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程民生 | 以義為政:趙匡胤的開國策略

0
分享至



本文轉自“敘拉古之惑”,原文載《中州學刊》2024年第7期,注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原文。旨在知識分享,如有侵權,敬請聯系小編刪除。

內容提要:趙匡胤在追求長治久安的策略中,盡可能使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貫穿宋初建國、統一、穩定全過程的策略,即歷史上少見的義氣,是他和風細雨卻力挽狂瀾的法寶。包括確立優待后周柴氏的政策并將周六廟列入國家祀典、封柴氏后人世襲崇義公,允許后周遺老遺少對周世宗忠義及表達私人感情;將義用于統一戰略,反對濫殺無辜,優待降王;大量采取江湖義氣辦法統軍,不顧國法;宋太祖仍與諸將領保持義兄弟關系,多加關懷縱容,也多保全式防范。以義為政是“馬上治天下”的新創舉,把江湖之義轉化為廟堂之義,使義政治化,用義治天下。宋初歷史由動亂走向和平,得益于義觀念強大的精神力量。宋初政治文明中有著很大的義成分,遂成為宋代開國體制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趙匡胤,以義為政,開國策略


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建立宋朝。軍隊反叛另立皇帝,在五代經常發生,宋初仍是五代的延續,能否結束戰亂,鞏固政權并統一全國,是最大的政治、軍事問題,事關歷史進程。以弱旅兵變的趙匡胤“權不重”“望不隆”, 也沒有什么赫赫戰功,靠什么開創了趙宋三百余年基業呢?原因固然能列舉很多,但我們發現有一點尚未引起關注。即趙匡胤在追求長治久安的策略中,一反歷史常態,以避免大規模流血沖突為原則,盡可能使用和平手段解決問題。其中,貫穿宋初建國、統一、穩定全過程的主要策略,是歷史上少見的義氣,這是他和風細雨卻力挽狂瀾的法寶。本文對此試作論述,以俟指正

一 趙匡胤義氣的社會和個性基礎

自先秦以來,義就是社會共識性的價值尺度。具體到宋代都城開封,歷史上長期有著俠義的傳統。戰國時期著名的竊符救趙故事,就是信陵君、侯贏、朱亥三位的義舉,其中有國與國之間的義,有人與人之間的義,有貴與賤之間的義,為義無不以命相許。正如李白在汴州專做《俠客行》詩云:“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他們的義薄云天令李白欽佩不已。隋文帝時的汴州,十分“殷盛,多有奸俠”,令皇帝擔憂,以至于限制其商業繁榮。唐代詩人杜甫游訪汴州,看到“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半天下,主客多歡娛。白刃讎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 為義一擲千金或當街殺人,快意恩仇。高適《古大梁行》也云:“俠客猶傳朱亥名,行人尚識夷門道。” 可見,三位在汴州同游的詩人,不約而同地把信陵君、侯贏、朱亥三位的義舉當作地域的文化坐標,感到俠義之風在唐代開封依然濃烈。

宋人延續傳統的義理念,對義有著高度認識,稱之為天下四維即維持社會秩序的四大支柱之一:“四維者何謂也?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義也者何謂也?……義也者,宜也,行得其宜之謂也。天道之有陰陽,地道之有柔剛,人道之有仁義,義之義大矣哉!” 所謂的義,就是行得其宜,就是合乎正義或公益的道理、舉動,就是合情合理。及至北宋后期,太平繁華已百余年,開封歷史傳承的俠義在新環境中有了更新。開封市民“人情高誼,若見外方之人,為都人凌欺,眾必救護之。或見軍鋪收領到斗爭公事,橫身勸救,有陪酒食檐,官方救之者,亦無憚也。或有從外新來鄰左居住,則相借徣動使,獻遣湯茶,指引買賣之類。更有提茶瓶之人,每日鄰里互相支茶,相問動靜。凡百吉兇之家,人皆盈門。其正酒店戶,見腳店三兩次打酒,便敢借與三五百兩銀器。以至貧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銀器供送。有連夜飲者,次日取之。諸妓館只就店呼酒而已,銀器供送,亦復如是。其闊略大量,天下無之也。” 保護弱小、熱心助人、相信他人的習俗,體現了宋代東京人的仗義、大氣、誠信。價值觀反映的依然是民間立場,但更加文明,減少了殺氣。

人是社會環境的產物。趙匡胤本人生長在五代兵荒馬亂之時,自小就有俠義精神,“少游關西,行到處除兇去惡”。當時武人是強勢的歷史主角,而他正是生長于軍人之家,血液里具有軍人的豪爽和令行禁止的誠信。他曾閱視繳獲的后蜀宮內所藏名畫,“問其所用,曰:‘以奉人主爾。'太祖曰:‘獨覽孰若使眾觀邪!'于是以賜東華門外茶肆。” 如此大方,固然有他武將出身、對此不感興趣的因素,但也不作為財產收藏,不賞賜給高官而是市井商鋪,則體現他的天下情懷和平民情懷。開寶元年(968)修繕大內完畢,趙匡胤“坐寢殿,令洞開諸門,皆端直軒豁,無有擁蔽,因謂左右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見之矣。’” 足見他豁達磊落,反感遮遮掩掩。

這種坦蕩,源自并體現著自信。既有作為出身軍人世家久經沙場、手握重兵的大將軍的自信,更有作為皇帝君臨天下、對天命的自信,正如他早年的《日食》所云:“須臾走向天上來,逐卻殘星趕卻月。”宋人評為“辭意慷慨,規模遠大,凜凜乎已有萬世帝王氣象也。” 自詡旭日東升,盡顯掃蕩星月的志向和所向披靡的氣魄。趙匡胤即位不久,想了解民眾對改朝換代的真實態度,經常微服私訪。有臣僚擔心安全問題,勸諫道:“陛下新得天下,人心未安,今數輕出,萬一有不虞之變,其可悔乎!”他卻笑道:“帝王之興,自有天命,求之亦不可得,拒之亦不能止。周世宗見諸將方面大耳者皆殺之,然我亦終日侍側,不能害我。若應為天下主,誰能圖之,不應為天下主,雖閉戶深居何益。”由于篤信天命,故而非但不取消微行,反而次數更頻繁,并公開隔空喊話:“有天命者,任自為之,我不汝禁也。”“由是中外懾服。” 他說到做到。有次果然遇到刺客:“太祖皇帝即位后,車駕初出,過大溪橋,飛矢中黃傘,禁衛驚駭。帝披其胸笑曰:‘教射,教射。’既還內,左右密啟捕賊,帝不聽。久之,亦無事。” 面對刺殺,不但不躲,反而扯開衣襟,袒露胸懷,笑著連喊讓他射!而且也不追捕刺客,不查幕后策劃。其豁達自信的氣度,史所僅見,令時人不得不屈服。

