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雁”發展典型案例分析(2022年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更好發揮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示范帶動作用,樹立愛農助農、興農富農的典型和樣板,農業農村部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組織參與“頭雁”項目的培育機構,從2022年度“頭雁”項目學員創業奮斗的故事中精心選編了100個典型案例,請專家教授進行分析點評,提出思考問題,形成了這本《“頭雁”發展典型案例分析(2022年度)》。作為“頭雁”培育系列教材之一,本書力求通過鮮活的案例、有趣的故事全景展現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創業奮斗的探索與實踐,生動反映帶頭人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推介鄉村不斷涌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廣大“頭雁”學員學習提供鮮活范例和有益借鑒,助力“頭雁”學員在更大規模、更寬領域、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投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強國建設偉大進程。
振興畜牧產業的領頭雁
——記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廣西樂業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創始人 陳長軍
“頭雁”簡介:
陳長軍,1980年出生,2014年成立廣西樂業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2019年成立廣西樂業牛留香餐飲有限公司,2023年成立廣西樂業紅旗嶺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中國農業大學2022年度廣西壯族自治區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學員。樂業縣政協委員、樂業縣工商聯副主席、樂業縣青年創業創新協會會長、同樂鎮商會副會長、幼平鄉商會會長。
案例故事:
廣西樂業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標準化養殖示范場,擁有“牛留香”品牌。
艱苦創業 扛起有機肉牛養殖大旗
陳長軍從小家境貧寒,但他極為懂事。上小學期間,為減輕父母經濟負擔,每到周末、節假日便到處撿破爛變賣補貼家用;初中后依舊利用假期到處打小工,上山伐木、下河打魚、挖溝修路,通過當搬運工等等賺取自己的學費。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再苦再累仍不放棄學習,立志長大后當一名企業家,造福家鄉,讓家鄉的父老鄉親擺脫貧困。為實現自己的夢想,2003年陳長軍畢業后放棄了在大城市里發展,也放棄了考取公務員等機會,毅然決然地踏上了返鄉創業之路。
創業之初,陳長軍因為經驗不足而遭遇失敗,甚至一度陷入困境。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建筑工地打工。然而,他并沒有因此灰心喪氣;相反,他因誠實守信、任勞任怨、且有一定的文化知識,得到老板賞識,被提拔為管理員。接觸建筑行業后,他意識到這個行業的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正當他憧憬著大展拳腳時,老板卻因經營不善跑路躲債,他一年半的工錢也付諸東流。從小經受的苦難造就了他不屈不撓的性格,東山再起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于是他又接手了裝修廣告項目。
可他的創業之路并不順暢。期間遭遇欠款、欺騙、意外事故等等困難,幾乎沒有可流動資金,大的項目接不了,但他仍抱著“誠實守信,保質保量”的信念做好每一個小項目。2009年,新的商機出現,縣計生局實施舊房改造,將舊房拆除,建造一棟新的綜合樓,需投資300萬,但計生局沒有資金,希望投資者代建,以出讓部分房產做為補償。得到這個消息陳長軍既興奮又沮喪,可是此時身上存款只有2萬塊,怎么辦?如果此時他錯失了這個商機,也許就沒有現在的康輝有機生態肉牛養殖基地。失敗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他想到了解決的辦法:先是與計生局多次協商最終達成共識,簽下了施工合同;再向親友求助,有一個朋友愿意拿自己的房產證向銀行抵押,幫陳長軍從銀行貸款了100萬元;最后他又和沙場、磚廠、水泥經銷商等老板協商,愿意先賒銷給他或者先收一半價錢。就這樣在各方的支持和幫助下,項目順利竣工交付。此后,陳長軍帶領團隊陸續接到幾個大項目,成為建筑行業的一支新生力量。
事業有成 不忘初心帶農益農促增收
2013年底,陳長軍又將目光投向有機生態肉牛養殖產業。眾所周知,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深受大眾關注,民眾渴求安全衛生、營養無害的食品。他覺得綠色食品生產將會是朝陽產業,大有前途,值得投入,而且樂業縣有著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之稱,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條件適宜,空氣質量優良,水質好,極適合肉牛養殖。抱著這樣的理念,經過多方考察和評估,陳長軍確定了有機生態肉牛養殖項目。這時的他是一名創業者,更是一名有情懷的共產黨員。
然而,返鄉創業,并非一帆風順,本著帶領鄉親父老脫貧致富的心,卻得不到鄉親們的理解。陳長軍計劃從村民流轉土地6000畝,創辦一個有機生態肉牛養殖基地。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在村里還是頭一次。首先是征地難,開始的時候有的村民覺得他小時候就是一個放牛娃,回來能做成什么產業呢?他們擔心陳長軍會半途而廢,不敢輕易流轉土地。后來陳長軍找到村隊長、村主任等,一起努力把地一部分一部分、一家一家地租來了。為了讓村民放心,陳長軍與村民們簽了15年的租賃協議,如今每年都有上百萬的地租付給村民,他們的生活也在悄然發生改變。
