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wǎng)易首頁 > 網(wǎng)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任應秋:我學中醫(yī)的門徑和方法

0
分享至



不管學習任何科學,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正確的門路,正如子貢所說:“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凡是一門科學,都是有一堵墻隔著的。必須設法找到門徑,穿墻而入,才有可能看見科學內容的富和美。做學問又要下刻苦工夫。學問多半都是一望無涯的汪洋大海,不具備一點犧牲精神,甘冒風險,戰(zhàn)勝驚濤駭浪,堅定地把握著后舵,航船是不可能安全達到彼岸的。下面把我學習中醫(yī)學的經(jīng)過略述如次。

我十七歲開始學習中醫(yī)學。在未學醫(yī)之前,從四歲開始通讀十三經(jīng),如《爾雅》那樣難讀的書,都曾熟讀背誦。同時,還讀一些有關詩文典故的書,如《幼學故事瓊林》、《龍文鞭影》、《聲律啟蒙》、《唐詩三百首》、《賦學正鵠》、《少巖賦》、《清代駢文讀本》、《古文觀止》之類。先后凡經(jīng)歷十四年。教我的老師,都是清代的秀才、舉人、進士之流,我的古漢語知識,便從此打下了基礎,也是我后來學習中醫(yī)學較雄厚的資本。

當我讀完十三經(jīng)的時候,老師許君才先生要我看張文襄的《輶軒語》,這是南皮張之洞在光緒元年(1875年)做四川提督學政時寫的一本“發(fā)落書”,但確是當時指導讀書的一本好書。其中特別是《語學》一篇,對我頗多啟發(fā)。全篇主要提出如何讀經(jīng)、讀史、讀諸子、讀古人文集以及通論讀書五個問題。如說:“讀經(jīng)宜讀全本,解經(jīng)宜先識字,讀經(jīng)宜正音讀”,“讀經(jīng)宜明訓詁,宜講漢學、宜讀國朝人經(jīng)學書,宜專治一經(jīng),治經(jīng)宜有次第,治經(jīng)貴通大義”等,至今在我腦子里還有較深刻的印象。

可以說,我后來學習《黃帝內經(jīng)》等經(jīng)典著作的許多方法,都是由于張文襄所影響的。尤其是他在談到“讀書宜有門徑”時說:“泛濫無歸,終身無得,得門而入,事半功倍。此事宜有師承,然師豈易得,書即師也。今為諸生指一良師,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問門徑矣。”后來我終于買到一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來看,果然大有收獲。

例如我對十三經(jīng)都已背誦如流了,但卻說不出為什么《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又叫《四書》?而《提要》則明白告訴我們:“《論語》、《孟子》,舊各為帙,《大學》、《中庸》,舊《禮記》之二篇。其編為《四書》,自宋淳熙始;其懸為令甲,則自元延祐復科學始。《明史·藝文志》別立《四書》一門。”不僅《四書》的沿革比較清楚了,同時亦知道《四書》各種注本經(jīng)《四庫》著錄的有六十二部之多,存目還有一百零一部,真是洋洋大觀。更有意義的是,在讀《提要》的過程中,亦知道了《四庫》著錄的醫(yī)家類書凡九十七部、一千八百一十六卷,存目書凡九十四部、六百八十二卷。這給我后來閱讀醫(yī)書提供了很好的書目索引。

一九二九年奉先亡父益恒公命,受醫(yī)學于先師劉有余先生門下。先授以陳修園《公余六種》,半年內悉能背誦。又授以《傷寒論淺注》、《金匱要略淺注》,須正文與淺注同時串讀。

例如:“太陽主人身最外一層,有經(jīng)之為病,有氣之為病,主乎外,則脈應之而浮。何以謂經(jīng)?《內經(jīng)》云:‘太陽之脈連風府,上頭項,挾脊抵腰至足,循身之背’,故其為病,頭項強痛。何以為氣?《內經(jīng)》云:“太陽之上,寒氣主之。’其病有因風而始惡寒者;有不因風而自惡寒者,雖有微甚,而總不離乎惡寒。蓋人周身八萬四千毛竅,太陽衛(wèi)外之氣也,若病太陽之氣,則通體惡寒;若病太陽之經(jīng),則背惡寒。”這樣正文和注文連串起來讀,當然大大增加了誦讀的工夫。

好在我早已練就了背誦的基本功,在一年的時間內,便達到只點條文的首句,便能連注串背出來的程度。有余先生腹富而口儉,不善于講說,我必須且誦讀、且理解,全憑自己下工夫。只有到理解不通時,才去請教先生。先生語言雖簡,卻非常中肯。

他是以善用烏梅丸治雜證蜚聲一時的,記得有一次侍診,半日中曾經(jīng)四次疏烏梅丸方,一用于肢厥,一用于吐逆,一用于消渴,一用于腹瀉。畢診以后,問難于先生,他說:凡陽衰于下,火盛于上,氣逆于中諸證,皆隨證施用,腹瀉與肢厥兩證,均陽衰于下也,故重用姜桂附辛,而去二黃;嘔吐一證,氣逆于中也,故重用黃連、黃柏,去辛輕用附姜以平之。從此以后,我對烏梅丸的運用便靈活多了。

