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作品為“十六國”時期北涼國 (397—460年,定都張掖) 的一位“經比丘” 安弘嵩所書,他是一位專事佛經譯寫的僧人。
這幅作品最不一般的地方在于隸楷中帶行法,流利勁暢,墨韻沉著,可謂難得的精品。卷后款識云:“卷第五十五第廿八品,法師慧融經比丘安弘嵩寫”。此卷寫經書法楷中間行,隸意相當濃厚,可以看出是從隸書脫化而成的。其行筆沉著,墨色濃郁,自然勁暢。
《大智度論》是闡釋佛典《大品般若經》的論書,古印度龍樹著,后秦鳩摩羅什漢譯,共一百卷。此卷抄寫其第五十五卷第廿八品,卷首已殘,原卷首殘缺,僅余八接紙,每接紙28行,行十九字不等。
敦煌曾出土另一卷《大智度論》,抄寫第五十九卷第卅六品,亦題安弘嵩寫,筆跡與此卷相同。
漢字書體自漢末至魏晉時期,經歷了由隸至楷的演變。北涼地處西域,其傳世墨跡和碑刻中的字體較之中原同時期作品,保留了較多的隸意,且筆勢峭拔,風格獨特,書法史上稱為“北涼體”。此卷為代表之作,極為珍罕。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