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4日,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主辦的“2025數字化賦能教育教學創新發展交流活動暨筑基教師公益系列培訓”在煙臺舉行。會上,煙臺市作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代表,分享了在科學教育改革方面的創新實踐,展示了通過課程革新、項目驅動和數字化賦能,打造獨具地域特色的“山海沃土”科學教育品牌。
全市域推進
打造“大科學教育”格局
2024年2月,煙臺市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成為全國125個實驗區之一。以此為契機,煙臺市委、市政府將科學教育實驗區建設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市教育局等12個部門出臺《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煙臺實驗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9大方向、32項具體措施和40項重點任務。
為確保政策落地,煙臺市細化106條工作清單,建立動態督導機制,并投入專項資金支持科學教育發展:2024年投入100萬元建設13所“超級工匠實驗室”試點校和15所“互聯網+項目式學習”試點校;2025年再追加300萬元,重點支持100所科學教育特色學校。
此外,煙臺市還創新實施“一校一科學副校長”制度,從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選聘專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年底前將實現全覆蓋,為學??茖W教育提供專業支持。
打破學科邊界
構建三級課程體系
課程是科學教育的核心。煙臺市在嚴格落實國家課程方案的基礎上,構建了“基礎課程+特色項目+實踐探究”三級課程體系,推動科學教育從知識傳授向創新能力培養躍升。
煙臺市要求各校配齊科學教育裝備,開足開好科學課程,并在九年總課時中適度提高科學類課程比重。同時,打破小初高學段壁壘,研制科學類學科核心素養標準,推動跨學科主題學習,確保每門課程至少10%的課時用于綜合性實踐。
目前,煙臺市已構建“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海洋科技、生物技術、科學實驗”五大類課程體系,開發1200余門校本課程。例如,萊山區實驗小學開設《機器人編程》《航模設計及實踐》等20余門課程,每學期參與學生超1000人次;開發區第一小學以“貝殼”為主題,建立校內科普館,打造系列化海洋科學課程;芝罘區幸合里小學利用VR/AR技術,讓學生“沉浸式”探索宇宙奧秘。
煙臺市將科學教育作為課后服務“標配”,廣泛開展科普講座、科技創作、創客教育等活動,并建立590節市級優質課后服務課程資源庫。目前,全市95%的學校設有科技社團,每校至少有3個科學類興趣小組,校園科技節等活動常態化開展。
數字賦能
讓科學教育更生動
煙臺市以數字化實驗為突破口,實施“教育數字化轉型行動”,推動科學教育走向智能化、個性化。
高新區實驗中學建成理化生數字探究實驗室,通過數據分析生成可視化實驗結果;招遠市泉山學校利用虛擬實驗平臺,讓學生隨時隨地重復實驗,深化理解;芝罘區幸合里小學結合VR技術,打造“沉浸式”科學課堂。
煙臺市每年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無人機競賽、人工智能設計大賽等10余項科技賽事。2025年煙臺市中小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暨人工智能創新設計大賽吸引2萬余人報名,8300余支隊伍參賽,最終106支隊伍晉級省賽,斬獲103個獎項,其中,3支隊伍代表山東進軍全國賽。
協同育人
拓展科學教育邊界
煙臺市積極構建“家校政社”協同的科學教育網絡,整合社會資源,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
組建37支科技志愿服務隊,每年開展100場以上“科技進校園”活動,邀請科學家、工程師走進課堂,激發學生科學興趣。
目前,煙臺市已與東方航天港、萬華化學、榮昌制藥等107家單位合作,建立社會實踐基地,年接待學生超10萬人次。典型案例包括:海陽市亞沙城中學與海陽市疾控中心共建“生物技術實驗基地”,開放8類實驗室;開發區組織學生參與“黃渤海赤潮防治”“海帶養殖優化”等真實科研項目。
煙臺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煙臺建立的“5434”科學教育工作機制,即通過實施課程體系構建行動、教學模式革新行動、實驗教學攻堅行動、場景生態營造行動、師資卓越領航行動五大實施行動,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創新人才貫通培養、科教賽事賦能、科學教育評價四大驅動機制,夯實多元經費保障、激勵評價驅動、全域科普網絡三大支撐體系,實現教學質量躍升、科學素養筑基、拔尖人才儲備、科技報國鑄魂四大戰略突破,打造大中小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橫向貫通、家校政社協調融合的“大科學教育”發展格局。
會上,山東省教育廳總督學袁廣全指出,近年來,山東教育系統持續深化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應用場景拓展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構建“AI+VR”教育大模型,將教育數字化作為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戰略。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李志民、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數字教育研究所所長曹培杰等專家圍繞“AI時代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AI賦能未來教育變革的行動路徑”等主題,從理論前沿到實踐探索,帶來一系列富有洞見和啟發性的專題報告。
此次交流活動中,來自全國各地的600余名教育工作者實地考察了煙臺黃渤海新區第四初級中學、開發區王懿榮小學等學校的科學教育實踐,對煙臺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未來,煙臺市將繼續以實驗區建設為抓手,推動科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全國提供可借鑒的“煙臺方案”。
YMG全媒體記者 李京蘭 通訊員 楊仁廣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