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奚偉;通訊員:嚴娟娟 黃蕾)夏夜的風裹著烤串香掠過奓山夜市,霓虹燈下的餐車依次排開,煙火氣里藏著民生溫度,也系著安全底線。進入夏季以來,蔡甸區奓山街道綜合執法中心緊扣“夜經濟”活躍特點,以“防風險、除隱患、保安全”為主線,聚焦“九小場所”及夜市攤點,創新“宣、教、查、改”全鏈條機制,為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筑牢防護網。
“王師傅,氣瓶要放在陰涼通風處,軟管得定期換,這個減壓閥不能隨便調。”晚7點,執法隊員小黃帶著檢測設備穿梭在夜市攤位間,逐個檢查餐車的“燃氣安全關”。針對夏季高溫易引發燃氣事故的特點,執法中心建立“定點巡查+流動抽查”模式,重點對轄區9處夜市聚集區、120余家餐飲攤點開展“拉網式”排查,緊盯三大關鍵環節:
查氣瓶——是否超期未檢、是否使用報廢瓶;查軟管——是否老化開裂、接口是否松動;查設備——是否違規使用可調式減壓閥、是否配備滅火器等消防器材。
“滅火器要提拔握壓,燃氣泄漏別碰開關......”在夜市入口的宣傳攤位前,執法隊員小涂舉著仿真燃氣罐,正給攤主們演示應急處置步驟。除了“上門查”,執法中心更注重“貼心教”,通過“宣教融合”提升商戶安全意識:一方面,定制《燃氣安全手冊》,用圖文形式標注“氣瓶擺放六不準”“軟管更換周期”等實用指南,累計發放200余份;另一方面,聯合社區、天然氣公司開展“安全課堂”活動,邀請專家現場教學,用“熱油鍋起火”“軟管漏氣”等真實案例敲響警鐘。“以前總覺得瓶子沒漏就沒事,現在才知道通風、防曬這些細節都可能出大問題。”攤主劉大姐邊翻手冊邊感慨。
“李老板,您的氣瓶支架松動了,今天必須加固,我們明天再來復查。”在一家炒粉攤前,執法隊員小蔡掏出整改臺賬,明確標注了15日內的整改時限。針對排查出的問題,執法中心建立“一患一檔”跟蹤機制:能當場整改的,現場指導完成;需限期整改的,明確責任人、整改標準和復查時間;對屢教不改的,聯合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依法處理。同時,壓實“第一責任人”職責,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
“夜經濟要‘熱’起來,更要‘穩’得住。”奓山街道綜合執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燃氣安全治理,每月開展“回頭看”行動,防止問題反彈;同時聯合社區、商戶組建“安全巡查志愿隊”,推動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讓市民在享受夜市繁華的同時,更安心、更放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