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起,全國多地最高溫將沖40℃,三伏天要“發威”了。小區花壇邊,62歲的張嬸蹲在石凳上直喘氣,頭暈得像坐了十圈過山車。她攥著濕透的手帕說:“想著天熱血壓該降,沒按時吃藥,哪成想……”每年這時候,醫院急診室里,因高溫誘發血壓波動的患者能多三成。
有人覺得“天熱血管擴張,血壓自然低”,這想法可坑了不少人。高溫下,身體為散熱狂出汗,血液變稠,心臟負擔反而悄悄加重。
《中國循環雜志》一項研究說,35℃以上高溫天,高血壓患者住院風險比平時高23%。
這不是嚇唬人,血壓在夏天更像“悶葫蘆”——沒感覺不代表沒危險。去年三伏,隔壁李伯下午遛彎沒帶水,突然暈倒,查出來是血壓飆到180。
他老伴抹著淚說:“平時都好好的,誰知道天熱反而出事?”三伏天的血壓,像藏在麥垛里的火星子,看著不冒火,燒起來可厲害。
醫生說,這時候要記牢“三做四不做”,別等進了醫院才后悔。第一做:吃飯要“清”,不是光喝稀粥,得少鹽多菜。
世衛組織說每天鹽別超5克,夏天更得管住嘴,咸了血壓容易蹦高。
第二做:情緒要“穩”,天熱人易躁,一上火血壓跟著“竄天猴”。第三做:動要“巧”,別大中午出去遛彎,早晚涼快時慢走半小時正好。
四不做頭一條:別暴曬。
大太陽底下站半小時,汗出得比喝水快,血壓容易“坐電梯”。
二不做:別貪涼。空調20℃和外頭38℃來回跑,血管一縮一擴,血壓能“打擺子”。三不做:別猛灌冰水。
冰水下肚爽三秒,血管一激靈,容易誘發心梗。
四不做:別熬夜。熬到后半夜,血壓不降反升,第二天準迷糊。有位老患者說得好:“血壓不是莊稼,不能靠天收,得自己盯著。
”建議家里備個血壓計,早晚各測一次,本子上記清楚,波動大了趕緊找醫生。
老話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時候身體像在蒸籠里,每個器官都累得慌。高血壓患者更得“細養”,多吃點西紅柿、香蕉補鉀,午間瞇半小時,比啥都強。
三伏天像場考試,考的不是天氣,是咱對身體上不上心。你按時測血壓嗎?你家老人夏天敢不敢吃冰西瓜?
評論區聊聊。提醒:本文只做科普,身體難受別硬扛,趕緊上醫院才是正經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