二、對后周遺老遺少之義

陳橋兵變中,趙匡胤接受帝位之前即說:“汝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眾將士皆下馬表態惟命是從。趙匡胤頒布的第一道詔令就是:“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之人也,汝等毋得輒加凌暴”,否則“當族誅汝”。這個條件也是一個與諸將的誓言。從此確立了優待后周柴氏的政策,待以國賓。

宋太祖登極后,遷周恭帝及符太后于西京,易周帝號為鄭王,太后為周太后, 并建造周六廟于西京,遣官遷其神主,命原后周宗正郭玘以時祭享。 開寶六年(973)鄭王去世,宋太祖“素服發哀,輟視朝十日,命還葬慶陵之側,曰順陵,謚曰恭帝。” 先后實施了三種待遇,一是將小皇帝和太后遷往西京(后遷房州),改稱鄭王、周太后;二是在西京洛陽新建造周朝的皇家六廟,并把在開封的神主牌位送去,仍由后周的皇家宗正郭玘負責繼續按時祭享;三是周少主十多年去世后趙匡胤穿喪服舉行哀悼儀式,停止臨朝聽政十天,達到輟朝的最高規格,給與恭帝謚號,葬于順陵。基本上還是按照前朝皇帝的規格對待。

具有長效機制的優待有三條。

其一,給后周柴氏以免刑特權。傳說太廟藏有一趙匡胤立下的誓碑,第一條就是后周柴氏子孫享有免刑特權:“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于獄中賜盡,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連坐支屬”。該碑的文字記載有數種版本,首要一條就是優待柴氏。善于發史籍之微妙的清中期文人袁棟,甚至認為誓碑“止有首行是主意。宋祖得天下于小兒,原有歉于隱微,故為是誓碑,而其忠厚處實過于六朝、五代遠矣,宜其享國久長哉。” 而且終宋之世,從未妖魔化過后周,以為取代之正當的借口。凡此種種,在歷史上是罕見的,“蓋柴氏之賞延,直與宋相終始。其待亡國之后,可謂厚矣。” 實為古代歷史中的唯一。

其二,將周六廟列入國家祀典,成為制度。宋朝每年有三種規格的國家祭祀一百零七次,其中大祠十七,包括昊天上帝、五岳;中祠十一,包括風師、雨師、周六廟、先代帝王、至圣文宣王、昭烈武成王;另有“有時月而無日者”四十八:包括仲春祀九宮貴神、先代帝王、汾陰后土、周六廟,仲秋祭先代帝王、汾陰后土、九宮貴神、周六廟等,仲冬祭馬步、周六廟等。 除了祭天等主要神祇的大祠外,中祠有周六廟,并序位在先代帝王前,作為前代帝王之一單獨列出,優先祭享;其他祭祀中仲春、仲秋、仲冬各祭祀周六廟一次。總共每年祭祀四次,規格和頻率多于歷代帝王,在宋朝典禮中具有特殊地位,寄托著懷念和感恩。

其三,后代皇帝承襲宋太祖的初心,封周世宗之后世襲崇義公:“以柴氏子為崇義公,給田十頃,令奉周祀。” 此舉比宋朝選自己的宣祖、太祖、太宗之子的后代世世封公還早了十年。 同時撥世襲崇義公土地一千畝以保障祭祀費用,延續香火。封柴榮后代為崇義公,既有表彰周對宋的禪讓之義,更有宋對周的感激之義,報本思源、慎終追遠,雙方關系突出在義上,故而謂之“崇義”。《論語·學而》云“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為民心歸向淳厚起到了模范作用。這種厚道,也是義的表現。

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登基以后,文武百官都是周世宗的部下,不同程度地與其有著密切關系。因為一代英主周世宗“駕馭豪杰,失則明言之,功則厚賞之,文武參用,莫不服其明而懷其恩也。所以仙去之日,遠近號慕。” 他們對改朝換代的巨變有適應的過程,對后周和柴榮的忠義之心依然如故,不免流露出個人感情。

翰林學士王著,就是文官的一個典型。他“性豁達,無城府”,因才華和柴榮幕府舊僚,深受周世宗優遇:“眷待尤厚,常召見與語,命皇子出拜,每呼學士而不名。屢欲相之,以其嗜酒,故遲留久之。及世宗疾大漸,太祖與范質入受顧命,謂質等曰:‘王著藩邸舊人,我若不諱,當命為相。’” 臨終囑咐要王著擔任宰相。如此知遇之恩,而且在周世宗死后并未能入相,自然多有情緒。一次參加宋太祖的宴會,王著“乘醉喧嘩。太祖以前朝學士優容之,令扶以出。著不肯退,即趍近屏風,掩袂慟哭。左右拽之而去。明日或奏曰:‘王著逼宮門大慟,思念世宗。’太祖曰:‘此酒徒也,在世宗幕府,吾所素諳。況一書生,雖哭世宗,能何為也?’” 當著新朝皇帝的面借酒痛哭周世宗,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失落和不滿。但趙匡胤從人之常情看待,并不以為忤,不過是文人酒徒發泄罷了,翻不起大浪。

武將也有同樣的事例。河北鎮州守將、成德節度使郭崇為后周建立、鞏固立下過汗馬功勞,入宋后,郭崇“追感周室恩遇,時復泣下。監軍陳思誨密奏其狀,因言:‘常山近邊,崇有異心,宜謹備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篤于恩義,蓋有所激發爾。’遣人覘之,還言崇方對賓屬坐池潭小亭飲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幾來朝。”經常哭泣懷念舊主的行為,引起了監軍的高度警惕,提醒皇帝多加防備。但趙匡胤仍然從義的角度理解非常忠實專一、講義氣的郭崇,雖然手握重兵、鎮守邊防,但不會對自己造成危害,所以對他并無責怪。郭崇去世后,皇家一直善待其子女,其子郭守璘官至洛苑副使,娶了宋太宗明德皇后的姐姐,他們的次女后來成為宋仁宗的皇后。

對于這些懷念故主者,由于趙匡胤對其“素知”“素諳”,不以為是對趙宋的不滿和背叛,更不認為能對自己造成危險,而是從江湖義氣角度,理解他們對先主周世宗忠義的私人感情,屬于人之常情,有何罪可治?甚至還透露出一些敬重。體現著他深諳人情世故,順從人性,尊重私情。對前主感恩戴德,總比轉臉就忘恩負義者高尚,這是義的底線。

