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求意見近4個月后,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印發《金融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對金融機構的產品銷售行為進行進一步規范,與此同時,包括《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在內的一系列監管文件的陸續發布也彰顯出監管部門對銀行理財子公司監管整體趨嚴的態勢。《大眾證券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共有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受到監管重罰,被罰沒金額均超過千萬元。
兩家合計被罰超三千萬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6月27日披露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列表顯示,中銀理財因“非標債權投資管理不到位,理財產品投資集中度、流動性不符合監管要求,信息登記管理不到位等違法違規行為”被罰款1290萬元。當日,中銀理財即在官網發布“臨時信息披露公告”稱,“公司高度重視監管意見、立查立改,相關處罰問題已嚴格按照監管要求于2024年6月全部整改完畢。目前,公司理財產品運作有序、業績穩健”。公司還在公告中表示下一步將堅持舉一反三,持續強化業務合規管理,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切實維護投資者權益,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不過記者注意到,這已是中銀理財自成立以來第三次收到監管罰單。2024年6月,中銀理財因“未能有效穿透識別底層資產、非標底層資產到期日晚于封閉式產品到期日”被罰款250萬元;2022年6月,中銀理財因“六宗罪”(違法違規行為具體為:一、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的市值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0%;二、全部公募理財產品持有單只證券的市值超過該證券市值的30%;三、開放式公募理財產品杠桿水平超標;四、同一合同項下涉及同一交易對手和同類底層資產的交易存在不公平性;五、理財產品投資資產違規使用攤余成本法估值;六、理財公司對關聯法人的認定不符合監管要求)被罰款460萬元。
統計還顯示,中銀理財是今年受到重罰的第二家理財子公司。今年2月,交銀理財因“理財產品信息披露不規范、理財業務投后管理勤勉盡職義務履行不到位等”被罰款1750萬元,成為2025年理財公司收到的首張罰單。
從罰沒金額來看,今年上半年收到罰單的兩家理財子公司合計被罰沒金額為3040萬元,這一金額已接近去年全年理財子公司的被罰沒金額。數據顯示,2024年共有8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因業務違規遭罰,累計被罰沒金額為3120萬元。
發展趨于“輕規模、重質量”
從去年以及今年上半年被罰的理財子公司違規事由來看,信息披露不規范、未能有效穿透識別底層資產等是受罰主因。
“整體來看,今年有關部門監管方向都在促進理財公司長期穩健經營,并提升產品信息披露、凈值管理、銷售行為等方面合規性,進一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引導行業向長期高質量發展。”普益標準研究員劉思佳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監管機構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從內部架構、銷售行為以及投資者權益保護等多方面都加強了約束。3月,正式實施的《金融機構合規管理辦法》要求理財公司建立“分級管理、逐級負責”合規管理體系等,聚焦提高其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5月,《銀行保險機構資產管理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對理財產品信息披露行為進行規范,引導行業將信息披露融入業務全流程;7月,《金融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7號令)正式發布,進一步強化將適當的產品通過適當的渠道銷售給適合的客戶的理念。
劉思佳表示,《理財公司分類監管評級辦法》當前已進入試點階段,該辦法或將推動理財公司向“輕規模、重質量”方面發展。
劉思佳還指出,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應優先選擇購買與自身風險偏好相適配的產品。應如實根據自身情況完成風險測評,不要為了購買高收益彈性產品而隱瞞個人信息或被他人誤導。挑選產品時,應根據風險測評結果和產品風險等級選擇在自身風險承受范圍內的產品,并結合個人收益目標與流動性需求,選擇相適應的產品投資類型和期限。在評估產品收益時,可以參考其業績比較基準和成立以來或過去多時點的收益表現,但需注意上述指標均不代表產品的最終收益與未來表現,在此基礎上,投資者還應明晰產品說明書中的資產配置策略、申贖規則、投資門檻等要素,并定期查看產品運作報告,關注產品是否出現投資風格漂移、提前到期等事項。此外,還需注意的是,銀行理財產品當前已進入“凈值化時代”,“剛性兌付”下的保本保息已不復存在,投資者應結合市場趨勢變化,在客觀看待產品凈值波動的基礎上避免“追漲殺跌”的情緒化交易,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追求合理收益,同時降低單一資產配置集中度,做好分散投資,最后在銀行等正規渠道選擇優質且適合自己的產品進行投資理財。
記者 趙琦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