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賈汪區網絡文化協會會長單位
◆資料來源:現代快報
◆本信息圖文及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以便發放稿費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瑾 記者 鄭陽 )近日,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徐州賈汪的土盆老井、龍泉井、天井泉被列為新發現。這些散落在鄉間的古井,為周邊村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水源,被時間磨礪圓潤的井圈承載著一方百姓的鄉愁。
土盆老井位于徐州市賈汪區茱萸山街道的土盆村。井體由青石砌成,井壁層層疊疊,石塊間的縫隙經歲月侵蝕,苔痕斑駁,井口被繩索磨出道道溝壑。村中老人介紹,古井開鑿于清代乾隆年間,當時的村民為解決吃水難題,在村中心低洼處鑿井,歷經數月終于鑿出12米的深井,即便在大旱之年,這口救命井也從未干過。清末民初增加了井臺,后來又在井上增設了便于取水的轆轤。
三面環山的土盆村,毗鄰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與茱萸湖水庫,該村以千年土陶制作技藝而得名、聞名。土盆村的建筑依山而建,石質民房沿路分布,景色優美,2023年入選江蘇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為保護村中古跡,土盆村在老井周圍新建了石欄桿,使之成為村中一景。
龍泉井位于徐州市賈汪區紫莊鎮馬山村南,泉水匯成的汪稱“龍汪”。龍泉、龍汪具體從什么時候開始的,無從得知。井口至水面約1.5米,水量充沛,附近居民常來井邊取水洗衣服。井旁2米外有一石碑被埋于地下,僅露碑頂,上有“三全碑”字樣。從石碑裸露部分的文字可知,該井為清代嘉慶年間重修,是馬山村民主要的飲用泉井。
天井泉位于徐州市賈汪區茱萸山街道寨山西北方向的山坡上,井口被石臺圍成梯形,井周石臺有3.77平方米,泉水清冽甘甜,常年流水不枯,泉旁仍保留著一只軍營所用的大石盆,其上有多株野生蘭花生長。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中,一處處散落鄉間的老井帶著其背后的地理文化、鄉風民俗,從被淹沒的歷史中浮現出來。徐州市四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被列為新發現的賈汪三處古井,不僅有保存完好的建筑形制,更延續著原有的生活功能,通過普查將它們發現并保護,其目的是讓文物真正“活”在當下生活中。
回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