三、統一戰爭中的義策略

宋初的統一戰爭,是結束五代十國戰亂的關鍵歷程。統一是一個政權把其他政權置于自己統治之下的斗爭,通常是動用大批軍隊強攻猛打,或消滅,或兼并。趙匡胤雖然行伍出身,但并不崇尚暴力,不制造仇恨,其策略或愿景是盡可能不用暴力手段,比如設想用封裝庫的錢財以和平贖買的方式收復燕云十六州。他將義用于統一戰略,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反對濫殺無辜,二是優待降王。

宋軍平荊湖后,割據四川的蜀主曾打算“遣使朝貢”,卻被大臣阻止。江陵城中有后蜀政權派駐的邸吏、將卒,宋太祖命令全部放還,并賜給錢帛路費,以示友好。部署統一后蜀戰役時,趙匡胤一邊派兵西去攻討,一邊令八作司在京師皇宮右掖門南的汴河畔,大興土木為蜀主建造豪華住宅,“凡五百余間,供帳什物皆具,以待其至。”以此向后蜀以及世人宣布接納蜀主的誠意。平蜀以后,詔令押送孟昶赴闕,曹彬密奏云:“孟昶王蜀三十年,而蜀道千余里,請族孟氏而赦其臣,以防變。”宋太祖批其后曰:“你好雀兒腸肚。” 批評曹彬小肚雞腸,缺乏大度自信。

平定南唐的前幾年,趙匡胤就在京師熏風門外建造了一座大宅院,“連亙數坊,棟宇宏麗,儲偫什物,無不悉具”,命名為禮賢宅,以待安置李煜。并先禮后兵,派遣知制誥李穆為國信使往南唐,告訴李煜要出兵討伐,希望他歸順以免戰爭。在宋軍節節勝利中,趙匡胤再次敦促李煜投降,讓其使者返回轉達旨意,親自寫詔“促國主來降,且令諸將緩攻以待之。” 這次勸降比較見效,“國主欲出降”,卻被大臣阻攔。和平解決的努力失敗后只有動武,但嚴禁濫殺無辜。在即將攻陷南唐都城之際,趙匡胤又連續派使者再三叮囑主帥曹彬:“勿傷城中人,若猶困斗,李煜一門,切無加害。” 要求在戰斗中盡可能地減少傷亡損失,尤其要優待南唐皇帝李煜。

盤踞在太原的北漢十分強悍,是割據政權中最難啃的硬骨頭,甚至多次主動攻打宋朝。宋太祖第二次親征時,圍攻太原城極其艱難,傷亡慘重,最精銳的殿前指揮使都虞候趙廷翰率諸班衛士請戰,趙匡胤說:“汝曹皆我所訓練,無不一當百,所以備肘腋,同休戚也。我寧不得太原,豈忍驅汝曹冒鋒刃,蹈必死之地乎!”“眾皆感泣,再拜呼萬歲。” 把親軍將士的生命看的比太原城還重而撤軍,是對近衛軍的仁義。此役沒有得到北漢,卻得到了將士的忠心。趙匡胤曾通過諜者向北漢主劉鈞傳話:“君家與周氏世仇,宜不屈。今我與爾無所間,何為困此一方之人也?若有志中國,宜下太行以決勝負。”北漢主也是通過諜者回話:“河東土地兵甲,不足當中國之十一,區區守此,蓋懼漢氏之不血食也。”“上哀其言,笑謂諜者曰:‘為我語劉鈞,開爾一路以為生。’故終孝和之世,不以大軍北伐。” 北漢是后漢被后周滅亡遺留的一支,不愿打仗的趙匡胤提出我們之間并沒有仇恨,何必因為戰爭使這一方百姓困頓遭殃呢?你如有意擁有天下,那就下山決一勝負!劉鈞有自知之明,坦陳實力不及宋朝十分之一,之所以堅守此彈丸之地,不過是勉強延續劉氏帝王廟的香火祭祀而已。趙匡胤聞其言動了惻隱之心,決定暫時放他一馬,只要劉鈞活著就不再北伐。曾當眾宣誓:“朕今取河東,誓不殺一人。”宋人贊嘆道:“大哉仁乎!自古應天命一四海之君,未嘗有是言也。” 另有記載說,“汾晉之俗悍而悖,當五代國初時,號難攻取。昔太祖皇帝親征,道過紫巖寺,乃焚香自誓,不殺一人。晉人聞之,于是堅拒不降。太祖亦不敢戮一人。” 不食諾言,堅守信義,寧愿暫緩統一。

最典型的要數吳越國王錢俶。他兩次來朝,趙匡胤均高接遠送,待遇極高,而且屢次宴請錢俶及其子錢惟浚。一次宴會上,趙匡胤令錢俶與晉王趙光義、京兆尹趙廷美敘兄弟之禮。錢俶伏地叩頭,再三辭以不敢,才得以推辭。兩人把酒言歡時,錢俶曾自比受制難飛的鳳凰,趙匡胤忙起立撫摩著他的背說:“誓不殺錢王!” 錢俶第一次朝覲即將回歸時,數十位朝臣上疏請將其扣壓,宋太祖皆不采納,說:“無慮。俶若不欲歸我,必不肯來,放去適可結其心。”錢俶朝辭時,“力陳愿奉藩之意”,宋太祖說:“盡我一世,盡你一世。”意為只要我活著、你活著,就保留吳越國。隨即交給他御封一匣,指示他回國后再打開看。錢俶到杭州看見里面“乃群臣請留章疏。俶覽之泣下,曰:‘官家獨許我歸,我何可負恩?’及太宗即位,以盡一世之言,遂謀納土。” 趙匡胤通過這種籠絡方式,既彰顯了義氣,又向吳越國施加感情壓力,等于開出了歸順的時間表。

