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根
7月13日晚,歌手林俊杰在北京鳥巢演唱會最終場透露,自己曾在2024年4月被診斷出心臟問題,需每日服藥維持健康。消息一出,#林俊杰心臟問題#就沖上了熱搜第一。
很多人可能感覺很突然,但其實這樣的事情在我們今天已經非常多了。很多明星名人也是突發性地心梗、腦梗、心臟病去世了,有些甚至毫無預兆。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普遍面臨的狀態。
為什么會這樣?根本上還是疫情造成的影響,新冠感染和全民接種對我們心血管造成的創傷,可以說是無法估量的。已經有很多的研究都證明了,新冠病毒不僅僅攻擊肺,還能通過血液系統,侵入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身體的炎癥反應。
血管內皮就像血管的“內壁涂層”,原本光滑細膩,能保證血液順暢流動。而病毒一旦攻擊,就會讓這層涂層變得粗糙、發炎,甚至脫落。結果就是:血管變窄了、流速變慢了、小血栓容易形成了。而這種損傷并不會隨著我們陽康就立即消失,而是像一道沒縫好的傷口,長期存在。之前《自然》雜志就發表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發現,新冠感染會增加20種心血管疾病風險。
病毒還會影響心肌細胞本身。有研究發現,不少新冠康復者在幾個月后依然存在輕微心肌炎的跡象,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臟可能已經受傷了,但很多人一直沒發現,其實感覺壓力大、睡不好、天氣悶,可能就是心臟發出的信號。
再加上一些人感染后服用的大量藥物(比如激素、抗病毒藥),也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額外負擔。原本就脆弱的血壓控制機制、心律穩定機制,一下子被多重因素干擾,就容易造成“節奏亂了”“血壓飄了”“心跳漏了”。
所以為什么疫情之后,越來越多“好好的人”突然心梗、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不是他們突然脆弱了,而是身體早就被病毒“掏空了底子”,只是沒及時發現、沒認真管理,直到有一天才突然爆發。
這里也提醒大家,感覺疫情后身體不如從前,總是感覺累、虛的人,就一定要重視身體的情況,特別是心臟和血管的健康。
可以說,在后疫情時代,關注身體變化,及時進行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被疫苗或感染影響?到底該怎么科學調理才能真正恢復健康?歡迎添加微信CHEN2021hk,加入【后疫情健康管理群】,參加特別直播,為防止無關人員干擾,設置9.9元門檻,進群獲取更清晰的判斷、更科學的健康管理方案,以及獨家資料與交流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