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喬??棟 曹繼煒
光伏板下綠草如茵,羊群正在吃草。 本報記者 曹繼煒攝
核心閱讀
位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盆地的塔拉灘干旱少雨,荒漠化率曾高達98.5%。近年來,海南州探索“光伏+生態+農牧業”,實現光伏治沙、板下富民。塔拉灘荒灘變綠洲,帶動當地綠色發展。
從青海省西寧市市區向西南出發,穿過柳梢溝隧道,海拔驟然下降數百米。北側是青海湖南麓的南山山脈,南側是河卡山,“夾”出了中間的共和盆地。
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盆地上,有個塔拉灘。剛一進入,只見成群的牛羊點綴在綠色的草毯之上,大片藍色的光伏板向遠處延伸。
塔拉灘干旱少雨,年均蒸發量遠高于年均降水量,荒漠化率曾高達98.5%。如今,塔拉灘的褐色已被藍綠交織所替代。荒灘如何變綠洲?答案就在鱗次櫛比的光伏板下。
荒灘建光伏,板下草青青
龍羊峽水庫邊,是光伏板連成的“海洋”。中午,共和縣鐵蓋鄉下合樂寺村村民李啟祥等人驅趕著羊群剛從生態牧場出來,羊群就跑到藍色的光伏板下,時而低頭啃食青草,時而往更遠處跑去。
“這會兒太陽正曬,大部分羊群都躲在光伏板下吃草呢!這兒的草能吃到年底。”李啟祥說。
“我們村以牧業為主,放羊的人多。過去,近處的草不夠羊吃,只能往遠處跑。后來遠處的草也不夠了,晚上還得補喂飼料,草場租金、飼料成本又增加不少。”李啟祥說,因為天然草場距離遠、養殖成本變高,家里的牛羊一度僅剩20多只,“為啥跑那么遠?周圍全是沙地。春天刮大風,5米外看不清楚人。白天風沙刮起來,天都是灰暗的。”
近年來,轉機出現了。海南州太陽能資源豐富,塔拉灘地勢開闊且相對平坦,適合發展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來到塔拉灘開發建設光伏發電園區,從那時候開始,青海整合多家國企資源,經過十幾年的建設,建成千萬千瓦級太陽能生態發電園。截至2024年底,園區引進68家光伏企業入駐,光伏并網裝機達1773萬千瓦。這也間接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光伏板下草青青。
光伏板下,草為什么長得好?
“以前想在塔拉灘上種綠,想過很多辦法,但一是缺水,二是風大,試過很多種抗旱作物,效果有,但是不理想。種下10株,過兩年能有一兩株長起來就算不錯。”下合樂寺村駐村第一書記陳立宏解釋,“有了成片的光伏板后,能防風、擋沙、固沙。光伏發電過程中會產生冷凝水,清洗光伏板也需要水,再加上光伏板遮擋下的地面蒸發量大大降低。水有了、風小了,草自然就長起來了。”
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海南分公司產業園項目部工作人員曹軍介紹:“據測算,相較于荒灘地,光伏園區內的風速降低50%、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少30%,有助于植被恢復和增長。”
牧光可互補,效益正顯現
草長得越來越茂盛,卻一度為光伏電站帶來“煩惱”。“一開始,我們看見荒灘一點點變綠,心里也高興。但慢慢地,草的長勢太旺了。如果草的高度超過光伏板,就很影響發電效率。”陳立宏說,“到了冬天,枯草又干又密,也有消防隱患。”那時候,園區內的光伏企業還得花錢雇人除草。
2020年,“煩惱”有了解決方案。海南州探索“牧光互補”,下合樂寺村成為第一批試點,在光伏園區里修建了6個生態牧場。“羊圈、飲水棚一應俱全,羊兒白天去光伏板下吃草,晚上回到棚里休息。”陳立宏說,“光伏羊”入場后,羊群不再需要趕回家中,羊糞不僅不再影響村容村貌,還能成為光伏園區土地的天然肥料。
“經過幾年觀察,羊群活動對光伏設備的影響很小。”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塔說。
“現在,村里共有4000多只羊在園區吃著新鮮草。”李啟祥說,對牧民來說,只需把羊從園區外的草場趕到園區中,羊群有草吃,牧民也不用承擔任何費用。
據統計,塔拉灘光伏園區畝產草量174公斤,年產草量達到11.8萬噸,可滿足20萬只羊采食。因為采食天然草,“光伏羊”品質高,得到市場青睞。
光伏園區也從“光伏羊”上獲益。“羊吃草可比人割草快多了。”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主任安峰軍介紹,企業節約了成本,還能在項目建設中后期通過多種方式帶動就業。去年,塔拉灘上的新能源在建項目共吸納務工人員3000多人,多數為周邊農牧民。
治理“沙戈荒”,綠意在鋪展
塔拉灘的變化,為青海推動荒漠化治理提供了經驗。
從西寧往南、往西飛,即便是在萬米高空,塔拉灘上那成片的藍色光伏海洋,總能給人視覺震撼。走進光伏園區,柏油路寬闊,兩側行道樹連排成蔭。近年來,海南州在塔拉灘光伏園區實施造林綠化,在園區內修建防風固沙及道路景觀林,大規模栽植青楊、檉柳等適宜樹種,園區植被覆蓋率提升到80%以上。
“‘光伏+生態+農牧業’的模式,實現了光伏治沙、板下富民的目標,塔拉灘成了‘聚綠盆’‘聚寶盆’,加上防沙固林帶等生態項目的實施,去年底塔拉灘的生態治理面積達到38萬畝,也帶動了高原地區的綠色發展。”海南州自然資源局局長何香龍說。
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馬建海介紹,青海印發光伏產業林草沙地利用區劃報告,推動光伏發電與生態治理深度融合。“我們積極鼓勵支持相關企業在優先發展區開展光伏治沙項目建設,推動光伏產業開發與防沙治沙、農牧業生產相結合。”馬建海說。
數據顯示,青海省2024年防沙治沙149萬畝、草地修復治理470萬畝,林草綜合植被蓋度達60%以上,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續“雙縮減”。2024年,共和縣村集體經濟收益達3445.35萬元,其中14個光伏產業覆蓋村集體經濟實現純收入超過600萬元。
微風徐徐,牧民馬洪真頭戴草帽,坐在園區里的草灘高處,“過去躺在沙子地里休息,睜眼就是一臉沙,現在躺在綠草地上,日子美得很吶!”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16日 13 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