諸如此類,劉先生對我的誘掖是很大的。但先生畢竟是個經(jīng)方學家,而不是醫(yī)經(jīng)學家。我的思想既受到張文襄治經(jīng)諸說的影響,亦欣賞南雷黃宗羲“先窮經(jīng)、后證史”的學習方法,學習中醫(yī)學似乎亦應該先從經(jīng)典著作下一番工夫,才可能奠定比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因此,便在劉先生的同意下,從事《靈樞》、《素問》的學習。

我治醫(yī)經(jīng)學的方法,亦如讀《十三經(jīng)》那樣,先從篇章句讀下手。例如“生氣通天論”是素問的第三篇,主要是闡述機體中的陰陽二氣與自然界的陰陽二氣息息相通,并賴以維持其生命的健康存在。

全篇可分作三大章,篇首至“氣之削也”為第一章,概括敘述生氣與天氣的關系,人們必須做到“傳精神、服天氣”相與適應,以維持壽命之本。

至“形乃困薄”止為第二章,包括四個小節(jié):章首至“陽氣乃竭”為第一節(jié),闡述外感邪氣傷害陽氣的病變;至“郁乃痤”止為第二節(jié),敘述陽氣傷于內的病變;至“粗乃敗之”句止為第三節(jié),闡發(fā)陽氣受傷、邪陷經(jīng)脈的病變;第四節(jié)指出保護和調養(yǎng)陽氣的方法。

第三章亦分作四節(jié):“氣立如故”句止為第一節(jié),說明陰陽不能偏勝的道理;至“乃生寒熱”句止為第二節(jié),敘述陽氣不能外固,發(fā)生一系列傷損陰精的病變;至“更傷五臟”句止為第三節(jié),說明陽不固于外,四季都可感受外邪;最末一節(jié)闡述陰氣內傷影響各臟而產(chǎn)生的病變,并提出保護陰氣的方法。

這一工作,我是搞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從此以后,我對《靈樞》、《素問》才有個比較具體的概念。

其次是校勘。校勘是清人治經(jīng)學最有成就的手段。它必須具備文字學、聲音學、訓詁學等小學的基本功,然后博覽群籍,才談得上校勘。我對此僅具備一點常識而已,乃盡量搜集前人對兩經(jīng)校勘的資料,作為借鑒,輔導我進行研究。

如:林億的《新校正》、胡澍的《素問校義》、俞樾的《讀書余錄》、孫詒讓的《札迻》、顧觀光的《素問校勘記》、《靈樞校勘記》、張文虎的《舒藝室隨筆》、于鬯的《香草續(xù)校書》、馮承熙的《校余偶識》、江有誥的《先秦韻讀》、沈祖綿的《讀素問臆斷》,以及日人丹波元簡的《素問識》、《靈樞識》等,我都曾充分利用,確是解決了不少問題,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關于《靈樞》、《素問》的注家,本來就屈指可數(shù),全注的不外楊上善、馬蒔、張介賓、張志聰、黃元御五家。單注《素問》的,僅有王冰、吳崑、高世栻、張琦四家。這些注家均各有獨到之處,亦各有其不足的地方。如何汲取其所長,并屏棄其所短,擇善而從,這就要下一番研究工夫。日人丹波元簡的《素問識》,《靈樞識》,丹波元堅的《素問紹識》,對各注家曾有個比較選擇,而且是做得較好的,足資借鑒。

但衡量注家的好壞,更重要的是必須結合臨床現(xiàn)實來考慮。如《素問·陰陽別論》:“二陰一陽發(fā)病,善脹,心滿善氣。”王冰注解為“氣蓄于上故心滿,下虛上盛,故氣泄出。”以氣泄出解釋善氣,不符合《素問》的習慣用語,而吳崑、馬蒔、張介賓不作解釋。獨張志聰注云:“善氣者,太息也。心系急,則氣道約,故太息以伸出之。”滿,同懣。心懣不舒,故時時想太息而得到伸舒,不致憋悶,是臨證常見的。心腎之氣不能相交,可以見此,故曰二陰。因此,我對王冰所注善氣,便持保留意見。

我之所以要對《內經(jīng)》下這一些工夫,主要是想從中找出它的理論體系以及它的指導思想來。《靈樞》、《素問》兩個八十一篇,都是采用綜合敘述的方法來表達的,但其中畢竟是存在著它的獨特理論體系,這一點從楊上善開始便已經(jīng)認識到了。《太素》之所以要拆散原篇次第,分做攝生、陰陽、人合等十九大類,每類又分若干細目,其主要目的就是探求它理論體系的脈絡。后來滑壽分做十二類,張介賓基本與滑壽同。李中梓分八類,汪昂分九類,沈又彭僅分為平、病、診、治四類,不管分類的多與少,目的都是在尋找其理論體系。

概括言之,臟腑學說、病機學說、診法學說、治則學說,這是《內經(jīng)》理論體系最基本的部分。至于病癥、辨證、刺法、攝生等內容亦很豐富,都有待于作進一步的研究。特別有待于認真探討的是,它的整個理論體系之中,都貫穿著當時樸素的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思想——陰陽學說,以及樸素的系統(tǒng)觀——五行學說。