對于入宋后叛亂的藩鎮,趙匡胤也用盡了江湖義氣手段。建隆初,剛即位的趙匡胤派使者安撫各地藩鎮,其中對盤踞在上黨的李筠加升為兼中書令。忠于后周的李筠不服,意欲拒絕,被將士們勸阻,才勉強下拜,“貌猶不恭。及延使者升階,置酒張樂,遽索周祖畫像懸壁,涕泣不已。賓佐惶駭,告使臣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為訝。’”趙匡胤傳話道:“我未為天子時,任自為之,既為天子,獨不能臣我耶?”但李筠自以為“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昆弟,禁衛皆舊人,聞吾之來,必倒戈歸我,況有儋珪槍、撥汗馬,何憂天下哉。”還是發動了叛亂,最終兵敗自殺。無獨有偶,淮南李重進反叛前,趙匡胤派官前往賜以鐵券,后又召見其在朝廷擔任宿衛官的兩個兒子勸說道:“汝父何苦而反?江淮兵弱,又無良將,誰與共圖事者?汝速乘傳往諭之,吾不殺汝也。”兩個兒先是驚恐戰抖后是感激流涕,遂趕往揚州勸說父親,“重進方與諸軍議事,忽二子至,具道太祖之言,重進大駭。士卒聞之,遂皆有向背之意。既而王師壓境,重進不知聽為,遂赴火。” 雖然未能使之投降,但和平的努力動搖了軍心。

統一后匯聚在開封的各割據政權首領,無論主動投降還是頑抗被俘者,趙匡胤都沒有斬草除根,反而十分優待,盡顯仁義。南漢皇帝劉鋹原來經常用毒酒殺害大臣,有次趙匡胤賜他喝酒,被嚇得捧著杯子哭求道:“臣承祖父基業,拒違朝廷,勞王師致討,罪固當死,陛下不殺臣,今見太平,為大梁布衣矣,愿延旦夕之命,以全陛下生成之恩,臣未敢飲此酒。”感到好笑的趙匡胤說:“朕推心置人腹,安有此事!”隨即接過他的酒喝下,另外給劉鋹斟酒。劉鋹深感慚愧,忙頓首道歉。 曾有人勸宋太祖誅殺降王,恐怕“久則變生”。他笑道:他們“守千里之國,戰十萬之師,而為我擒,孤身遠客,能為變乎。” 實力和心理的自信,是趙匡胤寬宏大量的基礎。

荊南政權的高官孫光憲,面對宋朝的崛起和咄咄逼人之勢,曾勸諫首腦高保勖說:“宋有天下,四方諸侯屈服面內,凡下詔書皆合仁義,此湯、武之君也。” 趙匡胤的仁義成為實現統一的精神武器,瓦解了割據政權堅守的信心。

四、統領軍隊的義方式

古人云慈不掌兵,歷來強調治軍令行禁止,嚴懲違令者。但趙匡胤卻大量采取了江湖義氣的作法,處理與藩鎮的關系。

鄧州節度使張永德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曾有部下軍士“告其謀反,太祖械送之,永德笞之十下而已。” 謀反是大罪,也是宋初最敏感的大忌,稍有不慎就會釀成大禍:張永德或被誅殺,或被逼反叛。但趙匡胤并沒有大驚小怪,反而把告發的士卒綁縛交給張永德,任其全權處理。張永德也不含糊,僅象征性地按輕罪將其打了十板而已。

另一例是洺州防御使、西山巡檢郭進。有部下軍校逃到開封告其謀反,趙匡胤“詰問其故,軍校辭窮,服曰:‘進御下嚴,臣不勝忿怨,故誣之耳。’上命執以與進,令自誅之。進釋不問,使御河東寇,曰:‘汝有功,則我奏遷汝官,敗則降河東,勿復來也。’軍校往死戰,果立功而還。” 該下級軍官怨恨郭進治軍嚴酷,宋太祖將其押回,交給郭進處死。面對誣告者,嚴厲的郭進卻一反常態,既不殺也不打,反而派他遷往河東戰場抵抗外敵,特別叮囑道,如打勝仗立戰功會提升官位,如打敗仗則不要回來,干脆投奔敵軍吧。

這兩例相似的事件,反映了許多問題。從皇帝角度而言,對告反高度重視故而親自接待詢問,十分謹慎故而仔細盤問,在沒有確切證據情況下,既不嚴懲誣告者,也不責怪、密查其長官,而是交還長官處置,表明對將領的信任,籠絡其心。從被告將領而言,對皇帝的作法心領神會,不殺避免了滅口的嫌疑,不處理則部下群起效仿無法帶兵,故而或象征性地予以輕責,或給其將功抵過的機會,甚至明確指出另一條生路,兵敗可以投敵以免回來被治以戰敗之罪,可謂仁至義盡。君臣之間肝膽相照,坦蕩無隱,整個事件遠離軍紀國法,充滿了江湖氣息。君臣關系遭到破壞,軍隊沒有查處真相之騷亂,國防沒有任何損失,反而鞏固。趙匡胤曾令為武將郭進建造一座宅邸,“廳堂悉用?瓦,有司言惟親王、公主始得用此,上怒曰:‘郭進控扼西山逾十年,使我無北顧憂,我視進豈減兒女耶?亟往督役,無妄言。’上寵異將帥類此,故能得其死力云。” 在此,連貴賤禮制也拋棄了,主動讓其僭越。

再一類型,是兩例邊防駐軍將領貪財貪色、欺壓民眾案件。滄州節度使張美,強娶民女為妾,還受賄民財四千緡。民女的父親進京控訴,趙匡胤召見時沒有調查案件,反而為其辯解:“太祖召上書者諭之曰:‘汝滄州,昔張美未來時,民間安否?’對曰:‘不安。’曰:‘既來則何如?’對曰:‘既來,則無復兵寇。’帝曰:‘然則張美全汝滄州百姓之命,其賜大矣,雖取汝女,汝安得怨?今汝欲貶此人,殺此人,吾何愛焉,但愛汝滄州之人耳。吾今戒敕美,美宜不復敢。汝女直錢幾何?’對曰:‘直錢伍百緡。’帝即命官給美所取民錢,并其女直,而遣之。乃召美母,告以美所為,母叩頭謝罪,曰:‘妾在闕下,不知也。’乃賜其母錢萬緡,令遺美,使還所略民家,謂之曰:‘語汝兒,乏錢欲錢,當從我求,無為取于民也;善遇民女,歲時贈遺其家,數慰撫之。’美惶恐,折節為廉謹。頃之,以政績聞。美在滄州十年,故世謂之滄州張氏。” 張美改弦易轍,治理滄州取得良好業績。

另一例與此基本相同。鎮守關南的李漢超,被人告發強娶民女人為妾、借貸不還的不法行為,趙匡胤召見民女之父問道:‘汝女可適何人?’曰:‘農家也。’又問:‘漢超未至關南,契丹如何?’曰:‘歲苦侵暴。’曰:‘今復爾耶?’曰:‘否。’太祖曰:‘漢超,朕之貴臣也,為其妾不猶愈于農婦乎?使漢超不守關南,尚能保汝家之所有乎?’責而遣之。密使諭漢超曰:‘亟還其女并所貸,朕姑貰汝,勿復為也。不足于用,何不以告朕耶?’漢超感泣,誓以死報。” 李漢超被感動的更加衷心耿耿。

