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民航局印發《關于成立民航局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民航函〔2025〕481號),優化調整了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領導小組和民航局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
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低空辦”,設在民航局空管辦,實行集中辦公機制,抽調相關單位人員集中辦公。領導小組組長由民航局黨組書記、局長宋志勇擔任,胡振江、韓鈞、馬兵、梁楠四位副局長任副組長。成員涵蓋飛行標準司、適航審定司、空管局等14個核心業務部門負責人。
職能合并,破解多頭治理困局
“低空辦”的成立,將徹底改變過去職能分散、協調成本高的局面。
此前,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領導小組和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三個小組各自為政,導致適航標準不一、空域協調低效,例如無人機與載人飛行器在同一空域飛行時,常因責任主體不明引發沖突。
“低空辦”設置了相關工作機制,包括集中辦公機制、工作籌劃機制、請示報告機制、技術支撐機制等。其中,集中辦公機制被放在首位。這條機制提出,從局機關、直屬單位、支持機構等抽調同志,到低空辦集中辦公。
三個小組職能合并,實行集中辦公制度,形成了強有力統一指揮中心。集中式的決策和執行機制,將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從職責內容看,“低空辦”主要承擔落實領導小組各項要求,推進落實民航促進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發展日常工作;擬制相關規劃和綜合政策;擬制提出有關整體工作安排;根據需要,組織開展集中辦公;跟蹤各部門和工作組各項工作推進情況,統籌協調各工作組工作;統籌與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有關部門日常協調;及時組織研究相關問題,提出對重要決策、重大事項和重點問題的建議;承辦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任務。
為落實上述職責,領導小組設立六個專項工作組,各司其職:
適航管理組解決審定標準不統一、資源不足問題;
市場管理組制定產業促進與競爭規則;
飛行運行組統一飛行員與無人機操作員資質管理;
飛行服務保障組推進低空空域分類管理改革;
安全管理組構建央地協同監管體系;
規劃法規組銜接國家戰略與地方試點。
從適航審定到飛行標準制定再到市場監管和法律法規的制定,“低空辦”的成立將促進無人機、通用航空、eVTOL“三駕馬車”駛入協同發展快車道。
此外,“低空辦”由民航局“一把手”宋志勇局長親自掛帥,也體現了國家對于低空經濟的重視,可以說低空產業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紅利不斷,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之一,頂層設計是其重要驅動力。此前,我國圍繞低空經濟,也在持續構建頂層設計,推動產業發展。
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終結了低空“全面管制”的歷史,低空空域被重新進行區分類別、差異化管理。《意見》規定,將真高1000米以下的低空,分為管制、監視和報告三類空域,并分別采取申請審批、報備報告等不同管理方式。這一次政策松綁,為低空空域資源轉變為生產要素提供了可能。
2021年2月,中國政府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低空經濟”被納入交通強國核心架構。
2024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低空經濟,提出“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的交通運輸市場的意見》中提出:“持續推進空管體制改革,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發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
202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二年提及低空經濟,提出“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
頂層設計的逐步完善,為低空經濟發展注入確定性。華福證券表示,民航局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的成立,預示著下半年產業政策值得期待;從地方實踐來看,相較于去年規劃文件出臺,今年各地方更多在做航線規劃、空域劃分、低空飛行管理辦法等“實事”。
正如十年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政策激勵下狂飆突進,國家層面對飛行汽車等低空產業的政策賦能、立法保障與技術標準支持,正為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注入強勁動能。政策與產業共振的新周期已全面開啟,專家預測的2030年2萬億元低空商業市場正加速從藍圖走向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