首先,它用陰陽這一概念來說明各種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聯(lián)系和事物變化的復雜多樣性。而且指出事物的運動,總是存在著平衡和不平衡兩種狀態(tài),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并說明陰與陽的對立統(tǒng)一,既是相互依存,又能相互轉化,故說:“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同時還認為陰之與陽,固然是一對矛盾,但陽卻居于主要方面,而以陰為次要,所謂“陰陽之要,陽密乃固,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至于五行學說,它具有明顯的整體觀念,它從唯物主義的立場明確地把五行當作宇宙的普遍規(guī)律提出來了。所以它說:“五行陰陽者,天地之道也。”道,就是規(guī)律。五行生克制勝的結構聯(lián)系,提出了事物循環(huán)運動的根源,也就是為了探索自然界循環(huán)式動態(tài)平衡的規(guī)律性提出來的,故說:“五運之始,如環(huán)無端。”又說:“終而復始,是謂天地之紀。”

于此,我認為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的區(qū)別在于,陰陽是在說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聯(lián)系,而五行則在企圖刻畫事物的結構關系及其運動方式。中醫(yī)學的許多理論之所以具有巨大的生命力,直至今天仍有指導實踐的意義,其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里面貫穿著樸素的對立統(tǒng)一學說和系統(tǒng)論,這是需要我們努力發(fā)掘、整理提高、繼承發(fā)揚的。

所以我認為學習中醫(yī)學不首先學習好《內經(jīng)》,不通過對《內經(jīng)》的認真學習,是打不好理論基礎的,也就談不到學習中醫(yī)學。

凡做學問都有一個精與博的辯證關系。屬于基礎理論部分,必須要達到精通、精純的程度;非基礎的,但直接或間接與本學科有關的以及一般知識,便須博覽,要廣泛地涉獵。只有精了,才可能博。就中醫(yī)學而言,只有把《內經(jīng)》這一類的古典著作搞精通了,博覽各家的著作才不費勁,才具有分析鑒別的能力。

例如:對《內經(jīng)》學習有根底,讀仲景的《傷寒論》,便知道他用三陽三陰辨證,是源于《素問·熱論》的,但仲景所究心的卻是傷寒,并非熱病。“熱論”的三陽三陰,僅有表里之別,并無寒熱虛實之分;而仲景的三陽三陰,則表里寒熱虛實無所不包。不透過這一關,是學習不好《傷寒論》的。

劉河間的學術思想也來源于《素問·熱論》,但河間所研究的僅是熱病,而非傷寒。所以他的通圣散、雙解散、涼膈散、六一散、承氣湯諸方,都是針對熱病而設,不用麻桂辛溫劑,河間所用的三陽三陰辨證,正是“熱論”的旨意,僅用以分辨表里而已,不能與《傷寒論》強合,但是河間仍然叫做傷寒,不透過這一關,亦是學不好河間書的。

它如李東垣的氣虛發(fā)熱說,是從《素問·調經(jīng)論》“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這一理論的發(fā)揮。

朱丹溪的“陽有余、陰不足”論,是據(jù)《素問·太陰陽明論》“陽道實、陰道虛”,以及《方盛衰論》“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等理論闡發(fā)而來的。

要之,學好了《內經(jīng)》,才說得上打下了中醫(yī)學的理論基礎。只有打好了中醫(yī)學理論基礎,進而學習臨床各科,學習各醫(yī)學家的著作,才可能左右逢源,事半功倍。這是一條學習中醫(yī)學的大路、正門,如果舍正路而弗由,又欲期其有成,那是很困難的。

有了門徑之后,便得講究方法。據(jù)我五十多年的經(jīng)驗,最主要的有四個方面:

一 精度

讀書有兩種方法,最基本的可以少而精,多在精的方面下工夫。其次是結合實際,學以致用。學中醫(yī)學所擔負的任務是:繼承發(fā)揚,整理提高。因此首先要讀好《靈樞》、《素問》、《傷寒》、《金匱》幾部經(jīng)典著作,因為它是漢代以前許多醫(yī)學家的總結,許多文獻的結晶,是中醫(yī)學理論的基礎。把它讀得爛熟,才能算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理論基礎。

那么,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讀呢?蘇東坡有種讀書方法是很可取的。他在《又答王庠書》中說:“卑意欲少年為學者,每一書皆作數(shù)過盡之。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別作一次,求事跡、故實、典章、文物之類,亦如之,它皆仿此。此雖迂鈍,而它日學成,八面受敵,與涉獵者不可同日而語也。甚非速化之術,可笑可笑。”

這樣專心致志、集中力量、各個擊破的讀書方法,不是真正善讀書而又讀活書的人,是說不出“此中三味”的。看來蘇東坡之所以有多方面的卓越成就,除了他的天資以外,起決定作用的,正得力于他這種“迂鈍”而“非速化”的精讀方法。我們讀《靈樞》、《素問》等,亦只能采用“每一書皆作數(shù)過盡之”的方法進行,寧肯“迂鈍”一些,不求“速效”之術。