在這兩事件中,趙匡胤混攪了搶民女為妾與合法娶妾的法律界限,以及為人妾與為人婦的身份區別,更以兩將領不守邊防百姓連家都不保的歪理,將保衛邊防之功與欺壓百姓之罪相抵,不惜犧牲百姓利益尊嚴,竭力保護武將的利益尊嚴。目的是籠絡武將對其感激流涕,以死報答,而受害百姓則用金錢收買彌補。

五、對結義弟兄的關懷縱容

唐末五代綱常淪喪,人倫混亂,但結義盛行。靠情投意合而非血緣關系結成的兄弟,越是兵荒馬亂越普遍,軍人尤其熱衷于此,皇家也不能免俗。唐昭宗因救駕之功,甚至讓李克用與兩位親王結拜為兄弟,“近古未有也。” 昭義節度使、兼中書令太原李筠曾說:“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昆弟”, 直接與周朝皇帝攀為義兄弟。那么,五代時期生在軍營、戎馬半生的趙匡胤,自然也有不少結拜兄弟。

后周的高級將領趙彥徽,就是趙匡胤的結拜把兄,“與上同事周世宗,上嘗拜為兄,及即位,擢領旄鉞。先是,彥徽自鎮來朝,上為開宴,寵顧甚厚。彥徽飲酒過度,因致病,車駕幸其第,賜錢百萬,遽令歸鎮,仍遣其子閑廄副使繼能侍行。彥徽不恤民事,專務聚斂,私帑所藏巨萬,上聞之,始薄其為人。” 宋太祖登基后,對來朝的趙彥徽非常熱情,筵席中暢飲使之大醉致病,并前往其家看望,賞賜巨額錢財。為避免再次因醉致病,讓他趕快躲開朝廷的酒場歸鎮,特別允許在朝廷任職的兒子(通常起著人質作用)隨行。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去世,“上雅與延釗友善,常兄事之,及即位,猶呼為兄。” 趙匡胤登極為帝后仍然承認義兄弟關系,按結義規矩稱兄尊敬。多人結義有義社之稱,五代時很普遍,最著名的是趙匡胤的義社十兄弟。李攸記載:“太祖義社兄弟:保靜軍節度使楊光義,天平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石守信,昭義軍節度使、兼侍中李繼勛,忠武軍節度使、同平章事、中書令、秦王王審琦,忠遠軍節度使觀察留后劉慶義,左驍衛上將軍劉守忠,右驍衛上將軍劉廷讓,彰德軍節度使韓重赟,解州刺史王政忠。” 以上九人,加上不便列入的趙匡胤為十人。這是唯一完整、可靠的十兄弟史料,其排序顯然不是按官位,也不是按年齡:查李繼勛(916年生)比石守信(928年生)年長卻排在其后。至于趙匡胤在其中的排位,也不得而知。

結義兄弟的親密關系,至少在社會層面上勝過血緣兄弟,尤其是軍中的結義,多是生死之交,所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正如趙匡胤所言:“朕與公等,昔常比肩,義同骨肉”。慕容延釗病重時,趙匡胤十分關心:“延釗寢疾,上自封藥以賜,聞其卒,哭之慟。禮官言:‘為近臣發哀,哭聲宜有常。’上曰:‘吾不知哀之所從出也。’” 另一結拜兄弟忠武節度使、同平章事王審琦,“素不能飲,嘗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祿;審琦,朕布衣交也。方與朕共享富貴,何靳之不令飲邪?’祝畢,顧謂審琦曰:‘天必賜卿酒量,試飲之,勿憚也。’審琦受詔,飲十杯無苦。自此侍宴常引滿,及歸私家即不能飲,或強飲輒病。”為了讓他享受“天之美祿”,趙匡胤向天祈求賜酒量,私交甚篤。王審琦突發急病,“帝親臨視,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慟。賜中書令,追封瑯琊郡王,賻贈加等。葬日,又為廢朝。” 由此可見,趙匡胤對結拜兄弟感情真摯,為其去世發自肺腑地痛哭,顯示著真性情,而不顧皇帝身份的矜持和禮制的約束。趙匡胤時常流露出的真性情,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或迷惑力。

既然親如兄弟,宋太祖在政治上、生活上自然多有私情關照,縱容庇護。如石守信“鎮鄆州,凡十七年不徙,專事聚斂,積財巨萬計。尤奉釋教,在西京造寺,募民輦致瓦木,驅督峻急,而所給不充其傭直,民甚苦之。” 李繼勛“數典大藩,所至雖無善狀,然以質直稱。性儉嗇,服用樸素,酷信釋氏,每造寺施僧,則不計其費。與太祖有軍中之舊,故特承寵遇。” 韓重赟同樣“信奉釋氏,在安陽六七年,課民采木為寺,郡內苦之。” 他們剝削百姓、荒政亂政以及貪財、佞佛等行為,都是趙匡胤默許的特權。損害的不僅是吏治,更是一方百姓。趙匡胤以部分民眾利益代價,換取了皇位穩固。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然守信之貨殖巨萬……豈非亦因以自晦者邪。” 他們有意貪瀆崇佛,招惹民怨,未必不是為了消除皇帝的戒心。所謂“太祖善御,諸臣知機”, 多年的兄弟關系,手足之情,莫逆于心,配合的十分默契。

六、對結義弟兄的保全式防范

一時的結義關系通常相伴終生。問題在于趙匡胤當了皇帝,與高級將領的兄弟關系改變為君臣關系,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顯得非常微妙復雜,成了雙刃劍,必須重新規范。單靠感情用事失去了理性判斷的的趙匡胤自己,其江湖義氣一時難以自拔,置身局外且高度警惕的宰臣趙普,力主敦促防范。

太祖欲使符彥卿管軍,趙普屢諫,以為彥卿名位已盛,不可復委以兵權,太祖不從。宣已出,普復懷之,太祖迎謂之曰:“豈非符彥卿事耶?”對曰:“非也。”因奏他事。既罷,乃出彥卿宣進之,太祖曰:“果然,宣何以復在卿所?”普曰:“臣托以處分之語有侏者,復留之。惟陛下深思利害,勿復悔。”太祖曰:“卿苦疑彥卿,何也?朕待彥卿厚,彥卿豈負朕耶。”普對曰:“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太祖默然,事遂中止。