經過一年多的工作,投入1000萬元成立廣西樂業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截至2018年總投入4000萬元,流轉土地6000畝,肉牛存欄1300頭,直接帶動基地周邊幾百戶群眾增收致富。他的農場通過與幼平鄉村民合作社建立“農場提供玉米種+合作社種植護理+農場收割”的合作模式,種植玉米800畝,農場每年需購全株玉米或玉米秸稈10000噸,實現了農場與農戶的雙贏。
農場創新養殖模式,在全縣積極推行“農場+困難農戶”的產業幫扶養殖模式,即在全縣范圍內,農場提供架子牛給精準識別在冊的困難農戶養殖,困難農戶可以向基地“領養”肉牛,也可將自家小牛投放基地“寄養”,出欄后農場按市場價保價回收,保證了困難養殖戶的利益,實現了農場與農戶雙贏、利益共享、優勢互補。
養殖項目的建設實施,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當地多個就業崗位,同時解決了部分留守婦女兒童、殘疾人、孤寡老人就業等社會問題。另外,基地周邊的農戶將土地流轉給農場,每戶農戶每年可得約2~3萬元的租金收入,給周邊的農戶帶來了很好的收益。農戶通過農場的技術培訓和市場,學到技術、提高本領、增加收入、促進發展。
村民楊秀峰說:“我不僅在基地管護肉牛,還在技術員的指導下‘領養’了十幾頭牛,流轉了17畝土地,如今我已經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同村的張春香說:“過去我們種玉米收益不大,現在不僅得到10畝土地的租金,而且我們夫妻倆在基地里干活一年也有七萬塊的收入,加上把自家其它地里的牧草賣給基地還有收入,加起來一年的收入也有十來萬。”
身陷低谷 披荊斬棘尋找出路化危機
老百姓增收致富樂開懷,可陳長軍這個“牛班長”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為了保證品質,飼養三年以上的牛才能出欄,一年幾百萬元地租,還有人工費、牛飼料費。現在才開始走市場,前期的精力都放在基地的建造上,市場的銷路沒能打開,但陳長軍已經投入幾乎所有的家當。牛養好了,銷路確實是大問題。他沒有經驗和渠道,四處碰壁,眼看著成本天天在增加,卻找不到最佳出路。不順心的時候,陳長軍經常一個人爬山解壓,登高眺望,看著家鄉和鄉親們的變化:“我雖然付出很多,但是身為黨員,我也欣慰當初從大山出去時一無所有,回來我就逐漸地改變了家鄉。以前家家戶戶都是土房,在家鄉創業,把基地做好了,就可以帶動鄉親們致富,看到自己的鄉親們從簡陋的土房換到三層小洋樓,更堅信自己的初心是正確的。”為了銷售,他幾乎跑遍全國,還是沒多少訂單。有一天他坐在辦公室里,看到所有儲蓄卡里一分錢都沒有,微信錢包里只有12塊錢時,他的眼睛濕潤了,人生再一次跌入了低谷,隨時面臨破產。本不抽煙喝酒的他,一個人坐在角落里抽著煙,喝著烈酒,陷入無盡的沉思:一定要“走出去”!
樂業縣率領團隊到上海開拓市場
陳長軍開始帶著團隊參與全國各式各樣的展銷會,建立多種銷售渠道。為了把他的有機牛肉更安全地輸送到市場上去,他又投資建設了一個目前廣西唯一屠宰牛的加工廠,引進了國內目前最先進的屠宰設備,建成了每天可以宰殺100頭牛的生產線。他還計劃通過品牌的推廣拓寬有機肉牛銷路,于是申請了“牛留香”這個有機牛肉品牌,并獲得了有機認證證書。2016年12月,陳長軍的康輝有機肉牛正式投產上市。
外銷的路打通了,可陳長軍卻不安于現狀,還在不斷地拓寬銷路,于是他又想到了內銷。2019年初,他再次籌集資金在樂業縣城開了一家自產自銷、名為“牛留香”的有機肉牛餐廳,食客的評價很高,一傳十,十傳百,餐廳的生意慢慢好了起來,還開了專賣店。因為是有機產品,他的肉牛比市場價貴十塊錢,一頭牛多賺幾百塊錢,另外牛的附屬品也增值,加起來一頭牛多賺一千多塊錢。2019年10月又開了一家分店。就這樣,陳長軍這個“牛班長”在有機肉牛養殖這條路上取得了成功。
為了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不斷發展壯大,為了老百姓不斷增收,下一步,陳長軍將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把有機肉牛推廣到千家萬戶的餐桌上,讓老百姓們都能吃上安全、健康、放心的牛肉。
致力于發展綠色農業,尊重自然,讓食物更健康,陳長軍的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不僅僅是為了生產美食,更是為了傳遞一種生活態度。他們堅持環保、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讓每一頭牛都能在自然的環境中生長,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在享用美食的同時,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陳長軍將帶領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迎接一個又一個的機遇和挑戰。“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這是他給自己的寄語,值得共勉!
案例思考:
1.良好的人品是事業成功的關鍵。請結合本案例分享因個人品質成功或失敗的身邊事例。
2.產品銷售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本案例中采用了哪些方式推廣銷售產品?你認為還有哪些方式能夠幫助該合作社繼續擴大市場?
3.本案中是如何實現特色優質生態畜牧業發展的?請為你所在的組織設計一個發展方案。
案例點評:
一個土生土長的能人,帶著服務家鄉、造福一方百姓的憧憬,以及對改變鄉村現狀的渴望進行創業,帶領身邊人走出了一條致富路。創業之初,歷經千辛萬苦,以“誠實守信,保質保量”的信念做好每一個小項目,打動身邊的每個人,在建筑行業創造了一定的經濟效益。隨著對農業的深入理解,開始在生態肉牛養殖方面進行探索,將百姓利益和低收入群體發展作為肉牛養殖的目標,以己之力和示范吸引,建成集養殖、技術培訓、深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大型有機肉牛養殖基地,帶動了全縣草食動物產業的正規化、標準化生產,為當地脫貧戶拿到了致富“金鑰匙”。康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了自我發展和鎮域產業發展,探索出了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鎮域產業發展新路徑。
(案例思考與點評 任金政 中國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來源:頭雁興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