《靈樞》、《素問》共十四萬余言,貌似浩瀚,但其中最主要的內容,無非就是陰陽五行、五運六氣、臟腑、經(jīng)絡、病機、病癥、診法、辨證、治則、針灸、方藥、攝生十二個方面,每讀一次,就帶著這十二個方面的某一個問題,邊閱讀、邊探索,這樣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下去,每閱讀一遍,便把某一問題深入一次、解決一次、鞏固一次。無論讀任何一部經(jīng)典著作,每次都帶著問題讀,直到掌握了精神實質。在這個基礎上,再看有關的其他參考書,就一定會做到多多益善,開卷有益。

所謂精與博的關系,就會自然而然地得到合理解決。至于在讀的時候,態(tài)度務須認真,精神務須集中,遇到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地方,必須查問清楚,不應該一知半解,自以為是。

陸以湉《冷廬醫(yī)話·醫(yī)鑒》有云:“近世醫(yī)者能讀《內經(jīng)》鮮矣。更有妄引經(jīng)語致成笑端者。如治不得寐,引半夏秫米湯‘復杯則臥’,云是壓勝之法,令病者服藥后復盞幾上,謂可安臥。治腳疔,引‘膏粱之變,足生大丁’,以為確證。不知足者能也,非專指足而言。又有治癉瘧證,以‘陰氣先傷,陽氣獨發(fā)’為《己任篇》之言。蓋未讀《內經(jīng)》、《金匱》,第見《己任篇》有是語耳。疏陋若此,乃皆出于懸壺而知名者也。”

不曾認真讀書,而造成這樣疏陋的人,現(xiàn)在不是沒有,可能為數(shù)還不少。稍不認真讀書,這種疏陋便會出現(xiàn)在我們身上。我這樣說,不是沒有根據(jù)的。

二 勤寫

寫,就是寫筆記。一邊閱讀,一邊寫筆記,是幫助我們領會和記憶文獻內容的一種讀書方法。也是積累科技資料的一個重要方法。邊讀邊寫,也就做到了眼到、口到、心到、手到,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革命前輩徐特立老人曾對自己提出“不動筆墨不看書”,可以作為我們每個有志于治學的人的訓誡。怎樣寫讀書筆記?它的形式很多。通常情況是摘錄原文,寫提綱,寫心得體會和寫疑難問題等。我經(jīng)常采取以下幾種形式:

概括和縮寫。把已讀過的書的內容,作一個非常概括而簡短的敘述,扼要說明某一本書的內容,主要講的什么問題。這樣寫的好處是能幫助自己抓住書里所講的要點,加深對所讀書的理解。茲錄三十年前我寫的讀《格致余論》筆記一則如下:

《格致余論》一卷,元·朱震亨撰。共列論文四十一篇,其立論大旨有三:①人身氣常有余,血常不足,便導致陰易虛、陽易亢的病變,故善用滋陰降火之法。②無論痰、食、火、濕諸因致病于人體,或于氣分,或于血分,必有所郁塞阻滯,故主張臨證要善于用和血疏氣、導痰行滯諸法。③診治疾病,必須觀形望色,察脈問癥。尤其對于脈、息,務要詳細審察,才能辨認出病證的真情,才能準確地用藥。

議論之后,往往附有驗案,故本書于臨證有一定指導意義。但由于作者曾向許謙學過性理學,于《相火論》中頗有主觀唯心論。同時他在自述中亦說:“古人以醫(yī)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故目其編曰《格致余論》。”其受到宋人理學的影響可知。傳本有《醫(yī)統(tǒng)正脈》本、《四庫全書》本、《東垣十書》本。

綱要筆記。一般是按照書的先后內容,或問題的主次來寫的。它往往要依照原文的次序進行一番簡明扼要的復述,體現(xiàn)出全書或全篇的邏輯性。綱要筆記,與我們常說的寫作提綱很相似。寫這種筆記省時間,重點突出,便于記憶。鈔錄一則我過去學習《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篇》的筆記如下:

痙、濕、暍三大病。痙病的主要病變在傷津。故21條的“太陽病發(fā)汗太多”, 22條的“風病下之”,24條的“痙病若發(fā)其汗,其表益虛”,都在說明津傷不能養(yǎng)筋而致痙的道理。

濕病雖有寒熱虛實之分,篇中所論,卻是以表虛和寒濕為主。27條的“慎不可以火攻”, 25條的“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風濕俱去也”,以及防已地黃湯證,都著重固表。至40條的桂枝附子湯、去桂加白術湯,41條的甘草附子湯諸證,都著重在溫里,并無濕熱證。

暍病每由陰虛而致熱邪,42條的脈弦細芤遲,43條的脈微弱,都在說明這個道理。所以它選用白虎加人參湯,既清暑熱,又生津液。

摘記。在讀書過程中,對一些論述、命題、定理、公式、警語、事例、數(shù)字、引文、例證,新的材料、新的觀點等進行摘抄。做摘記最好用卡片紙,也就是做資料卡片。閱讀發(fā)現(xiàn)可摘的材料,隨時抄記在卡片紙上,這樣做,既方便,又靈活,不過一般只適用于內容較少的。

具體說來,做資料卡片要注意四點:

  • 第一,要有科學分類。初學做卡片的,容易見一條摘一條,用時憑腦子的記憶去找。這種做法,卡片少的還行,多了便不行。一般科學家都要積累上萬張的卡片,僅憑腦子記憶去查找是辦不到的,必須有合乎科學方法的分類。

  • 第二,要摘記實實在在的東西。資料卡片主要起提供資料的作用。每張卡片內容有限,必須摘實在的內容,如基礎理論中的有關臟腑、經(jīng)絡、病機、診法、治則,臨床各科的病癥;實驗研究報告的結果、數(shù)據(jù)、結論;文章的主要論點、書的核心內容等。同時要處理好詳略的關系。重要的數(shù)據(jù)和結論要詳,甚至要一點不遺漏地摘。而文章的一般內容則可以概要摘抄。

  • 第三,同一張卡片所記資料必須屬于同一分類。切忌把不同分類的內容摘記在同一張卡片上,以免造成分類困難和使用不便。

  • 第四,要寫明資料的名稱、作者、出版時間和出處,圖書要寫清楚頁碼、版本等。資料卡片既起提供資料的作用,又起資料索引的作用。如果資料的名稱、作者、版本、頁碼、時間、出處不清楚,則不便查閱。這事看來簡單,對初學做卡片者,卻也不易。因為一篇資料、一本書、一篇文章,常常要分別摘錄在數(shù)張卡片上,并納入不同的分類中,每張上都要寫明,甚為麻煩,需要極大的耐心。但這對以后有效地使用卡片是絕對必需的。

綜合筆記。就是把不同書籍和若干資料中的相同內容,綜合到一個題目或專題下。我們在閱讀時,有時遇到幾種版本的書都是講一個內容,但講的深淺、重點不同,有的幾個作者的觀點也不盡一致,為了學習和研究的需要,往往把它們的內容綜合到一起,寫一份筆記,這就得采用綜合的形式。

從前我在學習《脾胃論》時,曾寫過以下一則筆記:

  • 一部《脾胃論》,尊元氣,賤陰火,足以概之。脾胃氣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心不主令,相火代之,元氣之賊也。火與元氣不兩立,一勝則一負(《飲食勞倦所傷始為熱中論》)。

  • 脾胃既虛,不能升浮,為陰火傷其生發(fā)之氣(《清暑益氣湯論》)。

  • 凡怒忿悲思恐懼,皆損元氣,夫陰火之獨盛,由心生凝滯,七情不安故也(《安養(yǎng)心神調治脾胃論》)。

  • 胃既受病,不能滋養(yǎng),故六腑之氣已絕,致陽道不行,陰火上乘(《心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論》)。

  • 反增其陰火,是以元氣消耗,折人長命(《論飲酒過傷》)。

  • 脾胃虛而火勝,則必少氣(《忽肥忽瘦論》)。

  • 熱傷元氣,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生脈。脈者,元氣也。人參之甘,補元氣,瀉熱火也;麥冬之苦寒,補水之源而清肅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瀉火,補庚大腸與肺金也(《脾胃虛弱隨時為病隨病制方》)。

  • 東垣總以陰火與元氣相對而言,元氣惟恐其不足,陰火惟慮其有余。故益氣瀉火,是東垣治內傷病極其重要的手段。

這種綜合筆記,可以加深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做起來又不太費勁。

心得筆記。這種筆記,往往是在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一個問題之后,自己有所收獲、體會、見解,用自己的話把它記錄下來。它的好處是能鞏固學習效果,檢驗學習的情況,使自己心中有數(shù)。如果在寫心得筆記時,發(fā)現(xiàn)對某一問題理解還不深透,不夠清楚明白,可再回過頭來讀一讀原文。如果感到書中有講得不夠恰當?shù)牡胤剑稍诠P記中提出來,做以后繼續(xù)學習的線索。

茲引尤在涇《醫(yī)學讀書記·素問傳寫之誤》四則為例:

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故圣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傳,當作專,言精神專一,則清凈弗擾,猶蒼天之氣也。老子所謂“專氣致柔”,太史公所謂“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班氏所謂“專精神以輔天年者”是也。若作傳,與義難通。王注精神可傳,惟圣人得道者乃能爾,予未知精神如何而傳也。

解脈令人腰痛而引肩,目隘嶸然,時遺溲。又云:“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怒。”詳本篇備舉諸經(jīng)腰痛,乃獨遺帶脈,而重出解脈。按帶脈起于少腹之側,季脅之下,環(huán)身一周如束帶。然則此所謂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者,自是帶脈為病,云解脈者,傳寫之誤也。

“血溫身熱者死”。按溫當作溢。夫血寒則凝而不流,熱則沸而不寧,溫則血之常也,身雖熱,何遽至死。惟血流既溢,復見身熱,則陽過亢而陰受逼,有不盡不已之勢,故死。今人失血之后,轉增身熱咳嗽者,往往致死,概可見矣。

“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jīng)脈未盛,絡脈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按《營衛(wèi)生會篇》云:“乎旦陰盡而陽受氣也。”夫陰氣方盡,何云未動?陽氣方受,何云未散?疑是陽氣未動,陰氣未散,動謂盛之著,散謂衰之極也。

第一則經(jīng)文見“生氣通天論”,我原意傳應讀作搏,聚也。第二則見“刺腰痛論”,張介賓解釋為足太陽經(jīng)之散行脈也。第三則見“大奇論”,第四則見“脈要精微論”。像這樣寫心得筆記,積之既久,必然大有進境。

三 深思

深思苦想,是做學問、研究科學最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古人謂之“揣摩”,我們現(xiàn)在說是“獨立思考”。前人的成就,要學習,要繼承。但如果止于此,那就永遠只能步前人的腳印,拾別人的牙慧,也就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水平上,人類還有什么進步可言?中醫(yī)學還有什么可整理提高?

