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多地最高溫或超40℃,熱射病風險又要漲了。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天氣可真不騙人。
熱射病不是中暑,不是中暑,是要命的急癥。普通中暑出點汗、喝口水能緩,熱射病是體溫調節系統徹底崩了。核心體溫超40℃,中樞神經亂套,多器官跟著衰竭。
搶救室見過太多,送醫前體溫超41℃的。
這時候,生命窗口只剩30分鐘。
五個危險信號要記牢,一個都別漏。皮膚干熱沒汗,最容易被忽略,傳統觀念里中暑該出汗。心跳快得嚇人,每分鐘超130次,心臟快扛不住了。
呼吸又急又淺,每分鐘超30次,身體在拼命排熱排酸。意識越來越模糊,從煩躁到昏睡,甚至抽起來。體溫40℃以上降不下來,體溫中樞徹底罷工。
有個搬運工案例,昏倒前半小時發熱頭暈,家人當累著了。等送來醫院,多器官衰竭,沒救回來。熱射病不是“加強版中暑”,是全身系統大崩潰。
高溫下出汗和血管擴張是主要散熱,外部溫度超體溫就失效。蛋白質變性、細胞破裂、線粒體罷工,器官一個接一個垮。
最先傷的是腦子,腦電圖顯示神經電活動亂成一團。接著肝腎出問題,凝血系統啟動DIC,血液在體內亂凝結。搶救不及時,死亡率能到80%,比很多大病都兇。
就算救回來,后遺癥也麻煩。
2023年研究說,38.6%幸存者一年內肝腎功能不好,20%發展成慢性病。
高溫還可能悄悄“種”癌癥,亞洲六國研究發現,長期高溫人群肝癌、腎癌風險高。慢性炎癥、內分泌亂、氧化應激,可能讓DNA出問題。
高危人群要特別當心,老人、小孩、慢病患者、戶外工作者。
這些人對熱不敏感,癥狀藏得深,等昏迷就晚了。
家屬要每天量體溫、看精神,室溫超35℃更得勤盯著。
夜間熱射病容易被忽視,以為太陽下山就安全。其實悶熱、通風差、空調用不好,照樣出事。研究說夜間熱射病死亡率比白天高20%,睡夢中就惡化了。
城市熱島效應是幫兇,2024年數據顯示,大城市夜間地表比郊區熱7℃以上。
高樓多、綠地少、建筑反光,熱得更狠。搶救得抓“黃金半小時”,早20分鐘降溫補液,生存率能到90%。拖到一小時后,死亡率跳到60%,時間真的是命。
核心體溫超40℃還神志不清,必須立刻送醫,別等別拖。“歇會兒就好”是誤判,熱射病不等人,按分鐘算生死。
記住那五個信號,是身體最后的求救。極端高溫一年比一年猛,熱射病不是一個人的事。城市規劃、公共健康、生活習慣,都得跟著調整。
最怕看到能救的人,因為“只是熱著了”錯過機會。
熱射病的殘酷,是它不給第二次機會。高溫天多留個心眼,自己和家人的命,耽誤不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