符彥卿是趙匡胤尊敬信任的義兄,認為對他非常善待,不會辜負自己,可以掌握軍權,對趙普的猜疑與勸阻很不以為然。最終,被直言不諱的趙普一句“陛下何以能負周世宗”點破,幡然醒悟,中止了對符彥卿的任命。李燾記載又云:

時石守信、王審琦等皆上故人,各典禁衛。普數言于上,請授以他職,上不許。普乘間即言之,上曰:“彼等必不吾叛,卿何憂?”普曰:“臣亦不憂其叛也。然熟觀數人者,皆非統御才,恐不能制伏其下。茍不能制伏其下,則軍伍間萬一有作孽者,彼臨時亦不得自由耳。”上悟。

趙普要求解除石守信、王審琦等人禁軍統帥職務,改換其他非要害崗位。趙匡胤堅信這些義兄弟絕對不會背叛,不料趙普改變策略,從另一角度把皇帝逼醒:問題在于他們不能約束部下,如果被黃袍加身就身不由己了。同時也給了趙匡胤合乎義理的臺階:防范的不是結義兄弟,而是其部下。

既有私人感情問題,又有江湖義氣問題,更有朝廷利益關系,三者的統一協調,必須高度重視與謹慎。當時有兩種選擇,一是延續各種關系,但難保不發生意外;二是果斷消除潛在的兵變因素。以感性的趙匡胤之性格和義氣,如果沒有理性的趙普屢屢勸說,不會選擇解除自己信任的弟兄兵權。既然選擇了后者,仍然有兩條方式,一是以種種罪名誅殺等暴力方式,二是勸說他們主動交出兵權的溫和方式。趙匡胤沒有選擇歷史上兔死狗烹、誅殺功臣那種很“不義”的方法,而是選擇了一條新辦法,在觥籌交錯的義氣場中,既能維護朝廷穩定,又不傷害義兄弟的利益。

他先做了次大膽嘗試:“太祖即位,方鎮多偃蹇,所謂‘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諸方鎮,授以弓劍,人馳一騎,與上私出固子門,大林中下馬,酌酒,上語方鎮曰:‘此處無人,爾輩要作官家者,可煞我而為之。’方鎮伏地戰恐,上再三喻之,伏地不敢對。上曰:‘爾輩是真欲我為主耶?’方鎮皆再拜,稱萬歲。上曰:‘爾輩既欲我為天下主,爾輩當盡臣節,今后無或偃蹇。’方鎮復再拜,呼萬歲,與飲盡醉而歸。” 建立宋朝后,那些手握重兵的義兄弟搖身一變為皇帝的把兄弟,更加驕橫。趙匡胤采取私人化的手段,帶領他們佩戴武器騎馬郊游,有意選在一片面積廣大的密林中野餐。酒酣耳熱之際,趙匡胤借酒勁一再動員大家誰想當皇帝可以殺他!這一史無前例的舉動駭世驚俗,令眾人驚恐不已,俯首于地簌簌發抖。這是深諳江湖義氣的作法,借酒加濃兄弟情義,故意來到沒有外人的密林中,給他們提供刺殺的機會,表達自己可以不惜生命成全弟兄們的帝王夢,顯得格外義氣。其實用的是反向激將法,完全是陳橋兵變之際所說“汝等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的翻版。結果,受到驚嚇教訓的義兄弟確認了趙匡胤神圣君主地位,一改常態,從此俯首帖耳。

此后開展的收兵權、收財權行動,都是按照這種模式完成的。

先看收兵權。建國的第二年,趙匡胤在趙普的策劃下,將石守信等將領招到酒場:

酒酣,屏左右謂曰:“我非爾曹之力,不得至此,念爾曹之德,無有窮盡。然天子亦大艱難,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敢安枕而臥也。”守信等皆曰:“何故?”上曰:“是不難知矣,居此位者,誰不欲為之。”守信等皆頓首曰:“陛下何為出此言?今天命已定,誰敢復有異心。”上曰:“不然。汝曹雖無異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貴者,一旦以黃袍加汝之身,汝雖欲不為,其可得乎?”皆頓首涕泣曰:“臣等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指示可生之途。”上曰:“人生如白駒之過隙,所為好富貴者,不過欲多積金錢,厚自娛樂,使子孫無貧乏耳。爾曹何不釋去兵權,出守大藩,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遠不可動之業,多置歌兒舞女,日飲酒相歡以終其天年。我且與爾曹約為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拜謝曰:“陛下念臣等至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疾請罷,上喜,所以慰撫賜賚之甚厚。庚午,以侍衛都指揮使、歸德節度使石守信為天平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忠武節度使高懷德為歸德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義成節度使王審琦為忠正節度使,侍衛都虞侯、鎮安節度使張令鐸為鎮寧節度使,皆罷軍職。獨守信兼侍衛都指揮使如故,其實兵權不在也。殿前副都點檢自是亦不復除授云。

在這場精心設計的酒宴中,趙匡胤采用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思想教育。先喝酒造哥們義氣的親密氛圍,表達心聲:首先感謝弟兄們的擁戴;接著抱怨當皇帝的難處,自己整晚憂愁失眠,還不如像過去、像你們那樣當節度使快樂;其三點明原因是擔心帝位不保,你們當然不會有什么二心,擔難保部下不再發生一次黃袍加身;最后灌輸及時行樂的人生觀以洗腦,指出解決的出路:一是解除兵權,到大州府擔任長官;二是多多置買田宅等不動產和歌舞伎樂、小妾,天天飲酒作樂,充分享受富貴人生;三是皇家與他們結為姻親,君臣之間消除猜疑、各自安心,確保交還兵權后人身安全。眾將先驚后喜,接受了人生新安排,全部罷免了實際的軍職,趙匡胤果然“賜賚之甚厚”,大加賞賜。這場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最成功的酒宴,政治、軍事、義氣的含金量遠遠超過了“鴻門宴”。

再看收財權。沿襲五代藩鎮體制,宋初各地駐守的藩鎮擁有一方兵權和財權,勢必出現肆意增加賦稅、搜刮民戶以滿足奢侈、壯大實力的現象,不利于國家財政和民眾利益。

太祖即位,患方鎮猶習故,常取于民無節而意多跋扈。一日,召便殿賜飲款曲,因問諸方鎮,爾在本鎮除奉公上之外,歲得自用為錢幾何?方鎮具陳之。上諭之曰:“我以錢代租稅之入以助爾私,爾輩歸朝,日與朕相宴樂何如?”方鎮再拜,即詔給侯伯隨使公使錢,雖在京亦聽半給。州縣租賦,悉歸公上,民無苛斂之患。