魯迅把沒有獨立思考而只是死讀書、讀死書的人,譏諷為“活的書架”。《論語·為政》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說的正是學與思這樣一種辯證關系。意思是說,只是學習而不善于深思,終將罔然無所得;或能尋思而不善于學習,勢將使人疲殆不堪。

雖然如此,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比學甚至是一種更為艱苦的勞動。有時為了思考一個問題,許多科學家常常忘卻一切而到了“入迷”境界。這就難怪牛頓錯把手表當成了雞蛋煮。董莽的《閑燕常談》記載:“歐陽文忠公謂謝希深曰:吾生平作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也。蓋唯此可以屬思耳。”可見古代有成就的作家,只要有深思的機會,到處都可以運用思考。

歐陽修的這個經(jīng)驗談,十分重要,他道破了做文章的一個秘密,就是在寫作之前要很好的屬思,即運用思考。把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它的每一個論點和論據(jù)以及表述的方法、層次安排等等都盡量考慮成熟,形成腹稿,這樣就可以使寫作的時候減少阻礙,很快就能完成。一篇文章,只要構思好了,下筆的時候,只要照著所想的,慢慢地像說話一樣一句一句寫出來,話怎么說字就照樣寫,都寫完了,再修改也不難了。

搞科研、做學問、寫文章,都應學習歐陽修的力、法,抓緊一切時間構思。枕上構思,我是經(jīng)常用的,略有所得,立即起床記下來,甚至一夜起來兩三次,都是經(jīng)常有的。

《禮記·中庸》有一段關于做學問的話,頗值得考慮。它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看來,古人早已把勤思考,多思考,細致思考,反復思考,列為做學問的重要條件之一。我們一定要有“思之弗得弗措”的精神。歐陽修之所以“三上屬思”,也就是“弗得弗措”的具體體現(xiàn)。尤其是我們做醫(yī)生的人,必須善于運用思維,才能提高醫(yī)療水平。

《古今醫(yī)案》卷三記載朱震亨治驗一則云:“浦江洪宅一婦,病瘧三日一發(fā),食甚少,經(jīng)不行已三月,丹溪診之,兩手脈俱無,時當臘月,議作虛寒治。以四物湯加附子、吳萸、神曲為丸。心頗疑,次早再診,見其梳裝無異平時,言語行步,并無倦怠,知果誤矣。乃曰:‘經(jīng)不行者,非無血也,為痰所礙而不行也。無脈者,非氣血衰而脈絕,乃積痰生熱,結伏其脈而不見爾。以三花神佑丸與之。旬日后,食稍進,脈漸出,但帶微弦,證尚未愈。因謂胃氣既全,春深經(jīng)血自旺,便可自愈,不必服藥。教以淡滋味、節(jié)飲食之法,半月而瘧愈,經(jīng)亦行。”

以朱丹溪醫(yī)學的高明,當他屬思不深、不周的時候,還會發(fā)生誤診。只有通過熟慮之后,才可能取得較好的療效。當?shù)は巡∪颂幚砗弥螅乃季S不僅沒有停止,還在繼續(xù)深化,并終于糾正了誤治。如果沒有“心頗疑”那一點思維活動的繼續(xù),這個病人的誤治后果,是不堪設想的。

四 善記

善記,是指要善于鍛煉記憶力。記憶有兩種,一種叫機械記憶,一種叫理解記憶。機械記憶靠重復,理解記憶靠聯(lián)想。一兩歲的小孩沒有什么聯(lián)想,只有靠機械重復的辦法。把學到的一句話來回咕嚕,然后就學會了。這種方法是“強記”。一般人說少小時記憶好,都屬于“強記”。長大以后,知識多了,就開始使用聯(lián)想的辦法,也叫做“追記”。當他接觸到一個新事物時,就會把已經(jīng)知道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去記住新的事物。年齡大的人,主要靠運用聯(lián)想方法。因而年齡大了,記憶力慢慢衰退,補救的辦法,就是要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地鍛煉它,使它逐漸增強起來。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鍛煉:

第一,有決心,有目標,勤奮練習。我學習經(jīng)典著作如《靈樞》、《素問》、《傷寒論》、《金匱要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都是二十歲以前讀背的,也就是用機械的方法,朝斯夕斯地讀和背,基本把它記下來了。二十歲以后,臨床的機會漸漸增多,感到《本草經(jīng)》不夠熟習,而《本草經(jīng)》文有如《爾雅》,沒有文法可言,就比較難于記憶。例如:“人參味甘微寒,無毒,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

我把它改編成七言詩訣:

“人參微寒甘無毒,補臟安神且明目,止悸除邪開心志,定魄輕身堪久服。”

