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寂近兩年后,威馬汽車按下復工復產“重啟鍵”。
近日,一份由新威馬汽車發布的《致供應鏈合作伙伴白皮書》顯示,其中詳細披露了該公司的復產規劃與未來發展藍圖,包括將通過老客戶置換新車、網約車采購、出海等策略打開局面。不過,該消息來源于前威馬員工,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未來怎么干?三步發展戰略布局
新威馬汽車的投資人深圳翔飛汽車銷售公司(下稱“翔飛”)在白皮書中清晰地闡述了“新威馬”2025-2030年的三步發展路徑。其中2025-2026年為復興階段,計劃在2025年9月讓EX5和E.5車型復產,力爭實現年產銷1萬至2萬輛。EX5作為威馬的首款量產車,自推出便收獲了大量用戶的青睞,積累了一定的用戶基礎;而E.5則主打網約車市場,以穩定的性能贏得了一批忠實客戶。選擇這兩款成熟車型復產,威馬意在利用其現有的產品技術和相對穩定的供應鏈,快速實現產品的市場投放,重新獲得相應的市場地位。
同時,新威馬還將布局泰國KD(散件組裝)工廠,開拓東南亞及中東市場,并將2026年將量產目標設定為10萬輛。在泰國設廠,不僅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還能規避貿易壁壘,快速打開海外市場,這一舉措也顯示出威馬加速全球化布局的決心。
進入2027~2028年的發展階段,新威馬的年銷量目標將躍升25萬到40萬輛;同時將會推出高階輔助駕駛車型,通過AI賦能研發、生產和營銷各環節,并啟動IPO的籌備工作。
到2029—2030年的跨越階段,新威馬計劃在2030年產量挑戰100萬臺,營收達到1200億,全力構造智慧出行生態圈,立志成為行業新標桿。
而在產品規劃上,翔飛透露,“新威馬”會打造豐富且不斷擴展的車型陣容,其中既包含純電動汽車,也有增程式汽車。按照計劃,未來5年他們會推出10款以上的新車,以此來滿足全球市場各種各樣的需求。
具體來看,車型里有EX5、E.5等經過升級的款式,涵蓋了從A00級到C級的轎車、SUV、MPV、跨界車等不同類型。同時,“新威馬”會通過不同品牌的差異化定位,來精準契合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威馬的“背水一戰”,機會大嗎?
威馬汽車曾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之一,然而自2023年起陷入經營困境,受疫情影響,資本市場不景氣、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及獲取經營發展資金受挫等因素影響。公開數據顯示,威馬負債總額超過200億元,多地資產被凍結。此次復工復產對威馬而言,無疑是“背水一戰”的關鍵之舉。
從白皮書中可以看出,威馬的復產也得到了多方支持,新投資人翔飛全力推動溫州基地復產工作。目前,上海、溫州等政府也對該項目提供了強有力支持,溫州市政府及溫州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已成立專項工作組,溫州還考慮給予補貼和采購支持,這些都是其實現目標的有利條件。
不可忽視的是,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迅猛,有比亞迪、特斯拉等品牌在銷量上持續領先,新勢力車企如理想、小鵬等也發展迅猛,留給威馬的空間本就不大。復產能否順利推進,還需解決資金、供應鏈、品牌重塑等問題。加大研發提升產品競爭力,優化服務贏回消費者信任至關重要。畢竟規劃再雄心壯志,也只是紙上談兵。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的接盤俠翔飛公司與寶能汽車關系密切。深圳翔飛成立于2023年9月,其法人黃晶同時也是昆山寶能汽車的實際控制人。寶能集團參與了威馬的資本運作,提供短期資金保障和供應鏈資源。不過寶能目前負債百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助力威馬復活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威馬復產有一定機會,但難度不小。
總結
威馬汽車的復工復產,不僅是對自身品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也是為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當下整體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隨著威馬汽車復產的順利推進,肯定會將給行業帶來新的變數,讓原本已經白熱化的競爭更加劇烈。至于能否在“大逃殺”中突圍,并實現其許下的2025年產銷1萬輛及更長遠的目標,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