趙匡胤召集各藩鎮到皇宮喝酒,互訴衷情。問清他們賦稅收入除了交公上供外、自己留下多少花銷后,提出朝廷代百姓支出這筆錢供他們享用,前提是交出權力離開當地,到京師來天天與皇帝喝酒。從此,州縣賦稅收入一律歸朝廷所有,也免除了百姓的額外賦斂,一舉兩得。

與已經跋扈二百余年的軍閥商談交出權力,幾乎是與虎謀皮,歷史上沒有成功的先例。趙匡胤使在中央的將領到地方,在地方的將領到中央,前者交出兵權,后者交出財權。政治江湖的事還要用江湖義氣解決,趙匡胤既沒有殺氣騰騰地武力解決,也沒有大張旗鼓地整肅解決,而是采取慣用的和平手段,以兩場酒宴為媒介,在江湖義氣的氛圍中,立足人性,充分照顧他們的私人和子孫利益,實現了雙贏。其實是用榮華富貴的生命與武將兵權的一種贖買交易,無疑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善待、保全。酒肉當然沒有這么大的作用,觥籌交錯演繹散發的義氣即濃重的人情味,才是看不見但不可忽視的軟實力。清高宗對此十分欽佩,曾道:“太祖退藩鎮之兵,只在杯酒片言之間,君臣之分,情義兼隆。” 他敏銳地看到“杯酒片言”中的“情義兼隆”。

義的一個原則是恪守信用,所謂“信以成義”, 無信則無義。那么,趙匡胤許諾諸將的優待是否落實呢?上文顯示,豐厚的物質賞賜隨即兌現了,讓他們到各大藩作威作福也是事實,再看與諸將結親一例。

建隆元年(960),趙匡胤就把自己同母妹燕國長公主,嫁給忠武軍節度使高懷德。開寶三年(970)正月,鎮寧節度使張令鐸被罷免了軍職,趙匡胤隨即“令皇弟光美娶令鐸女為夫人。” 讓他成為皇弟、親王的岳父。同年六月,趙匡胤的長女封昭慶公主,然后下嫁給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王承衍,“承衍,審琦之子也。” 開寶五年,皇第二女延慶公主下嫁給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石保吉,“保吉,守信之子也。” 后來的太平興國六年(981),宋太宗又將皇第四女即秦王廷美之女封云陽公主,嫁給了韓重赟之子韓崇業。其中,王審琦、石守信、韓重赟三人是義社十兄弟,從此又成為兒女親家,親上加親,關系更密切。事實證明,趙匡胤兌現了許諾,言而有信,體現了契約精神,從而成功地把江湖資源轉化為政治優勢。

結 語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善待自己效忠過的后周皇室,善待抵抗過自己的割據降王,善待懷念前朝的大臣,善待幫助自己得天下的功臣,以溫和的方式對沖了長期以來的暴力,適應了“天厭亂久矣” 的歷史需要,其義氣貫穿了宋朝的建國和統一,是“馬上治天下”的新創舉,為歷史貢獻了一種新的政治治理模式。時代厭亂求和、厭殺求生,趙匡胤嘗試了和平建國,嘗試了部分和平統一,再嘗試和平穩定并取得成功,把江湖之義轉化為廟堂之義,使義政治化,以義為重,用義治天下,也即宋初政治文明中有著很大的義成分,遂成為宋代開國體制的重要內容。相傳陳摶曾言:“宋朝以仁得天下,以義結人心”, 便可見義在宋初的作用之大。正是對義的高超運用,顯示了趙匡胤不同尋常的政治智慧,懷柔彌兵,在歷史中留下獨特印記。他基于我們一貫忽略的人性,精通人情世故,恪守誠信,展示獨特的人格魅力,人性的高貴,一定程度上體現著人道主義精神。趙匡胤的成功,是江湖道義的勝利,是中國古代契約精神的勝利。

以義為利,以義為政,并非趙匡胤的發明,先賢對此早有論述。如孔子《論語·里仁》:“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墨子·天志上》:“順天意者,義政也。反天意者,力政也。”《墨子·耕柱》:“今用義為政于國家,人民必眾,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為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而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趙匡胤式的江湖義氣,將這些理念具體化、人格化、平民化,并予以實施。有學者研究了春秋時期義對禮、利、德的統攝,指出義是社會共識性的價值尺度,“正是得益于義觀念的強大精神力量,春秋社會才能在禮崩樂壞的大形勢下,仍然保持了較為可靠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千四百多年以后的宋初雖然早已時過境遷,但基本理念長盛不衰,由動亂走向和平的過程,也得益于義觀念強大的精神力量。宋代推行的崇文抑武、不殺士大夫等國策都源自于此,乃是國家大義、社會公義。

為了皇位穩固,籠絡江湖兄弟等武將,趙匡胤常不惜犧牲部分百姓利益為代價。這正是司馬遷所言的俠義缺點:“其行雖不軌于正義”, 不講理法,只講義氣,將義置于國法乃至禮法之上,更多地體現著人治獨裁。欺壓弱者,正是俠義精神所不容忍的行為。但相比暴力而言,社會成本卻是低廉的。

史籍中趙匡胤的故事未必都真實,難免杜撰、夸張,那也是按原型基本情況塑造的。流傳千古的“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俠義故事,雖非信史,也不會是無源之水。在歷代皇帝中,唯有趙匡胤的仗義最突出,因而被演繹傳頌至今。元代戲劇中的皇帝戲多,歷代皇帝中以趙宋王朝為最,多是有恩必報、助人救人的形象,其中宋太祖的故事占了將近一半的數量。 清代又出現了趙匡胤故事集大成的小說作品《飛龍全傳》,確立了趙匡胤行俠仗義的草莽英雄形象。這種平民化的情感最容易共情,最受歡迎,所以最能流傳久遠,對歷史影響最大。

充滿血腥詭詐的政治歷史強化了人們的思維定式,忽視乃至不相信溫情和義氣,尤其是懷疑兵變起家的武夫皇帝,常常有意無意地屏蔽情義的存在和作用。這其實很可怕,會黑化歷史,消蝕情義,默認冷酷殘暴的合理、必然性。歷史是善惡并存的,絕非惡者永勝。眾所周知的事實已經證明,“崇文抑武”“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以及把“綠色”引入政治 等等,都是武將建立的宋朝對歷史的新貢獻。辨識并承認、肯定善行,不僅是還原歷史真相的必要,還是溫暖現實、培育未來的需要,刀光血影中的點滴綠色,更值得珍惜。以史實為依據懲惡揚善,也是史學家的責任之一。何為揚善?當然不是虛構、夸大,而是揭示被誤解、掩蓋的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楊瀚森:教練讓我擋完拆下順,我實在不想動就拉出來投三分