總是在每天晚上就寢前三十分鐘編一味藥的詩訣,寫上紙條,先讀十余遍后,把它貼在墻上,就枕后再閉目凝神默誦五六遍,就入睡了。第二天早晨起床,再朗讀若干遍,如是者堅持了半年多,整理編了本草詩訣二百味,背誦二百味,苦記二百味。所以我的藥性基礎,完全是從《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打下的。

我當時編詩訣的原則,也就是以《本草經(jīng)》為準,而未采諸家雜說。因當時學識既未深,經(jīng)驗又不多,還不具備評論諸家的本領,就只好以《本草經(jīng)》為準了。看來,提出明確的指標,是非常重要的,背藥性最大的困難,就是氣味容易混淆,就只好堅持每天既讀、又背,已經(jīng)背得滾瓜爛熟了,還要認真地一句一句讀,這不是為要背,而是為了要使它不混。這樣記一味藥,把腦、口、手都用上,經(jīng)過編寫、朗讀、默背,記憶的效率自然就提高許多。

第二,記東西要注意自覺的聯(lián)想。仍以我記憶藥性為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諸藥中,氣味甘、微寒、無毒完全相同的,僅有人參、丹砂、苡仁、竹茹四味,但人參主要是益氣生津,丹砂主要是重鎮(zhèn)安神,苡仁除久風濕痹,竹茹則為散氣止嘔噦(系孫子云輯《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注論》)。這樣聯(lián)系起來,當我要選用《本草經(jīng)》味甘氣微寒的藥性時,不僅一經(jīng)追憶,便都能聯(lián)想起來,同時亦具有選擇遣用的準則。

又如選用《傷寒論》方時,一提到桂枝湯,立即可以聯(lián)想到治“形似瘧,一日再發(fā)”的桂枝二麻黃一湯;治“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的桂枝二越婢一湯;治“發(fā)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治“汗漏不止,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的桂枝加附子湯;治“下之后,脈促胸滿”的桂枝去芍藥湯以及桂枝人參湯、桂枝甘草湯等等,都可以聯(lián)系起來,一一加以區(qū)別。

第三,不放松機械記憶。機械記憶,并不是只有小時候發(fā)達,長大以后就不靈了。主要因為用得少了,就感到差些。所以,機械的記憶仍要用,要適當?shù)闹貜汀N业姆椒ㄊ牵械臇|西記得不牢,但又非牢記不可的,便把它翻出來進行閱讀。讀到可以背誦的時候,就隨時默背。歐陽修是“三上屬思”;我則行走坐臥都喜歡默背。只要自覺地使用機械記憶這種本事,然后在復習過程中,逐漸和別的東西建立聯(lián)系,機械記憶的東西就會變成理解記憶的對象。

第四,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分類。比如,通過一段學習時間,就可把學有心得的課程內容,進行一次總結。例如,學完了“易水學派”,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醫(yī)學家?他們各自不同的學術思想,他們各自有哪些著作?整個學派的主要成就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完了其他學派,又進行整理總結。但要注意不要讓教材牽著鼻子走,書上寫的什么,就按著書上的順序搞,不越雷池一步,搞完就完了。

我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整理編寫過多少小書。《傷寒論》、《金匱要略》都曾經(jīng)多次整理表解;《靈樞》、《素問》按照中醫(yī)學的理論體系,亦不知整理過多少遍。不知者以為我年紀輕輕就狂妄自大,著書立說,其實這是加深理解、鞏固記憶的最好方法。整理一遍,確有一遍的進境。經(jīng)常主動整理學過的知識,使這種知識學的比較活、比較牢,到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

以上是我的學習過程,也就是我的經(jīng)驗。精讀、勤寫、深思、善記四個環(huán)節(jié),是治學必不可少的,而且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還要貫串著“刻苦勤奮,持之以恒”八個字,這樣才可能學有成就。

本文選自:《名老中醫(yī)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短劇女主顏值排名大洗牌,郭宇欣跌至第三,第一呼聲高實至名歸

短劇女主顏值排名大洗牌,郭宇欣跌至第三,第一呼聲高實至名歸

白面書誏
2025-07-21 18:23:57
岳隆杰,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打折扣

岳隆杰,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打折扣

政知新媒體
2025-07-21 21:26:44
宗慶后才是老狐貍!暗地培養(yǎng)宗馥莉,私生子不爭氣,杜建英水平臭

宗慶后才是老狐貍!暗地培養(yǎng)宗馥莉,私生子不爭氣,杜建英水平臭

領悟看世界
2025-07-19 19:49:01
Nike不香了?日本這4個“運動品牌”火得一塌糊涂,還時髦好穿!

Nike不香了?日本這4個“運動品牌”火得一塌糊涂,還時髦好穿!

時尚搭配師Nicole
2025-07-21 21:59:50
在阿富汗當管家,雇主家積水我挖了條小水溝,第二天門口站滿了富豪

在阿富汗當管家,雇主家積水我挖了條小水溝,第二天門口站滿了富豪

球場指揮家
2025-07-21 19:02:06
尼克·楊:起初認為開拓者選中楊瀚森是瘋了,但現(xiàn)在我很欣賞這名球員

尼克·楊:起初認為開拓者選中楊瀚森是瘋了,但現(xiàn)在我很欣賞這名球員

雷速體育
2025-07-21 07:07:07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畢節(jié)市交通運輸局原黨組成員陸明朝被查

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畢節(jié)市交通運輸局原黨組成員陸明朝被查

魯中晨報
2025-07-21 17:28:16
官宣:高校大規(guī)模裁員!

