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國道349拉青線(介于G318和G317之間,溝通串聯起西藏自東往西的國道線)海拔4000米的荒涼高原上,一名駕駛摩托車帶著約6歲女兒的男子突發意外,栽倒在路旁的碎石里,摩托車也摔斷了。該男子背朝上躺在地上,受傷后無法動彈。此時,一名女子迅速上前進行了專業急救,翻身、托頸、清創、包扎、上氧氣及測量血壓。最終,該名男子慢慢蘇醒過來,施救女子又協助醫護人員將受傷男子送上救護車就醫。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獲悉,參與此次高原救人的女子是江蘇宿遷沭陽縣張倩。
7月9日下午2點多時,在349國道拉清線,一名男子騎著摩托車載著女兒摔下路口,面部朝下躺在地上,沒有反應。萬幸的是,旁邊一名六七歲大的女孩沒什么事,但摩托車已經摔斷開了。
“當時我正和家人旅游途經此地,經過的時候,發現圍了好多人,但是沒有人敢上前。我和家人果斷停車,帶上我們隨身攜帶的急救包和氧氣瓶沖上前去。”張倩告訴記者,到達現場后,她首先了解到現場已有人撥打了120和110,她當即表明自己的身份,是江蘇省救護師資、沭陽縣博愛救援隊隊員,可以參與施救。
張倩稱,當時她立即跪下來查看該男子的傷情,并冷靜地指揮她丈夫和熱心人小心地一起幫該男子翻身,面部朝上。同時,她又安排丈夫打開自動血壓儀,她開始來測血壓,檢查傷口、包扎。
緊接著,張倩將自己攜帶的氧氣瓶拿出來,給受傷男子吸氧。隨著氧氣緩緩地輸入,該男子呼吸逐漸平穩。
“我在他耳邊一直喊,大哥堅持住,120馬上就到。”張倩告訴記者,當時警車先到了,民警了解了相關情況后,和他們一起等候120。待120急救車趕到后,張倩跟車上下來的護士交接了受傷男子的傷情,然后協助他們一起把傷員抬上車,送醫院作進一步的診治。
“只記得受傷男子所騎的摩托車牌照為‘云’,姓王,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張倩說,當時救人時,她和家人也出現了一點高原反應,但仍將車上僅剩的最后3個氧氣瓶都毫不猶豫地就拿出來用了。
“我目前已經在回家鄉的路上了,我接受應急救護培訓比較早,五六年前參加基礎培訓,包括心肺復蘇、創傷救護等。加入博愛救援隊后,又參與了專項培訓,聚焦于特定技能,如CPR+AED等,由沭陽縣紅十字會推薦參加進階訓練,考取了救護師資。”張倩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回憶稱,當時救人的舉動,其實是依托自己相對專業一點的舉手之勞。
記者了解到,張倩本身不僅有著施救的專業功底,她還是一名熱心公益的好市民,經常化身“講師”,向當地市民傳授消防與急救知識。她所在的師資團隊不定期組織練習和模擬場景訓練,經常參與由紅十字會主導的應急救護知識普及工作,走進學校、企事業單位傳授急救技能,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建明
校對 胡妍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