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職場人類學實驗室,作者 | 小文
山姆會員店(Sam's Club)上架好麗友、衛龍等品牌的產品,引發忠實用戶的不滿。消費者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揚言不再給會員續費,還有人給山姆美國總部寫投訴信。現在看來,山姆已經采取行動回應。
渴望被聽見的中產們
山姆上架后引發爭議的好麗友派,配料表里排名前列的是起酥油,洋洋灑灑各種添加劑,雖然合法,但難說健康。這不是什么中產的矯情,一些父母也不會給孩子多吃這樣的零食。
7月15日晚,在京東到家的山姆店和山姆官方App上,都已經搜不到這款好麗友的派。諸多媒體也陸續報道了山姆下架相關爭議產品的消息。
搜索截圖
有人懷疑事件背后有人帶節奏,但任何一個輿情都是各方力量匯合的結果,如果只研究陰謀論,忽略這背后的消費者情緒,那就是浪費了一次危機。
這些年,各種壓力包圍著中產,大家內心渴望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各種“爆雷”事件頻發,消費者對于一個品牌可能的“變質”也更為敏感和焦慮。對于山姆近期選品風格的不滿抱怨,不止一個“派”,還有諸如喜歡的蛋黃酥被下架,有的品牌換了個拼音名字進場等等。各種討論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已經很多。
山姆收會員費的邏輯類似“為選品付費”,消費者付出一定的成本,請山姆尋找質優價平的商品擺上貨架。這也是為什么消費者會不滿“樓下小賣部都能買到的商品也上到山姆貨架”的原因。
這不是什么中產身份標簽虛榮心作祟。中產其實大多就是工薪階層,關注的也不是莫須有的爭議,吃點“配料表干凈”的產品,這是剛需,更是進步。
在外企的管理體系和公關制度之下,地區負責人的發言空間往往相當有限。雖然不需要每個高管都跑出來搞IP立人設,但與消費者的“人性化連接”卻必不可少。相比于一些本土企業的CEO們頻頻在微博等平臺表達觀點,與消費者溝通,山姆的用戶溝通界面只有客服,很多媒體的采訪對象也是客服。當高管不再身處一線,又缺少與消費者的互動時,就可能帶來內部決策與外部認知的脫節。
消費者多大程度影響供應鏈?
整件事的意義在于,消費者的發聲和需求,對于供應鏈產生了影響,雖然有限,但終于還是有了點作用。
從互聯網企業到傳統零售渠道商,都希望跑馬圈地,搭建一個能夠網羅住用戶的平臺。當下的外賣大戰的目的也是一樣,真金白銀的補貼不是為了做慈善,而是為了把對手趕下牌桌,甚至讓自己成為發牌人。一旦平臺獨占優勢形成,那么上游供應商和下游消費者,都要看平臺臉色行事了。
互聯網企業喜歡談“以用戶為中心”,但用戶更多時候是被放在了一個“被研究”“被影響”的位置。有些人可能更相信“魔彈理論”。這個盛行于20世紀初到30年代的傳播理論,強調了大眾媒介對人的洗腦般影響力。大力出奇跡,他們押注人性的貪癡嗔,飽和式營銷外加撒幣,就一定能“占領心智”。
魔彈理論(Magic Bullet Theory),又稱“皮下注射理論”或“槍彈論”,是傳播學早期關于媒介效果的經典理論之一。其核心觀點認為,大眾傳播媒介具有強大的、不可抵抗的力量,信息如同子彈或藥劑般直接作用于受眾,能夠迅速、單向地改變受眾的態度、信念甚至行為。
有些運營者們,并不是被迫“市場下沉”,相反,他們熱烈期待這種下沉。因為越下沉,用戶越容易被“魔彈”擊中,只要占據渠道優勢,賺錢其實更容易。
小時候,那些一線城市過季的產品,會高價賣到小縣城。各種靠地理差和信息差套利的仿大牌,性價比其實并不合算。并不是這些地方的消費者不想買點好的,而是他們不知道同樣的價錢還可以買到更好的,或者有人讓他們買不到。
現在,新玩家的到來和電商的發展,某種程度上抹平了一些這種差距,但也有人似乎并不想抹平這種差距。占住渠道就能賺錢的日子太好過了,為什么要費盡心思去發掘優品,去做質量管控。
用戶就是客戶
山姆的這次事件,至少給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給到消費者充分的信息和選擇權,大家還是會“識貨”。這種C端力量,反過來會影響B端交易,即影響供應商和山姆之間的交易。
供應商要進超市,需要討好的并不僅僅是采購負責人們,還需要讓消費者喜歡。
這聽起來是個簡單直白的道理,但當下很多生意場里其實不是這樣的邏輯。作為最終用戶的消費者聲音,其實難以影響采購決策。聰明的B2B銷售也會說, “最終用戶”不是“客戶”。更多的B2B采購,還是“關系型”交易。
哪怕看起來是創新先鋒的高科技領域,關系型采購依然是主導。在企業級硬件設備、軟件、SaaS等B2B領域,員工覺得好用的產品好用,IT部門未必會采購,一些難用到想罵人的產品,卻年年中標。B2B廠商銷售們最重要的工作,仍然是影響關鍵決策人,而非最終用戶。
但是這樣的情況也在發生改變,過去有BYOD(員工自攜設備)風潮,現在很多的AI生產力工具都是員工購買老板報銷,或者員工推薦給老板購買。在部分生產力工具和專業服務工具領域,使用者作為“大C”正在替代IT部門,成為首要的采購決策人。
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協同辦公領域,有的靠著“考勤打卡”功能讓不少老板喜歡,而另一些則強調用戶體驗,關注業務一線的員工如何用。到底是考勤管理的秩序以及老板作為管理權威的獲得感重要,還是激發員工生產力與創造力,實現組織效能的實質提升更重要,市場會給出答案。
ToB的盡頭一樣是ToC,所有的企業,都要為最終用戶服務。期待更多改變發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