候海洋氣象觀測點,數據實時上傳,成為國際航運重要參考。2012年起,陸續部署岸防雷達與通信系統,為南海偵察、救援、導航提供服務。
2017年,楊志亮少將重回赤瓜礁。這是他當年中槍倒下的地方,也是他后來被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的地方。他在礁盤上說了一句話:“這塊礁,是我們的;我倒下過,但它站住了。”
越南方面,戰后多年保持克制,雖有嘗試重新靠近南沙,但都被有效遏止。越南軍事研究院曾公開評估:“1988年失去的不僅是三艘軍艦,而是戰略主動。”
中方在聯合國海洋法框架下,不斷強化在南海的存在與合法性建設。每一個燈塔、每一座氣象站,都是和平存在的證據,也是主權延伸的錨點。
從一場局部沖突,到一個地區格局,“不開第一槍”的戰略哲學,撐起了后來的每一步落子。赤瓜礁成為新的“坐標原點”,標記出中國在南海的法理邊界和現實底線。
48分鐘打贏一仗,三十年建成堡壘。南沙的風沒停,但方向早已不由風定。
參考資料:
30周年30張圖 帶你回顧風云變幻的赤瓜礁海戰.觀察者.2018-03-14.
南沙海戰.百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