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布查人
奇布查人(Chibcha),南美哥倫比亞和中美部分地區印第安人的一支。又稱契布恰人、穆伊斯卡人。最早居住在哥倫比亞的昆迪納馬卡和博亞卡?,F散居哥倫比亞和中美的哥斯達黎加、巴拿馬。共有10個支系。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奇布查語,屬印第安語系馬克羅-奇布查語族。無文字?,F多信天主教,湖泊被奉為圣地,崇拜太陽和祖先。
16 世紀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前,已形成早期國家。在奇布查人居住區共有9個小國,這些國家由于分散和經常發生戰爭,力量日益削弱,1536~1541年被西班牙殖民者征服,其政治和宗教組織被摧毀。文化發展與瑪雅人較接近(如象形文字和人祭等)。原來的政治結構同印加帝國類似,具有嚴密的政治組織和復雜的祭司組織。各國由一名世襲酋長統治,酋長和神職人員由母系后代繼承,土地由父系后代繼承。設有專職獨身祭司職位,最早祭司名為蘇加穆西,實行齋戒,重禮儀。他們原來使用的語言已在18世紀消失。
在印第安人中,奇布查人最早知道淘金、開采寶石。陶器、石器、木器和首飾制作工藝發達。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馬鈴薯、棉花、金雞納樹等。同鄰族定期舉行的集市貿易中,經常用黃金進行交換。使用黃金已成為上層階級的一種特權和保持威望的重要手段?,F代奇布查人從事棕櫚纖維編織的手工業。以小家庭為單位,保持親屬家庭互助的習俗。
奇布查人的經濟特征是精耕細作的農業、各種手工制品和大量的貿易。較大村落每星期有集市,便于農產品、陶器和棉布的交易;他們在與鄰近各部落的交易中所獲得的黃金,被大量用于裝飾和供品。使用黃金為上層人物的特權,上層人物常乘肩輿外出,備受尊敬。因為家世按母系遺傳,所以酋長和宗教領袖都由姐妹的兒子繼承,不過土地按父系承襲。重要職位的繼任者要通過長期齋戒和隱居,為未來克盡職守作準備,其時間往往長達6~12年之久。
宗教由世襲祭司掌握,他們管理廟宇和圣祠,并組織公開典禮。黃金與布匹為常用宗教供品,在特殊情況下,也向太陽舉行人祭。
二、奇布查文明
奇布查文明是繼阿斯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之后,美洲印第安古代文化中的又一奇葩。奇布查文明也是以它的創造者奇布查族印第安人而聞名。奇布查人在歐洲殖民主義者入侵以前是哥倫比亞境內的主要居民。奇布查文明北與瑪雅文明接觸,南與印加文明交匯,對于研究印第安文化、文明的相互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1、農業
奇布查人的農業非常發達,已會修筑梯田和灌溉渠。奇布查人培育的作物與其他印第安人一樣,主要有玉米、土豆、木薯、菜豆和南瓜等。
2、手工業
奇布查人的手工業制品也相當精湛,特別黃金人像是黃金加工技術高超的體現。他們已掌握了大型整體澆鑄、蠟模定型澆鑄、石制或木制浮雕模型澆鑄、模壓、焊接、鑲嵌、雕琢等多種加工黃金的方法。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黃金博物館里收藏有奇布查人的歷代黃金制品數萬件,這些黃金制品令人驚嘆。除了黃金加工技術以外,奇布查人還會用黃金和銅及銀制成合金,更加令人稱道的是奇布查人知道用植物酸來處理金銅合金制品,讓制品表面上的銅被植物酸化合侵蝕,從而只留下薄薄的一層金。
3、貿易活動
奇布查人的貿易非常發達,在奇布查人各個居民中心,集市每4天舉行一次,人們帶著各種產品到集市上進行交換。以物易物的交換在許多印第安民族中都存在,但奇布查人還有一般等價物——貨幣。奇布查人的貨幣是金子,并且有薄薄的圓片和圓柱兩種之分。奇布查人的金幣是古代美洲使用貨幣的唯一已知事例。奇布查人還有水晶石、布匹等輔助貨幣。為了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奇布查人還發明了自己的一套度量衡器。奇布查人也有崇拜太陽的習俗,每隔15年便向太陽貢獻一名經過宗教神化的少年為祭品。
4、探索發現
與瑪雅、阿斯特克和印加文明相比,現在人們對奇布查文明的了解和研究比較少,但是隨著哥倫比亞考古發現的不斷增加,奇布查文明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以至于有人認為它完全可與阿斯特克文明、瑪雅文明和印加文明相媲美,并把它與后三者并稱為美洲四大古代文明。
總之,在歐洲殖民者到達美洲大陸之前,印第安人以他們的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在美洲大陸上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