楊瀚森:教練讓我擋完拆下順,我實在不想動就拉出來投三分

雷速體育
2025-07-16 15:05:34
“我們才不要你的238億遺產”,邵逸夫離世,4個子女不送終不繼承

“我們才不要你的238億遺產”,邵逸夫離世,4個子女不送終不繼承

聚合大娛
2025-05-08 11:55:09
杜建英老照片被扒!剛入職娃哈哈和幾名同事,圍在宗老前聽從教誨

杜建英老照片被扒!剛入職娃哈哈和幾名同事,圍在宗老前聽從教誨

明月雜談
2025-07-16 12:39:20
宗馥莉被三個弟妹告上法庭,宗馥莉的叔叔發聲,談宗馥莉的為人

宗馥莉被三個弟妹告上法庭,宗馥莉的叔叔發聲,談宗馥莉的為人

胡侃社會百態
2025-07-16 10:08:30
宗馥莉私生子DNA鑒定結果出爐,勝算高

宗馥莉私生子DNA鑒定結果出爐,勝算高

李摻窮游天下
2025-07-15 19:53:28
越南與中國杠上了?中國前腳定下9月3閱兵,越南后腳就定9月2!

越南與中國杠上了?中國前腳定下9月3閱兵,越南后腳就定9月2!

說說史事
2025-07-16 14:22:45
調查發現:那些常年吃降壓藥人,到70歲后,很多都變成了這樣

調查發現:那些常年吃降壓藥人,到70歲后,很多都變成了這樣

鬼菜生活
2025-07-16 15:50:15
俄外長離開北京前,見到了最想見的人,一句話讓普京沒了后顧之憂

俄外長離開北京前,見到了最想見的人,一句話讓普京沒了后顧之憂

蛙斯基娛樂中
2025-07-16 13:05:28
小米汽車銷量暴跌46%!雷軍遇到最大難題

小米汽車銷量暴跌46%!雷軍遇到最大難題

大佬灼見
2025-07-14 23:38:22
澳洲花重金挖走中國稀土團隊,結果發現中國早留了三張底牌

澳洲花重金挖走中國稀土團隊,結果發現中國早留了三張底牌

趣味萌寵的日常
2025-07-16 14:55:09
打了“激素”的西紅柿如何辨別?老菜農:記住這4點,一看一個準

打了“激素”的西紅柿如何辨別?老菜農:記住這4點,一看一個準

阿龍美食記
2025-07-13 11:17:44
大鵬被網紅姜濤討要結婚份子錢,之前合作過網劇,但已10年沒聯系

大鵬被網紅姜濤討要結婚份子錢,之前合作過網劇,但已10年沒聯系

歸史
2025-07-15 11:54:07
史上最變態殘忍的饑餓實驗:36名健康男子被活活餓24周,再恢復正常飲食,結果令人瞠目…

史上最變態殘忍的饑餓實驗:36名健康男子被活活餓24周,再恢復正常飲食,結果令人瞠目…

最英國
2025-05-16 07:41:08
年輕時的杜建英和宗慶后的唯一合照,老員工曝2005年他們已經領證

年輕時的杜建英和宗慶后的唯一合照,老員工曝2005年他們已經領證

史書無明
2025-07-16 13:44:10
罕見!同一天,3架波音新飛機飛往中國

罕見!同一天,3架波音新飛機飛往中國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7-16 08:52:05
15投13中狂砍31分!為什么張子宇的場均時間,還不到13分鐘?

15投13中狂砍31分!為什么張子宇的場均時間,還不到13分鐘?

一個體育黑
2025-07-16 10:47:02
三名“私生子”已申請鑒定,宗馥莉用三字表明態度,恐怕是一場空

三名“私生子”已申請鑒定,宗馥莉用三字表明態度,恐怕是一場空

奇思妙想草葉君
2025-07-16 01:53:42
領導開會時罵我不要臉當小三,我直接甩出結婚證:我是你老板娘

領導開會時罵我不要臉當小三,我直接甩出結婚證:我是你老板娘

蕭竹輕語
2025-07-15 19:56:35
69歲知名港星去世,曾出演《鹿鼎記》《天龍八部》,患漸凍癥7年

69歲知名港星去世,曾出演《鹿鼎記》《天龍八部》,患漸凍癥7年

叨嘮
2025-07-15 18:37:34
俄羅斯應對的三張牌:歸還遠東領土,放棄外蒙古,唐努烏海回歸

俄羅斯應對的三張牌:歸還遠東領土,放棄外蒙古,唐努烏海回歸

阿芒娛樂說
2025-07-11 01:20:04
2025-07-16 19:12:49
尚曦讀史 incentive-icons
尚曦讀史
讀書、思考、文化、史學,本號主要推送近現代史領域文、史、哲、政、法等方面優秀文章。
23226文章數 11081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老人名下有房卻租房20年:小兒子剛搬走大兒子就住進去

頭條要聞

老人名下有房卻租房20年:小兒子剛搬走大兒子就住進去

體育要聞

不給楊瀚森傳球,他有自己的理由

娛樂要聞

都美竹將參加綜藝,單身媽媽發文抵制

財經要聞

探究萬億市場的休閑零食

科技要聞

黃仁勛:輕視華為和中國制造的人非常天真

汽車要聞

理想i8內飾官圖公布 李想回應"被打臉"

態度原創

家居
藝術
手機
公開課
軍事航空

家居要聞

浪漫典雅 法式風格別墅

藝術要聞

故宮珍藏的墨跡《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這才是地道的魏晉寫法

手機要聞

消息稱蘋果 iPhone 17 Air 手機 12GB 內存速度不及 Pro 版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軍事要聞

特朗普否認鼓動烏克蘭打擊莫斯科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毕节市| 万山特区| 全南县| 南开区| 华坪县| 鲜城| 盐池县| 吉安县| 青田县| 渝中区| 新野县| 监利县| 重庆市| 中牟县| 万年县| 含山县| 铜鼓县| 大田县| 晋江市| 永清县| 体育| 博湖县| 积石山| 银川市| 工布江达县| 合江县| 金堂县| 景德镇市| 黎城县| 孟连| 文山县| 新民市| 合阳县| 仪征市| 叶城县| 福泉市| 舒城县| 织金县| 平泉县|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