官宣:高校大規(guī)模裁員!

超級數(shù)學建模
2025-07-18 22:36:17
宗馥莉長輩全部站隊杜建英,正中她下懷,引蛇出洞,然后一網(wǎng)打盡

宗馥莉長輩全部站隊杜建英,正中她下懷,引蛇出洞,然后一網(wǎng)打盡

公子麥少
2025-07-20 11:46:07
1989年,他在舊貨堆撿了一條舊鋼管,用來做晾衣桿,34年后他懵了

1989年,他在舊貨堆撿了一條舊鋼管,用來做晾衣桿,34年后他懵了

燦爛夏天
2025-07-18 15:46:42
《中華小當家》或迎大結局,男主角被處決,網(wǎng)友直呼童年結束

《中華小當家》或迎大結局,男主角被處決,網(wǎng)友直呼童年結束

魯中晨報
2025-07-21 15:08:14
偉大的電話!利物浦今夏4筆重磅引援,均由斯洛特說服球員加盟

偉大的電話!利物浦今夏4筆重磅引援,均由斯洛特說服球員加盟

直播吧
2025-07-21 19:44:14
暴走團回復惹眾議,社交賬號被扒,內部聊天慶祝“勝利”!

暴走團回復惹眾議,社交賬號被扒,內部聊天慶祝“勝利”!

鋭娛之樂
2025-07-20 16:52:50
久保健英:望世界強隊每年都到日本比賽 只出場20分鐘向球迷致歉

久保健英:望世界強隊每年都到日本比賽 只出場20分鐘向球迷致歉

直播吧
2025-07-21 20:48:10
官方出手!親美辱華、為安倍哭喪的呂麗萍,今自食惡果再次變笑話

官方出手!親美辱華、為安倍哭喪的呂麗萍,今自食惡果再次變笑話

姩姩有娛
2025-07-21 17:50:07
折疊屏iPhone定價或超15000元,“折痕做到了行業(yè)最佳”

折疊屏iPhone定價或超15000元,“折痕做到了行業(yè)最佳”

瀟湘晨報
2025-07-20 09:44:05
坑了大馬45億美元!被多國通緝的華裔富豪,竟藏身上海豪宅

坑了大馬45億美元!被多國通緝的華裔富豪,竟藏身上海豪宅

財通社
2025-07-21 17:43:14
52歲阿姨網(wǎng)戀遇小鮮肉,對方要求試婚,試婚當晚阿姨當場懵圈

52歲阿姨網(wǎng)戀遇小鮮肉,對方要求試婚,試婚當晚阿姨當場懵圈

蘭姐說故事
2025-07-06 20:00:07
女孩查分721,當晚選擇墜樓自殺,警方檢查手機短信,發(fā)現(xiàn)實情

女孩查分721,當晚選擇墜樓自殺,警方檢查手機短信,發(fā)現(xiàn)實情

罪案洞察者
2025-07-16 10:48:38
看似“貌若天仙”,實際“歪瓜裂棗”,這6位女星整容的太成功了

看似“貌若天仙”,實際“歪瓜裂棗”,這6位女星整容的太成功了

不八卦掌門人
2025-07-19 21:46:59
2025-07-22 00:16:49
古典讀書治學生活 incentive-icons
古典讀書治學生活
古典學術研究,讀書筆記。
1966文章數(shù) 108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健康要聞

呼吸科專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謠言!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體育要聞

這四位大兄弟,你們真敢要3000萬吶

娛樂要聞

五哈全員為寶石老舅送祝福

財經(jīng)要聞

炒港美股"補稅潮"突襲?一文了解始末

科技要聞

劉強東闊氣出手!兩月投了4家具身智能公司

汽車要聞

勞斯萊斯前設計師全新力作 榮威M7正式亮相

態(tài)度原創(chuàng)

時尚
教育
旅游
手機
公開課

二搭的風正在吹向你的CP

教育要聞

重磅!湖北2025高考本科普通批錄取分數(shù)線公布:北大663、清華660

旅游要聞

熱聞|清明假期將至,熱門目的地有哪些?

手機要聞

真我GT系列將設計調整,后續(xù)新品曝光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乌拉特后旗| 洞头县| 宁国市| 济阳县| 内乡县| 特克斯县| 安塞县| 石城县| 瓦房店市| 磐石市| 屯门区| 沅陵县| 汨罗市| 扬州市| 宜川县| 九江市| 碌曲县| 同江市| 仁怀市| 台东县| 旌德县| 桃江县| 墨竹工卡县| 赣榆县| 突泉县| 安阳县| 宁河县| 湛江市| 上思县| 全州县| 耒阳市| 蒲城县| 同仁县| 沙坪坝区| 思茅市| 呈贡县| 乃东县| 陆良县| 昌邑市| 浮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